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潜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猎潜艇 |
中文名: 猎潜艇 外文名: submarine chaser 出现于: 一战 航 速: 约10节左右 |
猎潜艇是以反潜武器为主要装备的小型水面战斗舰艇,可以提供无人舰载机的起飞和降落。主要用于在近海搜索和攻击潜艇,以及巡逻、警戒、护航和布雷等。[1]
历史发展
猎潜艇submarine chaser最早出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的猎潜艇,排水量一般不超过100吨,航速约10节左右,没有声呐等搜索设备 ,只能使用光学仪器、深水炸弹和舰炮,搜索攻击浮出水面或处于潜望镜状态的潜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猎潜艇的性能有较大提高,排水量达到300吨左右,最大航速20节以上,装备有火箭深水炸弹或刺猬弹、大型深水炸弹发射炮或投掷器等反潜武器和声呐、攻潜指挥仪 等设备。还出现过排水量600~1000吨的猎潜舰,其搜索、攻潜能力和航海性能都较猎潜艇高。战后,猎潜舰已为轻型反潜护卫舰所代替 而不再建造。
20世纪50年代以后,猎潜艇进入现代化阶段。以自导鱼雷为主要反潜武器;装备有性能优良的舰壳声呐、拖曳声呐和指挥控制自动化系统;采用轻型大功率柴油机-燃气轮机联合动力装置或全燃动力装置,最大航速40~60节;船体多采用铝合金材料,在船型上运用水翼技术,其机动性、适航性、搜潜和攻潜能力大为提高 。如美国、加拿大等国建造的水翼猎潜艇,排水量230~400吨,船体为铝合金材料,采 用燃气轮机或柴油机-燃气轮机联合动力装置,最大航速45~60节,装备有反潜鱼雷、舰壳声呐或拖曳声呐,以及舰炮等。
中国于1965年建成并装备部队的“037”型猎潜艇,满载排水量392吨,最大航速30.5节,采用柴油机动力装置,装备有5管火箭深水炸弹 发射装置4座、大型深水炸弹发射炮4座、大型深水炸弹投掷架2座,双联装57毫米舰炮、 25毫米舰炮各2座,以及声呐、雷达和火控系统 等。
特点
体积小、机动灵活
驱逐舰和护卫舰既能攻击潜艇,同时也是潜艇攻击的目标。 在相互较量中,谁的性能好、武器强,战术使用合理,谁就有可能取胜。所 以,驱逐舰和护卫舰与敌潜艇遭遇时,可能战胜潜艇,把潜艇 “吃”掉,但 也可能反过来被敌潜艇 “吃”掉,而猎潜艇则不然。它体 积小、吃水浅,机动灵活,不能构成潜艇上的导弹和鱼雷攻击的目标。即使潜艇用导弹和鱼雷攻击猎潜艇,由于命中率很低,弄不好攻击不成,反而给猎潜艇造成良好战机,被猎潜艇消灭掉。所以,在一般情况下,潜艇碰上了猎潜艇,只有赶快 躲避逃跑,否则被一群猎潜 艇发现并围攻,就很难脱身,有被消灭的危险。
——猎潜艇是小型水面舰艇,数量比潜艇多得多。潜艇如果想攻击猎潜艇的话需要考虑考虑经济性和目标价值。如果攻击猎潜艇,自己也暴露了(反潜机随后就来),还消耗了武器(猎潜艇有数量优势,而潜艇自身携带的武器件数是有限的)。所以,潜艇对于敌方反潜力量一般不采取攻击,而是加强隐身以逃过监测。
——反潜要牵扯大量的反潜兵力,在没有美国那样强大的空基反潜力量之前,唯一可行的还是老办法,用水面舰艇反潜——完全用驱逐舰或护卫舰不现实,经济上也不划算——这时如果有大量的400-500吨级左右的巡逻艇,像撒胡椒面似的,遍地开花,就算是用简单的深水 炸弹也有作用。
具有较强的攻潜能力
别看猎潜艇的吨位小,它装备的反潜兵器还是比较强的。它装有性能较好的声纳,能对潜艇进行严密的搜索,及时发现潜艇,特别是以编队对常规潜艇进行搜索,效果更佳;猎潜艇上装有威力大、命中率高的反潜鱼雷,装有较多的反潜火箭、深水炸弹及其发射装置,能单独对敌潜艇进行猛烈而连续的攻击。此外,猎潜艇还能与航空兵、其他水面舰艇和潜艇。海岸声纳站协同对敌潜艇实施搜索和攻击。
能担负多种战斗任务
猎潜艇装有比较完善的航海观察通讯设备:在武器装备方面,除装有较多的反潜兵器外,还装有小口径自动炮,大型猎潜艇还装有舰对空导弹发射架;此外还能装载一定数量的水雷等。除能担任搜索和攻击敌方潜艇任务外,还可以担负防潜警戒、护送和迎接潜艇、巡逻、袭击小型水面舰艇和布雷等任务。
