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乐山大佛(马尔)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游乐山大佛》是中国当代作家马尔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游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凌云山栖弯峰处,大佛临江而坐,双手置膝,足蹬莲花,面向大渡河、青衣江、岷江三江汇流处。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坐摩崖石像。
佛像是一座依山凿成的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始建于公元713年,完工于公元803年,历时九十年时间,三代工匠精凿。整个佛像雕刻细致,线条流畅,神态庄重肃穆,形体超凡脱俗,气势宏伟壮观。圆滑的发髻、宽大的双肩、浓郁的眉毛、7米长的耳朵,饱满的胸腹,体现了唐代时期流行的丰腴美。特别是大佛那种临危不惧的神态,使行船人们每每看到便有了战神激流的勇气和信心。有“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之誉。南宋范大成【吴船录】中记载:【及天下佛像之大,两耳犹以木为之】,可见乐山大佛之恢宏了。
古时,乐山三江汇流处,水势凶猛,舟行至此,往往被巨浪颠覆、沉没,每当夏汛时期,江水大涨,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惨遭遇,人们也是仰天长叹而束手无策。当时有一贵州禅师,海通和尚到处,结茅于凌云山上,每看到舟随浪去,人亦不存的水患,他余心不忍,决心临岸开凿弥勒大佛,以佛镇妖,以减水患,普度众生。据说,海通禅师当时为了募集资金,挖出自己的一只眼球,以表诚心,他召集人力,聚集物力,开始修凿。当修至大佛肩部时,海通禅师去世,此时工程中断。多年后,海通禅师的徒弟为了实现师傅的遗愿,带人继续修凿。当修至大佛膝盖时,由于各种原因,再次停工,时隔四十年后,又继续修凿,最终经过三代工匠的精心努力,历时九十年,大佛终于完工。
山不在高,有佛则灵。是海通禅师为人为善的悲悯之心感动了苍天,还是工匠们坚定不移的决心感化了神灵,这里自从有了大佛的庇护,再也没有发生过船毁人亡事情,今天正值夏汛时期,这里热闹非凡,游客摩肩接踵,我有机会来到这里,伫立于佛祖足下,身临惊涛拍岸,目睹滔滔洪流,心中十分踏实,没有丝毫地担心和恐惧之感!
乐山大佛在一千多年漫长的岁月里,避免不了遭受风雨的侵蚀等各种破坏,每朝每代都在尽力维护和修葺,才得以保存下来。乐山大佛距今已1300多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现已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被授予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
乐山大佛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是历史的见证,我们在游览乐山大佛时,不仅被他的宏伟高大所敬慕,也为海通禅师为民造福,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而深深感动。
心中有佛,所见皆佛。佛是一个美好的化身,拜佛只是一种心灵的自我安慰和精神寄托!我们学佛文化,解读佛精神,实则是教化人们向真、向善、向美,达到社会的和谐与美好。[1]
作者简介
马翠侠,笔名,马尔,陕西凤翔人,宝鸡写作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