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泥炭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泥炭鮮

泥炭蘚,中藥名。為泥炭蘚科植物泥炭蘚Sphagnum palustre L. [S. obtusifolium Ehrh.;S. cymbifolium (Ehrh.) Hern.]的植物體。泥炭蘚分布於東北、華東、中南和西南等地區。具有清熱明目,止癢之功效。常用於目生雲翳,皮膚病,蟲叮咬瘙癢。[1]

入藥部位

植物體。

性味

味淡、甘,性涼。

功效

清熱明目,止癢。

主治

用於目生雲翳,皮膚病,蟲叮咬瘙癢。

相關配伍

  1. 治目赤腫痛:海花草適量,水煎熏洗。
  2. 治角膜白斑:海花草、地錢各10g,牛毛氈20g,水煎內服又外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2g。外用:適量,搗敷。

採集加工

四季均可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植物體枝條纖長,黃綠色或黃白色,高8-20cm。莖及枝表皮細胞具多數螺紋及水孔。莖葉舍形,平展,長1-2mm,寬0.8-0.9mm,葉細胞無螺紋;枝葉闊卵圓形,內凹,先端兜狀內卷,綠色,細胞在葉片橫切面呈狹長三角形,偏於葉片腹面。雌雄異株。精子器球形,集生於雄株頭狀枝或短枝頂端,每一苞葉葉腋間生1個;頸卵器生於雌株頭狀枝叢的雌器苞內;孢蒴球形或卵形,成熟時棕栗色,具小蒴蓋。

生長環境

生於水濕環境及沼澤地帶。四季均生長。適於高山帶的濕冷環境。分布於東北、華東、中南和西南等地區。

藥材性狀

本品呈纏繞的團狀,黃綠色或黃白色。濕潤展平後,莖長10-15cm,有4-5條叢生的分枝,莖生葉舌形,長1.5-1.7mm,枝生葉瓢狀卵形,較莖生葉稍大。孢子黃色。氣微,味淡。

相關論述

浙江藥用植物志》:「消毒後可作紗布的代用品和外科上的吸收劑。」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