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参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海参崴国家测绘局:第十七条 有关地名注记表示规定:
俄罗斯境内以下地名必须括注中国名称,汉语拼音版地图和外文版地图除外:
1. “符拉迪沃斯托克”括注“海参崴”,俄语名符拉迪沃斯托克,是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首府,也是远东联邦管区行政中心所在。“海参崴”是该市的中国传统名,1860年被割让予俄罗斯帝国后改为今名“符拉迪沃斯托克”,意为“控制东方”。海参崴自新石器时代时起便有人类居住,原为肃慎民族居住地,后历为渤海国、辽朝、金朝、元朝、明朝和清朝统治,1860年清朝与俄罗斯帝国签订《中俄北京条约》,将此地永久割让予俄罗斯,改由俄罗斯帝国统治。海参崴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的城市,也是远东联邦管区人口最多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人口达605,049人。该市临近俄、中、朝三国交界之处,三面临海,是俄罗斯在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港口,为俄罗斯远东地区近海运输中心。同时,该市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在地。
名称
清朝建制之后,满人赋名此地满文名“ᡥᠠᡳᡧᡝᠨᠸᡝᡳ”和汉名“海参崴”在此词中,“参”字读音为“ㄕㄣ”;“崴”字在中国大陆定有两种读音,此处取白话音“ㄨㄞˇ”,台湾则仅定有一种读音“ㄨㄟ”。}},意为“海边的小渔村”。而该汉名作为其最早的中文叫法,亦被华人沿用至今。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前三月,俄国取得此地区,更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Владивосток),意为“东方统治者”或“征服东方”,也译“镇东府”“东方的王后”。类似俄罗斯高加索地区的另一座城市的市名——弗拉季高加索(Владикавказ,即“高加索的统治者”)。1949年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的地图将其标记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根据中国国家测绘局[1] 2003年5月9日发布的《公开地图内容表示若干规定》第十七条规定,汉语版地图中“符拉迪沃斯托克”之后必须括注中国名称“海参崴”,汉语拼音版地图和外文版地图除外。中国大陆官方媒体对此城的称呼不统一,或译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或译为“海参崴”。中华民国官方沿用“海参崴”这个传统地名。台湾出版的地图也标注为“海参崴”。台湾媒体对该市的称呼不统一,或使用“海参崴”,或译为“符拉迪沃斯托克”。
日本人自明治时代以后把该地称为“浦盐斯德”(j=浦塩斯徳|kyu=浦盐斯德)“塩”为汉字“盐”的俗字。}}或假名“kk=ウラジオストク”,简称“浦盐”(j=浦塩|kyu=浦盐)或假名“jpn|kk=ウラジオ”;因借用同音汉字,也写作“浦潮斯德”(j=浦潮斯徳|kyu=浦潮斯德),简称“浦潮”(j=浦潮)。二战后则大多仅使用假名的“ウラジオスト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