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熊一本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熊一本(1778年-1853年),字以貫,號介臣,安徽六安人,自幼讀書,聰穎過人。清朝政治人物,進士出身。

生平簡介

微服私訪,體察民情

嘉慶十九年(1814年)二甲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改刑部主事, 屢平冤案。為政簡嚴,吏不敢欺,暇治儒術,聲華籍甚。道光十四年(1834),授福建省台灣府知府。他到任後,經常微服私訪,體察民情,從而“繕城牆,修戰艦,實倉廩,儲兵備,不病民而犁然具舉。於是人心大和,無不安堵復業。”

鴉片戰爭,積極配合,生俘英軍100多人,立功受獎

道光二十一年至二年(1841年-1842年),鴉片戰爭,英艦多次進犯基隆、大安等地,[熊一本]積極配合兵備道姚瑩、總兵達洪阿擊敗英軍,生俘英軍100多人,三人均立功受獎,熊一本獲三品頂戴,加雲騎尉世職。後姚瑩蒙冤解京審問,他們所獲獎勵一齊撤消。

清廷只顧割地賠款求和,把他的意見束之高閣

1843年熊一本提升為兵備道,積極為姚瑩鳴冤,助其昭雪,官復原職。英人之難,瘡痍未復,一本整頓書院,宏揚忠義,籌固邊陲。熊一本任兵備道期間,向清廷建議,嚴守禦,備攻戰,明賞罰,顯張聲勢以遏其入,隱伏奇兵以邀其歸,據險以乘之,多方以誤之,使其勇無所加,眾無所用,掠則靡獲,攻則不能;進有腹背受敵之虞,退有首尾莫救之患,等後乘其弊而殲之,這樣才能保持國家尊嚴,邊疆安靖。清廷只顧割地賠款求和,把他的意見束之高閣。

告老還鄉,家中仍懸掛《田間仗劍圖》

他無可奈何,於1847年引年謝病告老還鄉。在家中仍懸掛《田間仗劍圖》,展示其憂國殺賊之心老而彌堅。咸豐三年(1853),熊一本病逝,終年80歲,遺手撰奏稿90多篇,信函400餘封,未曾刻印,“文革”中全被燒毀。墓亦被挖,開棺露骨,毫無珠寶隨葬,素風泊然。[1]


參考文獻

  • 張子文,郭啟傳,林偉洲撰,《臺灣歷史人物小傳:明清暨日據時期》,台北市,國家圖書館,2006年。
  • 朱汝珍撰,《詞林輯略》
  • 台灣道台熊一本 (上)
官衔
前任:
周彥
台灣府知府
1834年上任
繼任:
仝卜年
前任:
周凱
按察使銜分巡台灣兵備道
1837年上任
繼任:
沈汝瀚
前任:
姚瑩
按察使銜分巡台灣兵備道
1843年上任
繼任:
仝卜年
前任:
仝卜年
按察使銜分巡台灣兵備道
1847年上任
繼任:
徐宗幹

對外連結

熊一本.台灣記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