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閩西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閩西

中文名: 閩西

外文名: The West of Fujian

別 名: 汀州府

所屬地區: 福建省

地理位置: 福建省西部

下轄地區: 福建省長汀、連城、永定、武平、上杭、

寧化、清流、明溪

電話區號: 0597(龍巖), 0598(三明)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著名景點: 汀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客家祖地、

永定土樓、冠豸山、古田會址等

機 場: 冠豸山機場

火車站: 長汀南站、冠豸山站、古田會址站、永定站 等

車牌代碼: 閩F(龍巖),閩G(三明)

地區生產總值: 1603.2749億元(2018年閩西八縣)

方 言: 客家語-汀州片

歷史文化名城: 長汀(汀州府舊地)

客家首府: 福建長汀

客家祖地: 福建寧化

客家故里: 福建永定

閩西是一區位名稱,即福建古汀州府八縣全境,今「客家文化(閩西)生態保護實驗區」。 閩西的字面意思指福建省西部,自古以來皆指代福建省汀州府八邑地區,即如今的國家級「客家文化(閩西)生態保護實驗區」。 閩西中央蘇區是中央革命根據地的核心組成部分,也是福建客家人的主要聚集地、發祥地,被世界客屬譽為「客家祖地」,通常與贛南、粵東、閩西並稱「」客家金三角」。 閩西是客家民系和客家文化的主要發祥地,客家先民都把閩西作為告別中原文化旅程的終點和成為客家人的起點,閩西由此成為播遷至海內外億萬客家人敬仰的「客家祖地」,千年汀州府所在地長汀縣因此被尊稱為「客家首府」,福建汀江被尊稱為「客家母親河」。 閩西歷史上的「古汀州府八縣」,現為地級龍巖市管轄的長汀、永定、上杭、武平、連城以及地級三明市的寧化、清流、明溪等八縣,是客家文化形成發展傳播的原鄉故土,在這個獨特的文化生態區內,自唐宋以來形成了基本一致的方言、民俗、宗族、民間藝術、民間信仰等客家文化,是閩粵贛邊客家文化生態的核心區,是客家文化(閩西)生態保護實驗區的保護範圍。[1]

範圍

閩西主要由原來的汀州組成,包括:長汀縣、寧化縣、清流縣、明溪縣、永定縣、上杭縣、武平縣、連城縣,共八縣。由於分屬龍巖、三明兩個地級市,而龍巖市占8分之5,閩西成了龍巖市的代稱,但實際上閩西指的是福建汀州府八縣(長汀、連城、永定、武平、上杭、寧化、清流、明溪。) 客家文化(閩西)生態保護實驗區由文化部於2017年1月19日批覆發文正式設立,保護區範圍為「古汀州8縣」,即現今龍巖市的長汀縣、上杭縣、武平縣、連城縣、永定區和三明市的寧化、清流、明溪三縣,保護區面積1.94萬平方公里,人口292.1萬人。  

地理

氣溫氣候 閩西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2005年,平均氣溫18.7℃~21. 0℃,平均降水量1031毫米~1369毫米,日照時數1804小時~2060小時。全年氣候溫和,無霜期長,雨量充沛,適宜亞熱帶作物和林木的生長。 地理特徵 以龍巖市為例:其東西長約192公里,南北寬約182公里,總面積19050平方公里,占全省陸地面積的15.7%。其中山地14964平方公里,丘陵3101平方公里,平原985平方公里。地勢東高西低,北高南低。境內武夷山脈南段、玳瑁山、博平嶺等山嶺沿東北—西南走向,大體呈平行分布。 全市平均海拔652米,千米以上山峰571座。最高峰為玳瑁山區的狗子腦主峰,海拔1811米;最低點位於永定縣峰市鎮蘆下壩永定河口,海拔69米。 境內溪河眾多,分別屬於汀江、九龍江北溪、閩江沙溪、梅江水系。集水面積達到或超過50平方公里的溪河共有110條。 河川年逕流量190億立方米,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214.5萬千瓦,可供開發的水能蘊藏量182.7萬千瓦。 2005年平均降水量1031毫米~1369毫米。

