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浙江华顶国家森林公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浙江华顶国家森林公园是天台山国家风景名胜区的中心,面积约5.8万亩,峰峦叠嶂,如千叶莲花,有七十二峰之胜。主峰高1098米,云海茫茫……唐诗仙李白在此写下千古名篇《天台晓望》。有“南国雪域”之誉,为旅游休闲避暑胜地。素以观云揽日、品,茗探幽赏奇花称著,是天然的动植物资源宝库,生态环境良好。国家保护珍稀动植物有云豹、毛冠鹿苏门羚猴面鹰;天台鹅耳枥,浙江七子花、樱果朴、进化型古茶树、华顶杜鹃等,更有漫山千年佛树——云锦杜鹃、佛茶仙茗——华顶云雾茶等为世所珍。[1]

历史发展

华顶自汉魏以来,为佛道双栖之圣地,唐诗之路之极顶;有葛仙茗圃、又军墨池、晋唐古杉、华顶讲寺、七十二茅蓬、拜经台、太白堂、黄经洞、归云洞、天寿石等名胜古迹自然景观。葛玄、王羲之、谢灵运、智者大师、李白、孟浩然、荣西、陆游、徐霞客、康有为、潘天寿、吴冠中等历代中外文化名人都在此留下深深的足迹。

峰下有华顶寺,初名善兴寺,为晋天福元年(936年)国师德韶大师创建,现存建筑为1998年重建。寺后归云洞,相传是三国吴时葛玄手植茶圃所在,至今已有1700余年,现建有归云亭。寺东北还有太白读书堂,西南面有右军墨池等古迹。寺两侧密林间,原有72茅篷,东茅篷以药师庵为最大。每逢佛教斋期,山上僧众、香客如云,这些茅篷就成了他们修炼的处所。

华顶寺一带,土地肥沃,古木森森,终年云雾缭绕,宜于茶树生长,出产的华顶云雾茶为中国名茶之一,饮誉中外。华顶的云锦杜鹃,树龄多在百年之上,占地数百亩,每年5月间,繁花似海,堪称奇观。

主要景观

华顶讲寺

华顶讲寺始建于后晋天福元年(936) ,为禅宗法眼宗二祖德韶国师所建,初名华顶圆觉道场。之前,南陈智者大师初入天台山时,曾结庐于此修头陀行。寺前有数株大柳杉,高30多米,胸径须三人合抱,老干挺立、郁郁葱葱、耸入云天。

华顶寺大雄宝殿供奉如来佛祖像,像用青铜铸成,高4.5米,重7.8吨,庄严慈祥。两旁墙壁上排列十六尊者线刻壁雕,富浓郁的魏晋风韵。壁雕上方横梁上悬佛龛,内供千尊铜佛,形象逼真,使大雄宝殿成为千佛之殿。大殿左后方为“智者大师堂”,奉祀智者大师。

云锦杜鹃

五月华顶,数百亩云锦杜鹃竞相开放,形成一片五彩缤纷的花海,远远望去,似锦似霞,璀璨夺目。云锦杜鹃因此得名。 云锦杜鹃古称“娑罗”,属杜鹃花科,为中国特有的稀有珍贵树种。成片成林面积近300亩,而且树龄在200年以上形成古树群,则惟有天台华顶独有,堪称天台山的一大植物奇观。

华顶云锦杜鹃,是一种常绿、高大的灌木,高约四五米,树冠浑圆,主干分明,旁枝逸出。叶片革质,形似夹竹桃叶,正面墨绿油亮,背面有鹅黄色茸毛。花蕾形如鸽蛋,包容7-13个小花蕾,顶生伞状花序,自头年7月孕蕾至次年5月花开,足足“十月怀胎”。每年立夏前后,紫红、粉红之花竞相开放,由十数朵小花组成一朵大如碗口的花球,一树千花,似牡丹、似芍药、似芙蓉,绚丽夺目,馨香袭人。

归云日出

观看“华顶日出”,须选择3月-10月的晴日,三更早起,登上绝顶望海尖,即拜经台。在此观日出,不仅可看到清齐周华《台岳天台山游记》中所描写的“金霞缕缕,间以青气,日轮欲起,如金在熔,摩荡再三,始升天际”的壮丽景色,还可东望溟渤,看到水天一色,银波涌日,霞光万道的晨海奇观。若恰逢雨后初晴之日,更可见到红日在云海中探身而出,浮而又沉,沉而又浮,踏波踩浪一番后再一跃而起发出万道金光的奇观。

