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湘赣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湘赣革命根据地(xiānɡɡànɡémìnɡɡēnjùdì)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之一。

简介

湘赣位于湖南江西两省边界地区。亦称湘赣苏区。1929年1月,红军第4军主力向赣南闽西挺进后,留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部分红军和各县赤卫队,在中国共产党湘赣边特别委员会领导下,经过两年的斗争,扩大了根据地。1931年 7月,中共湘东南、湘南两特委和西路南路北路3个分委根据中共苏区中央局决定,将所辖的 赣江以西地区合并为湘赣省。8月1日,中共湘赣临时省委在永新成立,王首道任省委书记。10月,中共湘赣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和湘赣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 莲花县 花塘村召开,正式成立了中共湘赣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王首道、 任弼时先后任省委书记,袁德生、谭余保先后任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省委、省苏及省直机关均驻 永新县城。至此,以 永新为中心的湘赣革命根据地正式形

湘赣革命根据地成,它包括 赣江以西、袁水以南、粤汉铁路以东、大余以北的广大地区,约20余县,人口100余万。此后,省委和苏维埃政府领导红军和游击队发动群众,深入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游击战争,并建立了永新、 宁冈、莲花、上犹、崇义等十几个县苏维埃政府。1932年2月,湘赣革命根据地红军独立第1、第3师合编为红军第8军,由 李天柱代军长,王震代政委。1933年6月, 任弼时任湘赣省委书记。同时,以由红8军改编的红17师和由湘鄂赣革命根据地调来的红18师在 永新组成红六军团, 任弼时任军政委员会主席,1934年8月,肖克任军团长, 王震任军团政委。随后红六军团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在军政委员会主席 任弼时军团长萧克、政治委员 王震的率领下,撤离湘赣革命根据地向湘中转移,留下部分红军在湘赣地区坚持游击战争。 湘赣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有力地促进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可靠的西部屏障和巩固的战略侧翼,同时也是沟通中央革命根据地与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主要桥梁。[1]

历史

湘赣革命根据地,是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 井冈山、赣西南、湘东南地区革命斗争基础上,于1930年2月至1934年8月建立发展起来的,是既井冈山根据地( 1927年10月-1930年2月)后的第二个根据地。

根据地位于 赣江以西,株萍铁路和袁水以南,粤汉铁路以东,大余以北湘赣边界,包括湖南的茶陵、攸县、酃县、醴陵、 耒阳、 资兴、 郴县、桂阳、宜章9个县及长湘区委,江西的 永新、 宁冈、莲花、安福、遂川、吉安、 萍乡、 新余、 宜春、 峡江、分宜、上犹、崇文、万安、信丰、大余等16个县, 根据地地图 共计25个县,总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基本苏区人口100余万。境内山高林密,水网交织,南北走向的罗霄山脉,横卧于湘赣两省边界。连绵不断的崇高峻岭,险要的地势,丰富的物产,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游击战争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边界人民饱受军阀豪绅士匪的残酷压迫蹂躏,陷入苦难深渊。工农群众富有强烈的反抗斗争精神,早在 大革命时期,就经历了革命斗争的洗礼,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在各地普遍开展。大革命失败后,湘赣边在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下,曾经创建了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赣西面、湘东南地区,也风起云涌地开展了 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革命斗争,相继建立了革命武装和苏维埃政权,为湘赣革命根据地形成奠定了牢固基础。

相关视频

穿越湘赣边 重走秋收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