歷史

閩西歷史悠久,從發現的舊石器時期到新石器時期的過渡階段的文化遺存看,早在一萬年前,閩西就有人類生息繁衍;西晉太原三年(二八二年),置什羅縣。 這是閩西省史可查最早設置的縣,屬晉安郡所轄;唐開元二十四年(736年)設汀州,轄長汀、什羅、寧化三縣,從此閩西開始大步邁向漢化的進程。明成化六年(1470)析清流、沙縣、將樂、寧化縣地置歸化縣(隸汀州)。 上杭,永定,連城,武平,長汀,清流,寧化,明溪八縣從人文和資源而言,是海內外客家人的祖地,是中國著名的革命老區,又是福建省重點僑區、林區、礦區和旅遊區。

人口

長汀縣:2018年末全縣常住人口40.2萬人,與上年持平。常住人口城鎮化率52.4%,比上年提高1.0個百分點。全縣總人口55.14萬人,總出生人口12447人,出生率為22.7‰;死亡人口1742人,死亡率為3.2‰;自然增長率為19.5‰。 上杭縣:2018年,全縣總人口544634人,育齡婦女133150人,已婚育婦106235人,2018年度出生8298人,出生率 15.34‰,登記流口人口18439人。2018年度男性出生4452人,女性出生3846人,出生性別比115.7:100。 武平縣:2018年末全縣總人口(戶籍)40.29萬人。全縣常住人口27.7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3.6萬人,出生率14.7‰;死亡率8.4‰;自然增長率6.3‰;城鎮化水平49.1%。 永定:2018年末全區24個鄉鎮(街道)中有1個街道、12個鎮、11個鄉,19個社區、262個村。全區戶籍戶數155240戶,戶籍人口504431人,城鎮人口177962人,鄉村人口326469人,男263625人,女240806人。常住人口36.2萬人(人口抽樣數據)。年內出生人口8396人,出生率16.64‰,其中男4405人,女3991人,男女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0.37︰100。死亡人口2155人,死亡率4.27‰,人口自然增長率12.37‰。 連城縣:2018年末,連城縣110717戶,戶籍人口348443人,城鎮人口125588人,鄉村人口222855。 清流縣:2018年年末全縣總人口(戶籍人口)為155684人,較上年減少293人,其中男性81465人,女性74219人。全縣人口出生率11.96‰,死亡率4.89‰,自然增長率7.07‰。 寧化縣:2018年末全縣常住人口28.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1萬人,增長0.3%。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3.10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45.6%,比上年末提高1.3個百分點。年末戶籍總人口37.76萬人,全年出生人口5550人,出生率為14.6‰;死亡人數2061人,死亡率為5.5‰;人口自然增長率為9.1‰。 明溪縣:2018年全縣常住人口達10.3萬人。城鎮化率達53.4%,居全市第6位。

經濟

長汀縣:2018年,長汀縣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1.74億元,比上年增長7.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2.46億元,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103.05億元,增長8.4%;第三產業增加值96.24億元,增長6.9%。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7648元,比上年增長7.1%。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4.0%,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4.5%,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1.5%。 2018全年城鎮新增就業2441人,有1798人下崗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26%,比上年末提高0.16個百分點。 上杭縣:2019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402.46億元,比上年增長8.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5.20億元,增長3.7%;第二產業增加值171.70億元,增長9.4%;第三產業增加值175.56億元,增長9.1%。三次產業結構比為13.7:42.7:43.6。 全縣各項存款餘額318.81億元,比年初增加46.66億元,增長17.14%;各項貸款餘額220.46億元,比年初增加19.53億元,增長9.72%,各項存貸款餘額持續保持全市縣域第一,不良貸款率0.58%,長期位於全省低位。 武平縣:2018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2.35億元,增長7.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1.97億元,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81.9億元,增長8.9%;第三產業增加值88.48億元,增長7.3%。一、二、三產業比例由上年同期的16.2:40.1:43.7調整為今年的15.8:40.5:43.7,與上年同期相比,第一產業比重下降0.4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比重提高0.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與去年持平。人均地區生產總值73051萬元,增長7.4%。 永定:2018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6.2億元、比增5.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0.7億元、比增3.6%;第二產業增加值125.4億元、比增5.7%;第三產業增加值110.1億元、比增6.1%。 連城縣:2019年,連城縣生產總值(GDP)實現258.66億元,同比增長8.4%,超出市平均增速1.3個百分點,增速位列七縣(市、區)的第二位。其中第二產業118.03億元,比增10.5%,增速均居七縣(市、區)的首位;第三產業102.78億元比增7.8%。 清流縣:2019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71784萬元,增長7.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31866萬元,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811588萬元,增長8.9%,第三產業增加值428330萬元,增長8.2%。產業結構調整,三次產業比例由上年的17.8:48.6:33.6,調整為15.8:55.1:29.1。 寧化縣:2018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145.16億元,按2015年可比價格計算,增長7.2%,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5.58億元,增長4.3%;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67.82億元,增長8.2%;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51.76億元,增長7.3%。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7.6%,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6.7%,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5.7%。全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50666元,比上年增長6.7%。 明溪縣:2018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81.6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7.3%,比全市平均水平低0.2個百分點,增幅位居全市第8位。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8.2%,二季度增長8.3%,三季度增長7.9%,四季度增長7.3%。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8.73億元,同比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35.09億元,增長8.3%,第三產業增加值27.79億元,增長8.3%。三次產業結構由去年的22.1:43.6:34.3調整為22.9:43:34.1。

