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海抗逆樹種國家林木種質資源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濱海抗逆樹種國家林木種質資源庫「大道無名,長養萬物。」這裡既然有鹽鹼地,就有適合鹽鹼地的植物。在濰坊濱海的鹽鹼地上,檉柳可謂土生土長的「原住民」了,檉柳又稱紅柳,「檉柳很潑辣,非常好養活!」濰坊濱海區城際生態廊道(沿海防護林帶)三線世行防潮堤基幹林帶項目經理王強對檉柳十分熟悉。他說的「潑辣」,指的是檉柳身上的特性,極易成活,耐鹽鹼、抗乾旱,不懼風暴潮,生命力頑強。國家「南紅北柳」濕地修復工程戰略中的濰坊濱海生態修復項目,移栽的就是以檉柳為主的耐鹽鹼植物。在一堤之隔的「南紅北柳」生態工程濱海示範林,山東檉霖生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工程部總監蘇楠介紹說,「為了更好地實現生態修復效果,他們公司在中科院、山東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等科研單位的指導下,經過科學繁育,培育出了喬木型檉柳『魯檉1號』,也叫鹽松,就種植在這片3000畝的示範林。」
簡介
當70多萬棵鹽松在這裡栽種下,蘆葦[1]、牛筋草、野兔、野雞、刺蝟等野生動植物開始安家落戶、生息繁衍,一個具有豐富生物多樣性的自然生態鏈逐漸形成,這片濱海示範林構築了一道防治海洋災害的安全屏障。濰坊濱海區發展軟環境保障局農業農村管理中心主任孫金江告訴記者,「利用鹽松構筑北方沿海防護觀光林帶,可形成生態安全屏障的『先鋒林』,從根本上解決沿海地區生態綠化難題,修復近海生態系統,治鹽壓鹼、改良土壤。」
當地老百姓常說,「種活一棵樹比養個孩子還難」,在當地植樹如果不採取一定措施,樹木很難成活。位於濰坊濱海區的山東勝偉集團致力於鹽鹼地生態修復,擁有800餘項鹽鹼地治理專利技術,作為白浪河入海口生態示範帶工程的建設者,創新實施了「鹽鹼地六維復育系統」,在全國五大類型鹽鹼地上,共復育了30餘萬畝的鹽鹼地,遍布山東、內蒙、陝西、黑龍江、江蘇等多地。山東勝偉集團董事長王勝說,「早年的鹽鹼地治理相對傳統,就是將原來的鹽鹼土拉走,用客土回填,實現表層能夠種植苗木,但這種治理方法治標不治本,而且成本高,我們提出的『六維復育系統』,於2015年在白浪河西岸的鹽鹼地治理項目中初次加以應用,實現了鹽鹼地由客土改良向原土改良的跨越。」
在濰坊東森農業科技園內,記者看到成片成片的柳樹林迎風而立,樹下是一層金黃的落葉。「這是我們公司自己培育的『多功能速生柳樹』,不僅抗鹽鹼、抗旱、抗風沙,而且生長速度特別快。這些柳樹渾身是寶,柳葉可製成功能茶,柳樹皮可製成草藥[2],樹幹可用來加工木器,就連樹根都是塑根的最佳選擇。」濰坊東森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朱磊向記者介紹說,目前一期700多畝地已全面覆蓋,二期有1700畝現在還在建設之中,到明年年初大約可達到2000多畝全覆蓋。
研究方向
實施海岸帶生態保護修復是我國重大生態工程,針對國家1萬多公里的海岸帶,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看中濰坊濱海的區位優勢和自然環境,設立中國林科院林業研究所濱海抗逆樹種國家林木種質資源庫,主要進行森林培育、林木遺傳改良、森林生態系統管理和林業生態工程,着重解決林業建設中全國性、重大的、跨地區性、基礎性和應用性的科學技術問題。「目前,資源庫收集保存有檉柳、構樹、刺槐、白榆、木槿、楸樹等80餘種,種質400餘份,已經篩選出刺槐、白榆等近10個品種,可以為國家的黃河生態保護、國家海岸帶建設提供科技支撐。」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濱海林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褚建民說。
科技攻關破解鹽鹼地綠化難題,讓濱海「綠」越擦越亮。近年來,濰坊濱海區強化沿海濕地、近海海域與岸線生態保護和修復,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鹽鹼地綠化「濱海模式」,成功培育了魯台鹽楊、濱海鹽松、環海鹽柳等一系列耐鹽鹼植物,擁有濕地8.6萬公頃,綠化覆蓋率達15.1%,建成區綠化率達35.6%。
參考文獻
- ↑ 蘆葦防治有技巧,種植戶做好這幾點,防治效果提升一大半 ,搜狐,2019-02-09
- ↑ 科普 | 柳樹可以治癒頭疼?藥用植物了解一下,搜狐,2018-0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