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新竹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新竹市(Hsinchu),位於台灣省西北部,是一座新型工業城市,台灣省的人口第七大都市。

新竹市人口40萬,面積約102平方公里,位於由頭前溪和鳳山溪沖積而成的狹長平原上,東北與新竹縣接壤,南與苗栗縣毗鄰,西面瀕臨台灣海峽,沿岸多沙灘,地勢自東南而西北漸次低下,形成一畚箕形。[1]

新竹舊稱「竹塹」,原為平埔族道卡斯族「竹塹社」的生活居地,漢人有系統的開墾始於18世紀初期,1733年以莿竹建城,1756年淡水廳設治竹塹。因為終年多風,又有「風城」之稱,是北台灣最早開發的城市。

新竹四季溫和,相對於台灣其他縣市來說災害較少。新竹市一直是當地的行政中心和生活圈中心城市。新竹科學工業園區設立之後成為台灣的高科技重鎮,有台灣硅谷之稱。也是台灣的文化古都,有着豐富的文化歷史內涵、多元化的海岸生態以及高科技產業。[2]

地理環境

位置

新竹市北半部位於頭前溪、鳳山溪、客雅溪沖積成的新竹平原上,地勢低平。西距海岸約4~5公里,南半部為竹東丘陵的西側延伸,最高峰為五步哭山,海拔187米。西部沿海地區有狹長的海岸平原。

地貌

新竹市的主要河川水系有頭前溪、客雅溪及鹽港溪,均為由東向西流入海。頭前溪流經本市北部邊界於南寮北側入海,水系全長63.03公里,為新竹縣、市最大的河川,也是形成新竹平原的兩大主要衝積源之一。上游建有許多水利工程,以灌溉包括本市在內的新竹平原農地。客雅溪發源於竹東丘陵,全長約24公里,流經本市鬧區南側而於罟寮附近入海。鹽港溪也是發源於竹東丘陵,流經本市最南端的內湖地區而於灰窯附近入海。

氣候

當台灣海峽北口,一年中東北風期較長,風力強度亦較大,向有「新竹風」、「宜蘭雨」(或「基隆雨」)並稱。年均溫21.9℃,與台北市相當;年降水量1733.2毫米,雨日僅約138天,均較北部基隆、台北、宜蘭等市、縣為小。

新竹市冬天盛行強勁的東北風,為全省之冠,所以有「風城」之稱,因新竹的沖積平原由東南向西北呈「喇叭狀」開敞,無論東北季風或西南季風一進入本市,風勢即受約束而增強。例如東北季風到此也略轉為北風,加上地形的關係,就像一股「穿堂風」一樣貫入新竹。新竹沿海一帶冬季季風甚強,風害甚烈,民間早就有「新竹風、基隆雨」的諺語。

經濟

新竹市原來以輕工業為主,主要有玻璃、化學、食品等工業。八十年代後逐漸由輕工業轉入現代化工業。主要工業有精密儀器、電子、通訊、機械、能源及生物工程等。其中有的產品已打入國際市場。礦藏資源主要有矽砂、煤炭,矽砂產量居台灣之首。新竹市約有五、六萬人從事農業生產,主要農作物有水稻甘薯玉米花生等。由於暖流影響漁業資源較為豐富西部沿海一帶大多數居民從事漁業,並在此建有較現代化的大漁港。

2006年3月,15歲以上之民間人口約有30萬,勞動力有18萬5千,就業者有17萬7千,失業者8千,非勞動力11萬7千,勞動力參與率61.3%,失業率4.3%。產業以高科技產業聞名全台,素有台灣硅谷之美稱。傳統產業有玻璃。

語言

新竹市通行現代標準漢語,而本土語言是台灣閩南語(俗稱台灣話)為主,另有市郊不少台灣客家話的使用者,市郊居民多能通曉這二至三種語言。

台灣閩南語是明清兩代隨福建泉漳移民抵達台灣,屬閩南語的泉漳片底下使用人口較多的一支方言,新竹市通行台灣閩南語的偏泉州腔。而市郊客家話主要腔調的比例,可以推測市郊台灣客家人來自各祖籍的比例。調查結果發現,在符合《客家基本法》定義且會說客家話的客家民眾當中,與他人溝通的客家話腔調以「海陸腔」的比例最多,其次為「饒平腔」。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