文化

歷史 福建客家人大量是唐宋以後陸續從河南、安徽等地遷入的,主要分布在閩西的長汀、寧化、武平、上杭、永定、明溪、清流、連城以及漳州市的平和、南靖、詔安等地。客家在家族制度、婚喪喜慶、生活習慣等方面都以中原漢人風俗為基礎,吸收融合多處遷移地和閩西土著的習俗,形成獨特的風俗。 閩西客家人的婚禮多在夜間舉行,奇特有趣。入夜,男家的迎親隊伍才能抵達女家。女方把家中燈火全部吹滅,要等男方進門用帶來的燈火將女家燈火點亮,新娘才能出門。出門前新娘要站在畫有八卦太極圖的米篩中,脫去舊鞋換上新鞋,稱「過米篩」,象徵辭故土創新業。接着,新娘由父親背出家門,上車(古時用轎)後娘家人把水潑到車上,表示「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在夫家紮根。新娘上車時要放聲慟哭,表示捨不得離別父母,有孝心,婚後有好運,稱作「哭好命」。 不管路近路遠,新娘都要在天亮前到達男家。路上還要避免和別的迎親隊伍相遇而沖喜,一旦遇上,兩個新娘就要互相交換手帕以示友好。到男家後,新娘由一個多子有福氣的婦人端着盛有柑桔的圓盤(寓甘甜、吉祥)牽引下車,跨過燃燒着木炭的火爐進門,以示帶來興旺。並用米篩遮其上方或踩在腳下,叫「遮米篩」,意為夫唱婦隨;也有改用雨傘遮住,慢步入門。新郎新娘進入廳堂拜堂,男家便開始宴請親朋。宴席上母舅坐在首席上位,上菜時唱道「食雞,新郎新娘好夫妻」;「食豬心,全家結同心」;「食豬肚,子孫大起步(有出息)」等,母舅挾菜後眾人才能動手。 節日 客家人歲時節令繁多,一年有大小35個,如大年初一,客家人先要祭祀祖先,再到廟堂進香,在說話做事上也有許多禁忌;初二起有「新正祭墓」的習俗,各家各戶備上三牲、香燭上祖墳祭掃;初三是「窮日」,一般不出門;初五「開小正」,開始生產經營活動;初七,婦女們早出採集菠菜、芹菜、茴香、蔥蒜、韭菜、芥菜、白菜等7樣菜,共煮而食,以求勤勞聰明、發財得利;正月十五,慶元霄,「開大正」,各行各業全面恢復正常。此外,還有五月初七,木匠師傅紀念巧聖先師誕辰;五月十三日,經商者紀念關帝誕辰;七月七日,供奉織女「七星娘」;八月十五,中秋節婦女請「菜籃神」、掃帚神、笠神、桌神等;九月十三日,鐵匠祭祀爐公先師;九月十四日,泥木匠祭祀柯葉先師,等等。 客家人非常重視聚族而居的傳統。大型的、封閉式的土樓最集中地反映了他們同族聚居的特點,一般土樓的平均居住人口都有上百人。 飲食 客家食文化的一個突出特點是菜餚豐盛、濃郁,節日時特別是過春節,家家都少不了煮一大鍋燜豬肉;類似的大鍋菜還有釀豆腐、酸菜筍、紅燒狗肉等。菜餚中多用筍,歷史上客家人還研製了各式各樣的乾菜,如武平豬膽干、上杭蘿蔔乾、永定菜乾、連城番薯干、寧化老鼠干、長汀豆腐乾、明溪肉脯干、清流筍乾等,合稱閩西「八大幹」。因這些地方古屬汀州,故又稱「汀州八干」或「汀州八大幹」。