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喃研究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漢喃研究院 |
---|
|
漢喃研究院(Viện nghiên cứu Hán Nôm),或稱漢喃院(Viện Hán Nôm),是一所位於越南河內,為境內研究漢字與喃字而設立的重要研究中心、歷史檔案管理機構與參考圖書館。在正式採用基於拉丁字母的國語字之前,由漢字和喃字組合形成的漢喃曾通行於越南。
歷史沿革
漢喃研究院的源自始建於1970年的「漢喃處」,1979年越南政府頒發326/CP號令,將漢喃處更名為漢喃研究院。
1984至1986年間,越南國家圖書館收藏的拓片被轉移至漢喃研究院。1993年5月22日,越南政府的23/CP號令確定了漢喃研究院為越南社會科學與人文國家中心所屬單位的身份。
漢喃在越南語現代化之前經由越南漢字和喃字(本地語素文字)綜合而成。作為越南社會科學院的一部份,漢喃院之成立目標有二:保護歷史上的漢字與喃字,並引領基於它們的系統性語言、文學和歷史研究。
文化交流
2005年,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的張立文、彭永捷教授率代表團訪問越南社會科學院,雙方簽署了《關於共同編纂〈越南儒典〉的合作協議》。2006年,漢喃研究院的范文深博士攜館藏的儒家文獻回訪中國人民大學,商榷《越南儒典》一書的編撰事宜。《越南儒典》屬於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國際儒典》的一部份,同樣位列其中的還有《韓國儒典》等,是該院研究東亞文化的重要課題。
2010年,漢喃研究院與上海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歷時三年合作編著的《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同年6月13日,兩家機構為之舉辦了新書發佈會,漢喃院院長鄭克孟、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院長葛兆光及學校領導與地方官員均有參加。[1]
《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一書涵蓋了有關14世紀初期至19世紀晚期越南陳朝、後黎朝、西山朝與阮朝派遣使臣出訪中國的記錄。其間諸多使者遊歷中國各地、吟詩作畫,更與來自朝鮮和琉球的使者溝通。這些被視作當時東亞各國文化交流的印記與證明,亦為漢字文化圈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圖書館
漢喃研究院藏有的手稿之歷史從14世紀至1945年不等。其中古籍二萬多件,絕大多數由喃字(包括京、儂、瑤等族的喃字)和繁體漢字寫就。此外有四萬件石碑、銅鐘、磬、木牌等銘文拓片,一萬五千件木刻版,歷史可追溯到10世紀至20世紀。<
約有50%的收藏是越南本國的文學作品,剩下的則與地理、佛教、碑文等學科有關。漢語和法語的書籍目錄亦同時提供,所以並不通曉越南語的研究者毋須費力便可使用、研究這些資源。<不過圖書館僅有越南語表格,且除少數資深人士之外,許多圖書管理員既不會講漢語,也不會說英語。
前往圖書館之前,訪客可向資深管理員發送電子郵件以預約。抵達時須提交兩份護照之照片並支付30,000盾以保持為期6個月的讀者資格。研究生也需要提供來自導師的推薦信。
圖書館的開放時間在週一至週四為上午8:30-11:45、下午2:00-4:15,在週五則為上午8:30-11:45。閱讀書目的請求有著每日10本的上限,帶走手稿的副本前須請求許可,但帶有地圖的手稿則禁止備份。同樣需要請求許可的影印或照片拷貝,服務定價為2,000盾每頁。[2]
影片
參考文獻
- ↑ 中越合作《越南汉文燕行文献集成》出版. 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 2010-06-17 [2014-04-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13) (Chinese (China)).
- ↑ Mok Mei Feng. Researching History: Libraries in Hanoi, Vietnam [研究歷史:越南河內的圖書館]. 公民歷史學者. 2008-08-08 [2014-04-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10)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