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泥炭鲜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泥炭鲜

泥炭藓,中药名。为泥炭藓科植物泥炭藓Sphagnum palustre L. [S. obtusifolium Ehrh.;S. cymbifolium (Ehrh.) Hern.]的植物体。泥炭藓分布于东北、华东、中南和西南等地区。具有清热明目,止痒之功效。常用于目生云翳,皮肤病,虫叮咬瘙痒。[1]

入药部位

植物体。

性味

味淡、甘,性凉。

功效

清热明目,止痒。

主治

用于目生云翳,皮肤病,虫叮咬瘙痒。

相关配伍

  1. 治目赤肿痛:海花草适量,水煎熏洗。
  2. 治角膜白斑:海花草、地钱各10g,牛毛毡20g,水煎内服又外洗。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2g。外用:适量,捣敷。

采集加工

四季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形态特征

植物体枝条纤长,黄绿色或黄白色,高8-20cm。茎及枝表皮细胞具多数螺纹及水孔。茎叶舍形,平展,长1-2mm,宽0.8-0.9mm,叶细胞无螺纹;枝叶阔卵圆形,内凹,先端兜状内卷,绿色,细胞在叶片横切面呈狭长三角形,偏于叶片腹面。雌雄异株。精子器球形,集生于雄株头状枝或短枝顶端,每一苞叶叶腋间生1个;颈卵器生于雌株头状枝丛的雌器苞内;孢蒴球形或卵形,成熟时棕栗色,具小蒴盖。

生长环境

生于水湿环境及沼泽地带。四季均生长。适于高山带的湿冷环境。分布于东北、华东、中南和西南等地区。

药材性状

本品呈缠绕的团状,黄绿色或黄白色。湿润展平后,茎长10-15cm,有4-5条丛生的分枝,茎生叶舌形,长1.5-1.7mm,枝生叶瓢状卵形,较茎生叶稍大。孢子黄色。气微,味淡。

相关论述

浙江药用植物志》:“消毒后可作纱布的代用品和外科上的吸收剂。”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