傳統的民間宴席流行「八大碗」、「五大盤」。頭碗菜一般都是釀豆腐,傳說乾隆皇帝愛吃釀豆腐,所以這碗菜在這裡被稱為「皇帝菜」,身價倍增,非頭碗上桌不可。 擂茶是客家的特殊飲品。據說起源於商代伊尹發明湯液後的藥飲,現以客家祖地石碧一帶為正宗。擂茶製作是將茶葉、曲、鹽一同放入陶製的擂缽內,用樟、楠、楓、茶等樹木製成的擂持擂製成茶泥,加上香料、食品,注入沸水蓋好,幾分鐘後即可食用。配料多樣,日常食品都可使用,分為葷茶、素茶、藥茶、主食茶、輔食茶、自用茶、待客茶等。特點是茶味郁香,清心爽口,既是飲料,又可當飯。 音樂 一番又一番,演奏和諧盛世的歡樂,所有的苦難已從絲弦上,輕輕地撥落,而全部幸福,正從心底里,汩汩地湧出……金秋十月,閩西客家藝術團在世界文化遺產永定客家土樓「振成樓」為遊客表演閩西客家十番音樂,博得遊客陣陣掌聲。 閩西客家十番音樂,2006年被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十番」又稱「客家十歡」「打十般」「十樣景」「集歡」「國樂」「十班」「集番」「協番」等。之所以稱為「十番」,是因為樂隊演奏時使用二胡、吊規、椰胡、板胡、月琴、三弦、揚琴、琵琶、竹笛、嗩吶等管弦樂器及板、堂鼓、堂鑼、小鈸、碰鈴等打擊樂器共10餘件,「十」是泛指,並非一定是10人演奏10件樂器。樂隊的組合,除二胡、揚琴、月琴、竹笛及小鑼鼓鈸等主奏樂器必須外,其餘則根據樂隊所擁有的掌握樂器的人才不同而有所增減,可七八人,也可十五六人。 它是一種民間音樂,原用工尺譜記錄,不能演唱,但可以吟誦,以行進式演奏為主,主要用於祝賀迎親、壽宴、生日、金榜題名等喜事。 據有關史料記載,「十番」在閩西至少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主要流傳於閩西客家的永定、長汀、連城、上杭、武平等縣,深得群眾喜愛,不論城鎮和鄉村,幾乎都有演奏十番音樂的班社,多為業餘自娛自樂的組合。革命戰爭年代,一批文藝工作者用「舊瓶裝新酒」的形式,用閩西人民喜聞樂見的十番樂曲,填上革命新詞,如廣為流傳的歌曲《送郎當紅軍》用的就是十番音樂的曲調等,用以宣傳革命道理,鼓舞群眾鬥志,發揮了很大作用,成為中國民族民間傳統文藝與革命鬥爭緊密結合的成功範例,也為閩西客家十番音樂增添了燦爛光輝。 服飾 客家婦女的涼帽也有1000多年的歷史。這是一種獨特而別致的圓形斗笠,用薄薄的蔑片或麥稈編成。斗笠的頂部縫有布塊,有的還繡着花(多為梅花);邊沿四周,除正面外,還垂掛着5寸來長色彩不同、摺疊均勻的布。年輕未婚的姑娘們要在垂布的兩端編織兩條五顏六色的彩帶,所以,由此就可以看出客家姑娘是否有了婆家。這種斗笠特別能遮陽,笠沿垂掛的色布和飄帶還能招來絲絲微風。 客家人習慣稱之為「涼帽」,仍為永定、武平、上杭、長汀等縣的許多婦女所喜歡。

