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岡七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片岡七郎(かたおか しちろう),嘉永6年舊暦12月14日(1854年1月12日) - 大正9年(1920年)1月11日),日本明治時期的海軍軍人。海軍大將軍銜。男爵。位階正二位。[1]
生平
薩摩藩士・片岡喜藤太的次男。少年時期參加薩英戰爭和戊辰戰爭,作為兵學寮學生參加西南之役。他與日高壯之丞海軍大將同時入寮,和日高同是第2期生。之後片岡作為伏見宮兄弟(愛賢王,即日後的伏見宮博恭王、元帥海軍大將;以及菊麿王,即日後的山階宮菊麿王、海軍大佐)的德國留學隨員。同時出去的還有號稱明治海軍之父的山本權兵衛。
片岡在作為留學生考察列強軍事的同時,展現了他的語言天才,除德語外,他還能熟練運用英語,法語,這在日本早期將領中是不多見的。回國後,他繼續在兵學寮學習,明治14年(1881年)11月畢業,12月被晉升為海軍大尉,成為「扶桑號」實習軍官。明治17年(1884年)被被任命為「扶桑號」炮術長。第二年歴任「天城號護衛艦」、「筑紫號」的副艦長。
明治19年(1886年)2月片岡擔任2年時間的少佐時期,曾擔任軍校教官,専門分管炮術教育,擔任紀律主任和教務副總理,負責生活指導、教育指導等事務。從第2年起,片岡擔任炮術教官同時還兼任炮術實習船「天龍號護衛艦」的艦長。
軍校教官卸任後,片岡轉任佐世保鎮守府參謀,半年後,再次擔任博恭王和菊麿王的德國留學隨員,並以德國使館附武官的身份在列國繼續考查。當時為中佐軍銜,武官任期中晉升為大佐。東伏見宮依仁親王訪問歐美時,片岡作為嚮導。明治27年(1894年)7月15日,豐島海戰爆發,日清戰爭開始,此日片岡接到回國命令,護衛依仁親王緊急回國。
回國之後海軍軍令部讓他負責作戰補給工作。片岡首次出現在戰場是12月日軍攻擊威海衛,他作為「金剛號」艦長炮擊威海衛。威海衛被攻陷後,北洋水師投降。明治28年(1895年)2月轉任「浪速號」艦長,率艦隊占領台灣。
戰後片岡歷任「橋立號」艦長、炮術練習所校長、「八島號」艦長、常備艦隊參謀長。他在擔任「八島號」艦長時期,參加遠洋航海中,據說從來沒有穿過睡衣過夜,時刻保持臨戰狀態,獲得了船員們的巨大支持。片岡不支持山本權兵衛之後的政治力強化團體勢力,被稱為頑固的現場主義者。在其擔任軍事參議官時,陸軍試圖壟斷朝鮮總督一職,當時日本海軍大臣八代六郎大將,則對抗提出海軍壟斷台灣總督,並與片岡商談。片岡卻以「我們海軍是河童,在陸地上絕對是失敗,陸地的事交給陸軍去干。」(「われわれ海軍は河童なのだから、陸に上がっては失敗する。陸のことは政治と陸軍に任せろ」)拒絕了八代的建議。片岡完全無意參與政治,看經歷他從事軍政的時間也短,如常備艦隊參謀長之後任吳鎮守府司令官、人事課長、第1艦隊司令長官、舞鶴鎮守府司令長官、艦政本部長,一共不滿2年的短期時間。
日俄戰爭中,片岡在明治32年(1899年)晉升為海軍少將、任呉鎮守府司令官,翌年重任呉艦政部長和內戰基地的要職。明治35年(1902年)任最前線基地的對馬竹敷要港部司令官,推進基地的水雷部隊擴充。明治36年(1903年)9月晉升為海軍中將。
明治36年(1903年)12月,常備艦隊擴張為3個艦隊陣容,改為第一、第二艦隊聯合艦隊組合,第三艦隊的獨立部隊。片岡出任第3艦隊司令長官。第三艦隊由日清戰爭時的老朽艦組成,作為輔助性的戰力,被人揶揄為「滑稽艦隊」。負責朝鮮沿岸的警備,護衛第2軍登陸地點,支援金州作戰。
戰後,聯合艦隊解散,片岡任第一艦隊司令長官1年、艦政本部長1年半。明治41年(1908年)8月,最後的職務是舞鶴鎮守府司令長官,任職2年半。任期中晉升為大將。明治44年(1911年)卸任為軍事參議官。
海軍發生西門子事件,片岡任高等軍法會議判士長。大正9年(1920年)1月11日去世,葬於多磨陵園。贈正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