造价低、建造周期短
猎潜艇的造价低,只有驱逐艇造价的 1/10 左右。建造周期短,便于战时大量生产以适应战争的需要。我们知道,进行反潜战,需要动用大量的各种反潜兵力,消耗巨额的物资,战争经验证明,一个国家,即使是海军强国,单靠一些大中型的水面舰艇和航空兵来进行反潜战是很不够的,还必须建造大批小型猎潜艇参与近海的反潜战,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反潜战需要狼群战术。
劣势
然而猎潜艇的吨位较小,只能装小型声纳,其回音工作距离比较小,一般只能在 5 ~ 20 链左右,甚至更小些,对搜索和攻潜受到一定 限制。
其次由于适航性也较差,超过 4 ~ 5 级海况,就很难出海执行战斗任务。
另外猎潜艇的航速不高、跑得也不很远,对付核潜艇受到一定限制。
猎潜艇舰载机
美国高级计划研究局近日宣布新启动“战术利用侦察节点项目”,或称之为“燕欧”项目,设想利用较小型的舰艇作为中空长航时固定翼无人机的机动发射与回收平台。按照计划,下一代无人机将能够在小型水面战舰上起降,从而拓展美军无人机的作战范围,使之能够触及更加遥远的战场。
“燕欧”项目难度大
美国高级计划研究局近日宣布新启动“战术利用侦察节点项目”,或称之为“燕欧”项目,设想利用较小型的舰艇作为中空长航时固定翼无人机的机动发射与回收平台。这种平台将用来运载非武装间谍无人机和用于执行“打击”任务的无人机。
“燕鸥”是对美国海军对其一个重要无人机开发项目的补充。美国海军希望配备有导弹与先进间谍设备的无人机,能够在全尺寸航母上起降,这是航空史上难度最大的动作之一。美国海军目前正利用一架宽62.1英尺的蝠翼形X-47B无人机进行试验,预计首次在航母甲板上起 飞X-47B无人机。
“燕鸥”项目的一个具体要求是:尚未完成设计的“燕欧”无人机必须能够携带重达600磅的传感器和武器系统,从起飞舰艇开始飞行600至900英里。这使“燕欧”无人机处于美国空军的“捕食者”与“收割者”无人机处于同一级别——美国空军的这两种无人机都能够持续 携带摄像机、导弹以及卫星通讯设备,飞行12个小时或更长的时间。
在美国高级计划研究局的概念设想中,描绘了一架类似“捕食者”的无人机,从“伯克”级驱逐舰上起飞——这款舰艇是美国海军的主力战舰,较濒海战斗舰重三倍,但飞行甲板相对较小。这无疑给“燕欧”无人机项目带来诸多挑战,其中包括开发可靠的发射与回收技术,使大型飞机得以从体积较小的舰艇上起飞;设计一款航程、续航能力、有效荷载均可比拟陆基无人机的舰载无人机;确保整个系统能够以最小程度的舰艇改造,并确保无人机行动与维护人员需求最低;确保新型无人机可适应舰上有限的空间。美国高级计划研究局计划分三个阶段推出“燕欧”无人机,耗时近40个月时间,推出全尺寸发射与回收验证机。
全部军舰变成无人机平台
“燕欧”将成为美国海军无人机的重大飞跃。目前美国海军能够从驱逐舰和其他舰艇上起飞10英尺宽的“扫描鹰”无人机,能够从濒海战斗舰上起飞“火力侦察兵”无人直升机。除研发X-47B原型机以及其航母舰载衍生型无人机之外,美国还在研发陆基非武装巡逻“广域海 上监视(BAMS)”无人机,该款无人机以美国空军的“全球鹰”无人机为研发基础,而“全球鹰”无人机的体积与波音737相近。从理论 上讲,“广域海上监视”无人机能够借助美国多数水面战舰起飞——美国海军列装有122艘水面战舰——但这种无人机在航程、速度和载 荷方面欠佳。因此,美国缺少一种中等重量无人机:一款占用甲板空间小,并可在多种水面舰艇上起降的速度快、航程远的武装无人机。
据美国高级计划研究局称,研发可靠发射与回收技术,是“燕欧”无人机项目面临的一个重要技术障碍。濒海战斗舰和驱逐舰没有可供无人机从长跑道上起飞所需的甲板空间,因此它们依靠借助飞机弹射器起飞的“扫描鹰”无人机和垂直起飞的无人直升机。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美国海军4艘二战时期的战列舰配备有“先锋”无人机——体积约为“扫描鹰”无人机的两倍——这些无人机借助捆绑式助推 器发射升空。