旅遊

1.客家首府——汀州府 汀州古城,位於福建長汀,地處武夷山脈南麓,南與廣東近鄰,西與江西接壤,為閩粵贛三省的古道樞紐和邊陲要衝,被稱作「福建西大門」。 汀州古城,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世界客家首府,國家AAAA級景區,唐代福建著名的五大州之一。建於唐·開元二十四年〔736年〕。 1994年,被授予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稱號,福建四大名城之一。被國際友人路易·艾黎譽為「中國最美麗的山城」,歷史上為州郡路府所在地,是連接贛州、梅州的中心樞紐和商貿重鎮,史稱「闤闠繁阜,不減江浙中州」。被譽為八閩客家首府,2004年,中國烹飪協會授予長汀縣「中國客家菜之鄉」稱號,榮膺「福建美食名城」。距長汀南站7公里,廈門高崎國際機場約281.9公里;319國道、534國道,省道205貫穿全境,贛龍鐵路、贛龍鐵路複線穿境而過,交通便利快捷。 2.永定土樓 永定土樓是東方文明的一顆明珠,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客家民居建築,是世界建築的一朵奇葩,以她悠久的歷史、獨特的風格、特別的建築藝術為世界所驚嘆。 永定土樓有圓樓和方樓兩種。全縣有圓樓360座,方樓4000餘座。 圓樓象地下冒出的「蘑菇」,又如「飛碟」,冷戰時被西方國家認為是無數的核反應堆。 土樓閃耀着客家人的智慧,她有多種功效:防震、防火、防禦,通風采光良好,冬暖廈涼 3.連城冠豸山 冠豸山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位於連城縣城東1.5公里.平地拔起,不連崗以自高,不託勢而自遠,外直中虛、山清水秀,與武夷山並稱為"北夷南豸,丹霞雙絕"。景區面積123平方公里,核心景區53平方公里。由冠豸山、石門湖、竹安寨、旗石寨、九龍湖五個遊覽區組成。冠豸山形如蓮花,又名蓮花山。因海拔最高的靈芝峰和五老峰,組成拾似法官頭上戴的惠文冠,又叫"獬豸冠",故名冠豸山。 冠豸山開發始於宋元年間,在石門湖築亭建閣,植以松竹、成為吟詩斗酒之地。元朝至正年間,縣尹馬周鄉率千人拓寬上山石磴,建書院樓閣,標全山十三景,到了明代,壘城開池,築南北塹關牆,鑿石磴,建書院,成為閩西"上游第一觀" 冠豸山風景秀麗、蒼玉峽逶迤而入,一石若懸,流水潺潺,松風亭建在半山巨石之上,遊人在此傾聽濤聲,欣賞吐紅杜鵑,分外悅目賞心,走過有驚無險的丹梯雲棧,穿過"雲囑"塹門,便是高壁峭立,獨開一面的"滴珠岩",上有明代名儒黃公甫題刻的"冠豸"兩字,字經數尺,蒼勁雄健。旁有乾隆翰林朱陽鐫刻的"上游第一觀"五字,是為閩江、九龍江、汀江發源地之一的佐證。 芙蓉坡上下有歷代所建書院十餘座,現存修竹書院,五賢書院,東山草堂等。東山草堂內有清代《四庫全書》總篡紀曉嵐所題"追步東山"以及民族英雄林則徐所書"江左風流"題匾,評為中華名匾。過金字泉,便是五老峰和靈芝峰兩峰峪谷形成的長200米的一線天,中有撩人遐思的玉女池,在"白雲深處"登五老峰,可眺望城區風光,只見樓宇林立,田疇如畫,九曲文川,繚繞如練,盡有"千峰歷落雙眸下,九曲瀠洄一掌中"之感。五老峰下是"天上來"、"林赤章談書處",周圍有彌勒伴觀音、沃泉岩、老虎岩、觀音谷等景點。靈芝峰下有靈芝庵,唐代歐陽仙煉丹處,雪洞。至後山可見項南所題"萬斗朝峰",在此可見高30餘丈的"照天竹"當地稱為"馬錐石",現代人文謂之為"生命之根",其旁有山泉琮琮的蓮花洞,身姿綽約的五姐妹石,在壽星巒頂有長亭,有著名書法家羅丹所題"人長壽"石刻。石門湖古時為連城八景中的"石門宿雲"。