沙棗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沙棗樹 |
sha zao shu |
中文學名:沙棗樹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薔薇目 科:胡頹子科 屬:胡頹子屬 |
沙棗樹,有抗旱,抗風沙,耐鹽鹼,耐貧瘠等特點,為落葉喬木。別名有銀柳,香柳,桂香柳,七里香。繁殖能力很強,成活率高,可以播種,植苗,插苗,壓條,根櫱分株,等方法繁殖。
沙棗樹生命力極強,具有抗旱,防風沙,耐鹽鹼,耐貧瘠等特點。天然沙棗樹只分布在降水量低於150毫米的荒漠和半荒漠地區,與地下水位相關,地下水位低於4米,則生長不良。[1]
主要價值
沙棗樹可用植苗或插干造林
插干造林:在土壤濕潤、水分條件好的地方,可用插干造林。選擇2厘米粗,1.5米長的枝條,剪去側枝後作為側穗,直接插於整好地的造林地上,扦插深度一般應達40厘米。以春季扦插為好。插後要保持土壤濕潤。 2)植苗造林:植苗造林可在春,秋兩季進行,春季為"清明"至"穀雨",秋季為"霜降"至"立冬",但以春季造林為好。在地下水位不超過2~3米的沙荒灘地或丘間低地上造林,不灌水也能成活、生長。若地下水位過深時,需有灌溉條件方可造林。土壤粘重的,要在頭年耕翻整地,來年造林,沙壤土、壤質沙土地、厚覆沙地以及地表鹽結皮較厚的鹽漬土,都可邊挖穴邊栽植,不必事先整地。每畝栽植200株左右。
形態特性
沙棗樹屬落葉喬木或喬木,高5~10米,樹幹無刺,枝條有刺,刺長3~4cm,呈紅棕色。幼枝密被銀白色鱗片,老時脫落,呈栗褐色。單葉互生,具銀白色纖細的柄;葉片薄紙質,長圓狀披針形,長3~7cm,寬1~1.3cm,基部楔形,全緣,頂端鈍尖或鈍形,上面幼時具銀白色圓形鱗片,後部分脫落,下面灰白色,密被銀白色鱗片,有光澤。1~3花簇生於小枝下部的葉腋,花萼銀白色,花瓣為金黃色。密被銀白色鱗片,芳香;萼筒鐘形,上端4裂,裂片寬卵形或卵狀長圓形,內面被白色星狀柔毛;雄蕊4株,幾無花絲;花柱上端彎曲,有圓錐形花盤包圍於花柱的基部。果橢圓形,長2~3cm,直徑1~1.5cm,粉紅色或深紅色,密被銀白色鱗片,果肉粉質,乳白或淡黃色。花期在5~7月份,果期8~10月。生于山地、平原、沙灘、荒漠,栽培或野生。
生長環境
沙棗樹對熱量條件要求較高,在≥10℃積溫3000℃以上地區生長發育良好,積溫低於2500℃時,結下的果實較少。活動積溫大於5℃時才開始萌動,10℃以上時,生長進入旺季,16℃以上時進入花期。果實則主要在平均氣溫20℃以上的盛夏高溫期內形成。耐鹽鹼能力也較強,但隨鹽分種類不同而異,對硫酸鹽土適應性較強,對氯化物則抗性較弱。在硫酸鹽土全鹽量1.5%以下時可以生長,而在氯化鹽土上全鹽量超過0.4%時則不適於生長。沙棗樹側根發達,根幅很大,在疏鬆的土壤中,能生出很多根瘤,其中的固氮根瘤菌還能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側枝萌發力強,頂芽長勢弱。枝條茂密,常形成稠密株叢。枝條被沙埋後,易生長不定根,有防風固沙作用。在甘肅河西走廊地區,沙棗樹3月下旬樹液開始流動,4月中旬開始萌芽,5月底至6月初進入花期,花期為3周左右,7月上旬見幼果,8月下旬果實成型,10月份果實成熟,果期100天左右。新疆、寧夏物候期與河西走廊相近,內蒙古中部地區物候期稍遲。沙棗樹經選育,已有不少優良品種。
繁殖方法
採種
沙棗樹果實(沙棗)於10月中下旬成熱。果實成熟後並不立即脫落,可用手摘取或以竿擊落,布幕收集。採種要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樹幹較通直、果實品質好的母樹。果實採回後及時攤曬,防止發霉,干後用石碾碾壓,脫除果面。100斤果實,約可出種子50斤,沙棗面50斤。種子在乾燥通風處貯藏,堆層厚度不宜超過1米。新鮮飽滿的種子發芽率多在90%以上,貯存良好的種子,5~6年後,發芽率仍達60~70%。種子的重量因品種而不同,種子千粒重為250~380克,每斤有種子1300~2000粒。
育苗
1)播種育苗:播種育苗多在春季。春季育苗的要在頭年冬季12月進行種子處理。方法是把種子淘洗乾淨,摻等量細沙混和均勻,放入事先挖好的種子處理坑(深80厘米,寬100厘米,長隨種子多少而定)內,或按40~60厘米厚堆放地面,周圍用沙壅埋成埂,灌足水(種子上面積水10~20厘米),待水滲下或結冰後,覆沙20厘米越冬。未經冬藏的種子,播前可用50~60℃溫水浸泡2~3天,撈出後與馬糞混和放在向陽處保濕催芽,待30~40%種子裂嘴後即可播種。秋播的種子不必催芽處理。沙棗樹育苗可用大田式條播,行距25厘米,播種深度3~5厘米,每米常播種溝播種100粒左右,每畝下種40斤左右,播後覆土,6月上旬間苗,苗距7厘米,每畝保苗3~4萬株。當年生苗高50~60厘米,可出圃造林。
2)扦插育苗:沙棗樹扦插育苗能保持母株的優良品質:插條剪取、扦插方法、時間等都與楊樹扦插相同,詳見二白楊扦插育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