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獵潛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獵潛艇

來自 知乎 的圖片

中文名: 獵潛艇

外文名: submarine chaser

出現於: 一戰

航 速: 約10節左右

獵潛艇是以反潛武器為主要裝備的小型水面戰鬥艦艇,可以提供無人艦載機的起飛和降落。主要用於在近海搜索和攻擊潛艇,以及巡邏警戒護航布雷等。[1]

歷史發展

獵潛艇submarine chaser最早出現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初期的獵潛艇,排水量一般不超過100噸,航速約10節左右,沒有聲吶等搜索設備 ,只能使用光學儀器、深水炸彈和艦炮,搜索攻擊浮出水面或處於潛望鏡狀態的潛艇。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獵潛艇的性能有較大提高,排水量達到300噸左右,最大航速20節以上,裝備有火箭深水炸彈或刺蝟彈、大型深水炸彈發射炮或投擲器等反潛武器和聲吶、攻潛指揮儀 等設備。還出現過排水量600~1000噸的獵潛艦,其搜索、攻潛能力和航海性能都較獵潛艇高。戰後,獵潛艦已為輕型反潛護衛艦所代替 而不再建造。

20世紀50年代以後,獵潛艇進入現代化階段。以自導魚雷為主要反潛武器;裝備有性能優良的艦殼聲吶、拖曳聲吶和指揮控制自動化系統;採用輕型大功率柴油機-燃氣輪機聯合動力裝置或全燃動力裝置,最大航速40~60節;船體多採用鋁合金材料,在船型上運用水翼技術,其機動性、適航性、搜潛和攻潛能力大為提高 。如美國加拿大等國建造的水翼獵潛艇,排水量230~400噸,船體為鋁合金材料,采 用燃氣輪機或柴油機-燃氣輪機聯合動力裝置,最大航速45~60節,裝備有反潛魚雷、艦殼聲吶或拖曳聲吶,以及艦炮等。

中國於1965年建成並裝備部隊的「037」型獵潛艇,滿載排水量392噸,最大航速30.5節,採用柴油機動力裝置,裝備有5管火箭深水炸彈 發射裝置4座、大型深水炸彈發射炮4座、大型深水炸彈投擲架2座,雙聯裝57毫米艦炮、 25毫米艦炮各2座,以及聲吶、雷達和火控系統 等。

特點

體積小、機動靈活

驅逐艦護衛艦既能攻擊潛艇,同時也是潛艇攻擊的目標。 在相互較量中,誰的性能好、武器強,戰術使用合理,誰就有可能取勝。所 以,驅逐艦和護衛艦與敵潛艇遭遇時,可能戰勝潛艇,把潛艇 「吃」掉,但 也可能反過來被敵潛艇 「吃」掉,而獵潛艇則不然。它體 積小、吃水淺,機動靈活,不能構成潛艇上的導彈和魚雷攻擊的目標。即使潛艇用導彈和魚雷攻擊獵潛艇,由於命中率很低,弄不好攻擊不成,反而給獵潛艇造成良好戰機,被獵潛艇消滅掉。所以,在一般情況下,潛艇碰上了獵潛艇,只有趕快 躲避逃跑,否則被一群獵潛 艇發現並圍攻,就很難脫身,有被消滅的危險。

——獵潛艇是小型水面艦艇,數量比潛艇多得多。潛艇如果想攻擊獵潛艇的話需要考慮考慮經濟性和目標價值。如果攻擊獵潛艇,自己也暴露了(反潛機隨後就來),還消耗了武器(獵潛艇有數量優勢,而潛艇自身攜帶的武器件數是有限的)。所以,潛艇對於敵方反潛力量一般不採取攻擊,而是加強隱身以逃過監測。

——反潛要牽扯大量的反潛兵力,在沒有美國那樣強大的空基反潛力量之前,唯一可行的還是老辦法,用水面艦艇反潛——完全用驅逐艦或護衛艦不現實,經濟上也不划算——這時如果有大量的400-500噸級左右的巡邏艇,像撒胡椒麵似的,遍地開花,就算是用簡單的深水 炸彈也有作用。