七十年代在此築壩建湖,形成一個山水相溶,水天一色的新景觀,登船可覽翠島,瘋增戴帽、蓮花峰、雙乳峰、千瀑岩、河馬飲泉、大象戲水等景點,還可見湖一石 上似形女陰的被稱為"生命之門"的大自然絕作。 在香蘭亭棄舟上岸,經"三疊泉"便可覽"桄榔幽谷"在必達亭可觀看高空飛車表演。竹安寨,位於冠豸山右側,與冠豸山山體相連,這裡集雄、奇、險、絕於一體。踩踏有聲,山體完全懸空的315級的摩天嶺,有馬頭山、雄鷹展翅、壽星岩,永不乾涸的天地,水門牆、雙劍峰,三屏峰等景點。 4.梅花山 梅花山自然保護區位於武夷山脈南端與博平嶺間的玳昌 山麓,上杭、連城、新羅三縣(區)的毗連地帶,俗稱"梅花十八洞"。這裡山巒聳峙,綠海無邊,層林疊翠,薈萃了了許多珍貴的生物資源與物種,有"神奇的寶山""動植物資源基因庫"之美稱。該自然保護區1992年列入世界A級自然保護區,1993年加入國家人與生物圈保護網絡,1994年列入中國優秀保護生態系統名錄和森林生態系統優先保護區名錄。據科考資料初步統計,保護區僅維管束植物有近2000種,有杜仲、建柏、馬桂林、鳳光木、長蒼鐵杉、穗花杉、半楓荷、沉水樟等珍稀樹種;有三尖杉、紅豆杉、鍾萼木、黃楊木、紫心木、南方鐵杉等名貴樹種,還有65種竹類,大量珍貴藥材、珍稀野花卉等。 梅花山優越的森林生態環境,為野生動物的生長繁衍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成為"野生動物的避難所""天然動物園"。這裡有獸類100多種,鳥類300多種,兩棲類30餘種、爬引類60多種,山溪魚類36種,浮遊動物近百種。有華南虎、金錢豹、雲豹、羚羊、黑鹿、黃腹角雉,白勁長尾雉和蟒蛇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龍巖市委、市政府對梅花山的旅遊綜合開發高度重視,建立梅花山旅遊經濟綜合區。1998年月月成立中國龍巖梅花山華南虎拯救中心,並在上杭縣步雲馬坊的茶盤洞建立華南虎虎園。虎園內還配套設立"蛇園"和"猴園"。 5.七峰山 七峰山地處上杭縣城北郊,距城4公里。這裡四季如春,萬木競秀。上杭縣誌載:"杭川鍾靈毓秀之山,此為第一"。修建了露天坐佛、九松亭、賞景台、福壽亭、敬師廳、春暉閣20多個景點,其中如來坐佛,外觀是佛,內為高23米五層的建築,一層為佛堂,二層為佛經閣,三層為迎賓廳,四、五層為佛像頭部,整座佛像高大雄偉,是福建第一座大型佛閣。 6.中華山 中華山位於連城縣新泉鄉馬背村。中華山性海寺始建於明洪武四年,是八閩名剎之一。中華山性海寺,四周樹木蒼翠,綠竹掩映,環境幽靜。性海寺占地4000多平方米。寺觀建築有天王殿、供奉四大天王,內有放生池,中有拱橋直通大雄寶殿,殿深14米,寬18米,正中供華嚴三聖,形象壯麗雄偉。大殿左右為鐘鼓樓及法堂、宿舍。大殿後為藏經樓。中華山性海寺是"農禪並重"的典範,倡揚"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百丈遺風,在周圍幾十里山地各植有油茶林3000多畝及桃、李、梨、桔等各種果樹和花卉,香客不斷,在海內外頗有影響。 7.武平獅岩 獅岩位於武平縣岩前鎮,屬石灰岩溶洞地貌,因形似獅得名。獅岩古稱南安岩,曾列入中國 名勝詞典。登獅岩,入主洞口,便是古佛殿,正中供奉三尊定先古佛。前一尊是台灣淡水鎮鄞山寺送來的。岩壁上刻有北宋丞相李綱所題的"靈洞水清仙可仿、南安木古佛洞居",洞兩旁立着護法神。洞右側供的是一丈多高的如來佛,洞左側供的是"水德參天"和媽祖。古佛殿後有一曲徑,經過"通天第一洞",陣陣涼風襲人,洞內有許多大自然造化的石獅、石象、石猴、石龜等,岩頂上刻有"人世篷壺"四字,相傳是乾隆皇帝所題。出了岩洞,左可通觀音宮、何仙姑宮、七聖宮,右可通財神宮、藥王菩薩宮、天上聖母宮。山麓為均天寺。