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山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香山區 |
---|
|
地名由來
海山罟西臨海(臺灣海峽)東依山(竹東丘陵)[1],且為漁民曬漁網(罟)之處,故名海山罟。
地理
範圍
海山罟位於香山區西部偏南。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與海山里相近。
聚落
本地區發展較早的聚落為海山罟,在日治初期的官方地圖上已有記載。此外,本地區尚有鹿子坑等聚落。
水文
歷史
清代
香山於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劃屬諸羅縣。雍正元年(1723年)改隸新成立的彰化縣。九年(1731年)改隸新成立的淡水廳。光緒元年(1875年)設立臺北府,改隸新成立的新竹縣。十一年(1885年)設立福建臺灣省,臺北府位於其轄區內。
清代海山罟庄隸屬於竹北一堡。該庄西北與香山庄為鄰,東北與香山坑庄為鄰,東南邊及南邊東段為茄苳湖庄,南邊西段為鹽水港庄,西邊臨台灣海峽。
日治時期
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臺灣進入日治時期,香山劃屬於臺北縣新竹支廳竹北一堡[2]。三十年(1897年)改隸新竹縣。三十一年(1898年)廢除新竹縣,改隸臺北縣新竹辨務署。三十四年(1901年)廢縣置廳,香山隸屬於新竹廳香山區。四十二年(1909年)合併全臺灣二十廳為十二廳,香山區隸屬不變。大正九年(1920年)廢廳置州,改隸新竹州新竹郡香山庄。十六年(1941年)廢庄併入新竹市,原庄役場作為新竹市香山出張事務所使用。
戰後
1945年香山劃屬於新竹市,隸屬於臺灣省,大字亦改制為里。1946年香山劃入新竹市香山區。1950年新竹縣分拆出桃園縣與苗栗縣,原新竹市改為新竹縣新竹市,香山區自新竹市分出,改制為新竹縣香山鄉,里亦改制為村。1982年新竹市與新竹縣之香山鄉合併,同時重新升格為新竹市,香山鄉併入新竹市,村亦改制為里。1990年原香山鄉劃分為香山區。由於人口增加,本地區已拆分為多個里。
交通
台鐵縱貫線大致以北北東—南南西走向經過海山罟地區西部,境內未設站,較近的是北側的香山車站,屬於甲種簡易站,只停靠區間車。
省道台1線又稱「縱貫公路」,是台北至屏東楓港的傳統幹道,在本地區北側路段先是與台鐵縱貫線平行而位於其西側,隨後以陸橋跨越鐵路轉至其東側後再與鐵路平行。由該道路向北轉東可前往新竹市區、竹北、新豐等地,向南可前往頭份、竹南、後龍等地。
省道台61線又稱「西部濱海快速公路」,是八里至安南的快速公路,大致與省道平行而位於其西側近海岸地帶,向北經香山市區至浸水橋後為未通車路段,以省道台15線為代用道路,可前往舊港、紅毛港、觀音等地,向南可前往中南部沿海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