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沙棗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沙棗花
圖片來自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沙棗花,中藥名。為胡頹子科植物沙棗ElaeagnusangustifoliaL.的花。沙棗分布於華北、西北及遼寧等地。具有止咳,平喘之功效。常用於久咳,氣喘。[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沙棗花
漢語拼音:Shā Zǎo Huā
性味歸經:味甘、澀,性溫。歸肺經
功能:止咳,平喘
主治:常用於久咳,氣喘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沙棗花

拼音名:Shā Zǎo Huā

英文名: Flower of Russianolive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Elaeagnus angustifolia L.2.Elaeagnum angustifolia L.var.orientalis (L.) Kuntze [E.orientalis L.]3.Elaeagnum oxycarpa Schlecht.

出處

出自《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來源

藥材基源:為胡頹子科植物沙棗Elaeagnus angustifolia L.的花。

採收和儲藏

5-6月採花,晾乾。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

  • 1.生於沙漠地區,耐旱、耐寒,並在沙地、鹽漬化土地和村邊、田邊廣泛栽培。
  • 2.生境同沙棗。
  • 3.生於海拔400-660m的戈壁沙灘或沙丘的低洼潮濕地區和田邊、路邊,野生或栽培。

資源分布

  • 1.分布於華北、西北及遼寧等地。
  • 2.分布於內蒙古、寧夏、甘肅、新疆等地。
  • 3.分布於內蒙古西部、甘肅河西走廊和新疆等地。

原形態

  • 1.沙棗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5-10m。枝幹受傷後流出透明褐色膠汁。常具亮棕紅色硬利,幼枝密被銀白色鱗片,老枝鱗片脫落,栗褐色,光滑;皮孔明顯,點狀橫裂。單葉互生,薄紙質;葉柄長0.5-1cm;葉片橢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2.5-8.5cm,寬0.5-2cm,先端尖,基部楔形,全緣,上面幼時被具銀白色鱗片,後部分脫落,下面銀白色,有光澤,密被白色鱗片;側脈不明顯。花1-3朵生於葉腋,兩性,稀單性;花被筒呈鍾狀或漏斗狀,先端4裂,外面銀白色,裡面黃色,有香味;花盤先端無毛;雄蕊幾無花絲;花柱長於雄蕊,先端環狀彎曲。果實橢圓形,長約1.5,粉紅色,被銀白色鱗片。花期5-6月,果期9月。
  • 2.東方沙棗 與上種的區別在於:本變種花枝下部的葉片闊橢圓形,寬1.8-3.2cm,上部的葉片披針形或橢圓形,兩端鈍;花盤無毛或有時微被小柔毛;果實大,闊橢圓形,長1.5-2.5cm,栗紅色或黃色。
  • 3.灑果沙棗 本種與前兩種的區別在於:葉片窄長圓形至線狀披針形;枝具明顯的棘針;花盤先端有毛,萼筒漏斗形或鐘形;果實較小,長5-10mm,乳黃色或橙黃色。花期5-6月,果期9-10月。

化學成分

含揮髮油0.1%,其中主要成分為反式桂皮酸乙酯(ethyl cinnamate),還有:1,2-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1,2-phthalate),苯乙醇(phenyl ethyl alcohol),6,10,14三甲基-2-十五烷酮(6,10,14-trimethyl-2-pentadecanone),栓皮酸異丁酯(isobutyl cinnamate),3-羥基-2-丁酮(3-hydroxy-2-butanone-2-butanone),雙環[4,2,0]-1,2,5-辛三烯(bicyclo[4,2,0]-octa-1,2,5-triene),苯甲酸苯乙酯(phenylethyl benzoate)等共47個成分。又含黃酮甙,其甙元為山柰酚(kaempferol)。還含花白甙(leacoantho-cyanin),氨基酸(amino acids),脂肪油(fatty oils)。

歸經

肺經

性味

味甘;澀;性溫

功能主治

止咳;平喘。主久咳;氣喘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或入丸、散。[2]

摘錄

中華本草

參考資料

  1. 沙棗花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2. 沙棗花中醫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