獅岩山頂,古樹參天。獅岩前有一天然泉水湖,稱"蛟湖",清澈如鏡,有"蛟潭涌月"之稱。 8.虎豹別墅 虎豹別墅在永定下洋鎮中川村,是著名愛國僑領胡文虎先生於1946年冬,耗資34萬港元興建的,這是胡文虎先生生前建造的三個別墅之一(其餘二個在新加坡和香港)。 虎豹別墅系土木結構,部分用磚、鋼筋結構,三層氣勢雄偉。經胡仙博士修復一新,李鵬題詞,闢為紀念館,1991年3月列入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9.古田會議址 古田會議址位於上杭縣古田鎮社下山西麓。會址始建於清末公元1848年,稱廖氏宗祠,又名萬源祠。1917年創辦成"和聲小學",1929年5月,紅四軍進入古田後,更為名"曙光小學"。1929年12月28日至29日,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在此召開。主持出席會議的有紅四軍前敵委員會領導人毛澤東、朱德、陳毅等,紅四軍各級黨代表,士兵代表和地方黨組織的代表,婦女代表等120多人出席會議。1961年3月,國務院公布古田會議址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8月,被列為福建省十佳風景區之一。1989年12月,江澤民總書記參觀了古田會議址,並揮筆題寫了"繼承和發揚古田會議精神,加強黨和軍隊的建設"的題詞。1999年6月21日胡錦濤副主席參觀了古田會議址,並強調古田會議精神仍有偉大的現實意義。1999年12月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書記處書記、中組部部長曾慶紅參觀了古田會議。2000年1月,中央電視台"心連心"藝術團在會址前舉行新世紀首場演出。 10.李氏大宗祠 李氏大宗祠坐落在上杭稔田鄉官田村河谷盆地,四面環山疊翠,黃潭河蜿蜓而過,風景十分秀麗。李氏大宗祠系三進四直,磚木結構建築,計有三個大廳,大小客廳26間,住房104間,占地5600平方米。正面牌坊式樓門上刻着"恩榮"兩字,兩邊對聯是:"丞相將軍府,忠臣孝子門"。在正大門左右兩邊各開一個圓門和耳大門,中廳三對青石柱擎着雕樑畫棟、左右兩壁臨摹文天祥手書"忠孝""廉節"四個大字,剛勁有力,均暢宏渾,正廳前的屏風上刻有明代名儒所撰寫的《李氏火德翁傳》。宗祠結構嚴謹,氣勢非凡,充分體現了客家家法制度的建築藝術,在八閩極為罕見。李氏大宗祠始建於清道光16年,是為紀念其入閩始祖李火德而建築的。從李火德入閩至今800餘年,其後裔遍布閩、台、粵、桂、贛及東南亞各國。海外到此尋根謁祖的絡繹不絕。現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1.客家祖地寧化石壁 石壁村位於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縣西,閩贛邊界武夷山的東麓,距縣城25公里,現屬禾口鄉(1993年改名為石壁鎮)的一個行政村,是一片比較開闊的盆地,歷史上森林茂密,從遠處望去,像一堵綠色屏障,由此得名玉屏。唐中葉更名為「石璧」,五代再改「壁」,後又改今用之「碧」。古稱「石壁」即指村落,又指地域,包括了周圍的一些村落,石壁是個中心,是這些地區的代稱。 寧化石壁村是聞名海內的客家祖地。 椐中國《何氏族譜總譜》記載,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為寧化石壁南遷梅州,何氏開基祖--念四郎公(源美公)之19世孫;唐宋以來,每逢清明、重陽兩節,世居潮梅的何姓後人及其他各姓的客家後裔代表都會跋山涉水回到客家祖地「石壁」尋根問祖,祭拜祖輩,盛況空前。

