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燕乐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燕乐是中华思想文化术语。

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字系统,一是5500年前两河流域苏米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1],二是5000多年前尼罗河流域古埃及人创造的圣书字[2],三是3300年前中国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四是1500年前起源于中美洲的玛雅文字。其它文字都早已消亡,只有中国文字的发展未曾断裂,从商代一直传承至今,汉字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文字,这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名词解释

原指天子及诸侯举行祭祀、宴享活动时所用的音乐,隋唐以后专指供宫廷宴享、娱乐用的各种俗乐。燕,通“宴”。“燕乐”最早见于《周礼》,它一般采自民间及周边少数民族的音乐,其特点是有歌有舞。可以说,杂用外族乐舞是“燕乐”起始就有的特色。隋唐时期,随着外来音乐大量传入中国,在汉族及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基础上,广泛吸收外来音乐,形成了专供宫廷宴享、娱乐用的“十部乐”。“燕乐”居十部乐之首。后人将隋唐时期的这种包含中外各种元素、歌舞并举、雅俗兼备的音乐歌舞形式也总称为“燕乐”。唐代的民间俗乐舞蹈都属于燕乐,在宫廷郊庙、朝会等大型典礼活动中有时也会用到燕乐。燕乐后来一直延续至宋、元、明、清各朝,今天有些民间乐曲和传统戏曲中的一些曲调,仍可见到隋唐燕乐的遗存。

引例1

宴乐,武德初未暇改作,每宴享,因隋旧制,奏九部乐。 (杜佑《通典·乐六·坐立部伎》) (宴享乐,唐高祖武德初年无暇顾及改制新乐,每到宴享的时候,就沿袭隋代的制度,演奏九部乐。)

引例2

太宗增高昌乐,又造宴乐,而去礼毕曲,其著令者十部……而总谓之燕乐。声辞繁杂,不可胜纪。凡燕乐诸曲,始于武德、贞观,盛于开元、天宝,其著录者十四调二百二十二曲。 (郭茂倩《乐府诗集·近代曲辞一》) (唐太宗时增加了高昌乐,又创制宴享乐,删掉了礼毕曲,其明确写进规定的有十部音乐……总称为燕乐。其音声歌词丰富复杂,无法全部记录。凡是用作燕乐的各种乐曲,开始于武德、贞观年间,盛行于开元、天宝年间,记录在册的有十四种乐调共计二百二十二首曲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