华顶峰高寒,朝雾夕岚,说起就起。或白云如絮,随风飘荡,薄雾如纱,一片朦胧;或云浪滔滔,汹涌澎湃,大雾弥漫,盖地遮天;更或彤云密布,雨雪纷飞,寒意浓浓。每当云雾来临,斯峰如岛,人行其间,若隐若现,景置其中,似有若无。无论是烟雨迷蒙还是阳光明媚,景色变幻无穷,令人扑朔迷离,如入仙境。 西茅篷 茅篷是华顶独有的,结构独特的房屋建筑,其外形有圆有方,似亭如阁。四壁为厚实的泥墙或石墙,屋顶覆盖尺把厚的箬竹,冬暖夏凉。古时茅篷多为修禅者栖居或香客歇息之所,有药师庵、长春庵、耕云楼、不昧居、天柱庵、西茅篷庵等。

西茅篷系在当年西茅篷庵的遗址上重建的,不同形态的茅篷错落分布,四周围以竹篱笆,花木扶疏,十分清幽。其外形与古茅篷无异,屋内装修却颇现代化。在此休闲、品茗、著述、避暑,聆听“白云堆里一声钟”,惬意万分。

墨池

王羲之墨池位于华顶寺右侧。王羲之年青时曾居华顶寺习练书法。他不停地练字,不停地在此池洗笔洗砚,竟把澄清的池水也染黑了,后人称为“王羲之墨池”。

池畔竖立大型的大理石石碑,上镌“白云先生书诀”。《白云先生书诀》是王羲之在写《兰亭序》时为纪念其在华顶跟白云先生学书这一段历史所书,是中国书法史上最早的书法论文,它雄辩地证明了王羲之在华顶随白云先生学书的历史事实。

据传,王羲之当年居此时,其书法即已少有名气。一天,他正在对自己潜心揣摩后所写的“永”字自我赞赏时,不料一个道士来到他身边,边看边摇头,并随手拿起王羲之搁在旁边的笔,在王羲之已经写好的“永”字旁又写了个“永”字。王羲之非常气愤,正想发作,斥责道士的无理;但仔细把两个“永”字一比,不由大吃一惊,道士的“永”字要比自己写的好得多,这才知遇上了高人。于是转怒为喜,诚心向道士讨教。道士以“永字八法”剖示书法之秘,说:“书之气,必达乎道,同混元之理,天地万物皆合乎阴阳生克,字之神韵气度亦然。”王羲之终于领悟了:横竖勾,点撇捺,方块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都体现在这“永”字上。这个道士就是东晋时天台山高道,字紫真,号白云,人称“白云先生”,隐居于华顶山南麓的道教第十四福地灵墟,精通书道。于是王羲之就拜白云先生为师,跟随白云先生学习书法。学成后回绍兴兰亭,写下了名垂千古的《兰亭序》,成为人人敬仰的书圣。

王羲之曾书有“独笔鹅字碑”留在华顶寺,明初寺毁,碑也不知去向。至清时,曹抡选在院子中挖掘出半边残碑,经七年苦练将“鹅”字补全,现镶嵌在天台山国清寺三圣殿东首的莲船室墙壁上。

人文景观

以宗教寺 观庙宇遗址和摩崖石刻为主。如华顶寺、方广寺等寺观古建筑;太白读书堂、药师、长春、驾云、天柱庵等茅蓬;石梁飞瀑四周的摩崖石刻群(石刻多为称赞石梁飞瀑胜景或记游的),有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明代进士甘雨、清代曹抡、近代康有为等名人题刻等,计有三十二处之多;拜经台、葛玄茶圃、王羲之墨池、龙瓜井等胜迹。

华顶寺旧名华顶觉园道场,后晋天福元年(936)僧德韵建,宋治平三年(1066)改善兴寺,后几经火焚,现存大雄宝殿,规模宏大。这里绿树环抱,古木参天,环境幽雅。寺座北朝南,依山傍水,风光绮丽。寺前六株巨柳杉,体量魁伟,高耸入云,高八丈有余,直径三人合围,极为少见。 五百罗汉铜殿殿高1.3米,宽0.6米,内壁铸有500罗汉像,阑楹有字五十二,左右壁有题名百字,精雕细刻,工艺非凡。[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