人物

在閩西有諸多姓氏,主要的有陳、 李、 張、 傅、 江、 鄧、 謝、 徐、盧、 賴、 梁、 黃、 丘、 曾、趙、錢、孫、周、吳、鄭、王、馮、諸、衛、將、沈、韓、揚、朱、秦、尤、許、何、呂、施、 古 郭 林 胡 劉 連 羅 彭等。 閩西是著名的革命根據地,是中央蘇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本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裡從事偉大的革命實踐。在血與火的考驗中,幾代閩西兒女在黨的領導下茁壯成長,他們中不少人成為黨和軍隊的高級領導,如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張鼎丞、陳丕顯,全國政協副主席楊成武,空軍司令劉亞樓等,從而譜寫了閩西歷史以來最輝煌的篇章。 閩西還是海內外客家人的祖地,是歷史上客家民系形成的舞台,也是福建省客家人最多最集中的地區。改革開放以來,隨着閩西基礎設施和交通條件的改善,以及對外開放力度的加大,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海內外客家鄉親前來尋根謁祖、旅遊觀光和投資建設。 閩西又是福建省的著名僑區,主要僑鄉為永定縣和新羅區。明代中葉,本市就有人飄洋過海,前往異國他鄉謀生髮展。全市有台港澳同胞及海外僑胞約100萬人。並湧現了著名的愛國僑領「萬金油大王」胡文虎、「錫礦大王」鬍子春、教育家等等。在新一代僑胞中,有些已是當今東南亞地區政界、商界的知名人士和實業家。閩西僑胞素來愛國愛鄉,關心桑梓建設,熱心家鄉公益事業,在家鄉投資辦廠,為家鄉的繁榮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將軍譜 姓 名 籍 貫 生卒年份 軍銜 授銜時間 張新華寧化1911—2003少將 1955 張雍耿寧化1917—1995少將 1955 孔俊彪寧化1917—2001少將 1955 楊成武長 汀 1914-2004 上將 1955 傅連暲長 汀 1894-1968 中將 1955 葉青山長 汀 1904-1987 少將 1955 劉 昌長 汀 1913-1992 少將 1955 吳 岱長 汀 1918-1996 少將 1955 何延一長 汀 1916- 少將 1955 張日清長 汀 1916-2005 少將 1955 林接標長 汀 1914- 少將 1955 彭勝標長 汀 1909-2003 少將 1955 塗則生長 汀 1912-1971 少將 1955 塗通今 長 汀 1914- 少將 1960 羅洪標長 汀 1917- 少將 1964 鍾 池 長 汀 1915-1978 少將 1964 王平水永 定 1915-1993 少將 1955 盧 克 永 定 1912-1994 少將 1955 盧仁燦永 定 1915-2007 少將 1955 蘇啟勝永 定 1909-1967 少將 1955 張元培永 定 1913-1981 少將 1955 張元龍永 定 1911- 少將 1955 陳忠梅永 定 1918-2000 少將 1955 范陽春永 定 1913-1994 少將 1955 闕中一永 定 1914-1995 少將 1955 賴光勛永 定 1914-2003 少將 1955 熊 奎 永 定 1912-1994 少將 1955 熊兆仁永 定 1912- 少將 1955 王全珍永 定 1906-1970 少將 1955 張宜步永 定 1913- 少將 1961 劉 忠 上 杭 1906-2004 中將 1964 羅舜初上 杭 1914-1981 中將 1955 袁子欽上 杭 1909-1968 中將 1955 王 直 上 杭 1916- 少將 1955 王 勝 上 杭 1909-1996 少將 1955 王奇才上 杭 1903-1976 少將 1955 王貴德上 杭 1914- 少將 1955 王集成上 杭 1907-1983 少將 1955 劉 彬 上 杭 1912-1989 少將 1955 劉永生上 杭 1904-1984 少將 1955 劉振球上 杭 1909-1997 少將 1955 劉祿長上 杭 1914-1980 少將 1955 李 平 上 杭 1915-1964 少將 1955 丘子明 上 杭 1914- 少將 1955 邱國光上 杭 1918-2001 少將 1955 邱相田上 杭 1916-1984 少將 1955 陳海涵上 杭 1914-1994 少將 1955 陳茂輝上 杭 1912- 少將 1955 黃煒華上 杭 1914-2001 少將 1955 黃鵠顯上 杭 1914-1986 少將 1955 翁祥初上 杭 1908-1997 少將 1955 丁甘如上 杭 1917-1995 少將 1961 藍庭輝上 杭 1913-1983 少將 1961 張力雄上 杭 1913- 少將 1961 雷 欽 上 杭 1915 — 少將 1961 王香雄上 杭 1918-1988 少將 1964 孔瑞雲上 杭 1917-1992 少將 1964 劉亞樓 武 平 1911-1965 上將 1955 林 偉 武 平 1905-1979 少將 1955 羅 斌 武 平 1914-1967 少將 1962 藍文兆武 平 1919-2001 少將 1964 廖步雲武 平 1914-2008 少將 1964 張南生連 城 1905-1989 中將 1955 楊尚儒連 城 1903-1986 少將 1955 張水發連 城 1919-2007 少將 1955

參考來源

  1. [1],原創力文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