“先锋者”无人机借助一道悬网着舰,“扫描鹰”无人机则借助悬空线着舰,而“火力侦察兵”无人直升机则垂直着舰。与旧式无人机相比,高性能、固定翼无人机需要更强大的推动力,着舰难度更大。
值得注意的是,上世纪90年代,美国直升机制造商贝尔公司设计了一款小型“鹰眼”倾转旋翼无人机——这款无人机类似同为该公司的V-22“鱼鹰”式倾转旋翼机——可像直升机一样起飞和降落,但受益于其发动机短舱,这款无人机能够像飞机一样巡航飞行。不过,“鹰眼”无人机从未找到买家,最终被废弃。“燕欧”无人机项目很可能会令“鹰眼”无人机项目复苏。
如果“燕欧”无人机获得成功,美国高级计划研究局将做好扩大美国海军无人机的规模,很可能会把几乎所有军舰转变成移动无人机基地。
用途
主要用于在近海搜索和攻击潜艇,以及巡逻、警戒、护航和布雷等。猎潜艇的满载排水量在500吨以下,航速24~38节,水翼猎潜艇可达50节以上,续航力1000~3000海里,自给力3~10昼夜, 在3~5级海况下能有效地使用武器,5~7级海况下能安全航行。现代猎潜艇装有性能良好的声纳、雷达,反潜鱼雷发射管4~12个,多管火箭式深水炸弹发射装置2~4座,20~76毫米舰炮1~6座,射击指挥仪和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等,有的还装有舰空导弹。猎潜艇航速较高,搜索和攻击潜艇的能力较强,但适航性较差,续航力和自给力较小,适于在近海以编队形式与潜艇作战。
具体来说,现代猎潜艇能担负如下 6 大任务。
1. 担任海军基地所属海域内对敌潜艇的防御,搜索和攻击敌人的潜艇。 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前苏联的一支猎潜艇部队,与其他舰艇协同配 合,战斗在芬兰湾的海面上,歼灭了大批德国的潜艇、快艇和飞机,终于在 海上保卫了列宁格勒,粉碎了德国人从芬兰湾攻陷列宁格勒的企图。
2. 担任水面舰艇和运输船舶的护航、防潜警戒和对空防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前苏联的猎潜艇部队经常为驱逐舰、炮舰、运输船等 护航。在护航中,经常碰到企图攻击被护送的舰艇和运输船的德国潜艇、飞机和快艇,猎潜艇进行了有力的还击,击沉 (或击落)了多 艘舰艇和飞机,安全地护送舰艇和运输船舶到达目的地。
3. 担任近距离巡逻。
4. 袭击敌中、小型水面舰艇。
5. 护送和迎接己方潜艇进出港口、基地。
6.在布雷舰艇缺乏的情况下实施布雷。
发展趋势
提高航速和适航性,增强搜索潜艇的能力和反潜武器的威力,更多地建造全浸式自控双水翼猎潜艇,发展喷水推进系统,进一步应用气垫技术,普遍装备作战指挥自动化系统。排水量有增大的趋势。一些国家正在研制能搭载小型反潜直升机的猎潜艇。
弊端
在现代反潜作战中,面对航空反潜因其在反应时间、机动能力、作战效率等众多方面都具有突出优势,已经被视为最重要的作战手段。
然而,对于拥有漫长海岸线和经常面临各种潜艇威胁的中国而言,完全依靠航空反潜和大型反潜舰艇应对敌方潜艇并不现实。就当前中国海军而言,不仅岸基航空反潜装备严重不足,而且已有的大、中型反潜舰艇也难以满足需求。尽管猎潜艇排水量较小,反潜能力受到局限,但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仍然是在中、近海对付常规动力潜艇的重要力量。
提升空间
根据比较,结合不足,应当着眼于21世纪的海战场环境,运用现代舰船设计理念及制造技术,首先进一步提高其适航能力及续航能力,并在提高机动性的同时降低自身航行噪声;其次,大力提高其搜潜、攻潜作战能力,包括装备更先进的搜潜设备,装备射程更大及具有精确制导攻击能力的先进反潜作战武器,特别应当考虑携带和使用小型无人机甚至小型反潜直升机。
通过采用双体设计或气垫技术的数百吨级轻型舰船在适航能力方面已经达到或接近以往2000吨级中型舰船的水平,而随着喷水技术和气垫技术的不断发展,舰船的最大航速不但可达到50节甚至更高,而且能够大大降低航行噪声,更加有利于提高搜潜设备的探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