具有較強的攻潛能力

別看獵潛艇的噸位小,它裝備的反潛兵器還是比較強的。它裝有性能較好的聲納,能對潛艇進行嚴密的搜索,及時發現潛艇,特別是以編隊對常規潛艇進行搜索,效果更佳;獵潛艇上裝有威力大、命中率高的反潛魚雷,裝有較多的反潛火箭、深水炸彈及其發射裝置,能單獨對敵潛艇進行猛烈而連續的攻擊。此外,獵潛艇還能與航空兵、其他水面艦艇和潛艇。海岸聲納站協同對敵潛艇實施搜索和攻擊。

能擔負多種戰鬥任務

獵潛艇裝有比較完善的航海觀察通訊設備:在武器裝備方面,除裝有較多的反潛兵器外,還裝有小口徑自動炮,大型獵潛艇還裝有艦對空導彈發射架;此外還能裝載一定數量的水雷等。除能擔任搜索和攻擊敵方潛艇任務外,還可以擔負防潛警戒、護送和迎接潛艇、巡邏、襲擊小型水面艦艇和布雷等任務。

造價低、建造周期短

獵潛艇的造價低,只有驅逐艇造價的 1/10 左右。建造周期短,便於戰時大量生產以適應戰爭的需要。我們知道,進行反潛戰,需要動用大量的各種反潛兵力,消耗巨額的物資,戰爭經驗證明,一個國家,即使是海軍強國,單靠一些大中型的水面艦艇和航空兵來進行反潛戰是很不夠的,還必須建造大批小型獵潛艇參與近海的反潛戰,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反潛戰需要狼群戰術。


劣勢

然而獵潛艇的噸位較小,只能裝小型聲納,其回音工作距離比較小,一般只能在 5 ~ 20 鏈左右,甚至更小些,對搜索和攻潛受到一定 限制。

其次由於適航性也較差,超過 4 ~ 5 級海況,就很難出海執行戰鬥任務。

另外獵潛艇的航速不高、跑得也不很遠,對付核潛艇受到一定限制。

獵潛艇艦載機

美國高級計劃研究局近日宣布新啟動「戰術利用偵察節點項目」,或稱之為「燕歐」項目,設想利用較小型的艦艇作為中空長航時固定翼無人機的機動發射與回收平台。按照計劃,下一代無人機將能夠在小型水面戰艦上起降,從而拓展美軍無人機的作戰範圍,使之能夠觸及更加遙遠的戰場。


「燕歐」項目難度大

美國高級計劃研究局近日宣布新啟動「戰術利用偵察節點項目」,或稱之為「燕歐」項目,設想利用較小型的艦艇作為中空長航時固定翼無人機的機動發射與回收平台。這種平台將用來運載非武裝間諜無人機和用於執行「打擊」任務的無人機。

「燕鷗」是對美國海軍對其一個重要無人機開發項目的補充。美國海軍希望配備有導彈與先進間諜設備的無人機,能夠在全尺寸航母上起降,這是航空史上難度最大的動作之一。美國海軍目前正利用一架寬62.1英尺的蝠翼形X-47B無人機進行試驗,預計首次在航母甲板上起 飛X-47B無人機。

「燕鷗」項目的一個具體要求是:尚未完成設計的「燕歐」無人機必須能夠攜帶重達600磅的傳感器和武器系統,從起飛艦艇開始飛行600至900英里。這使「燕歐」無人機處於美國空軍的「捕食者」與「收割者」無人機處於同一級別——美國空軍的這兩種無人機都能夠持續 攜帶攝像機、導彈以及衛星通訊設備,飛行12個小時或更長的時間。

在美國高級計劃研究局的概念設想中,描繪了一架類似「捕食者」的無人機,從「伯克」級驅逐艦上起飛——這款艦艇是美國海軍的主力戰艦,較瀕海戰鬥艦重三倍,但飛行甲板相對較小。這無疑給「燕歐」無人機項目帶來諸多挑戰,其中包括開發可靠的發射與回收技術,使大型飛機得以從體積較小的艦艇上起飛;設計一款航程、續航能力、有效荷載均可比擬陸基無人機的艦載無人機;確保整個系統能夠以最小程度的艦艇改造,並確保無人機行動與維護人員需求最低;確保新型無人機可適應艦上有限的空間。美國高級計劃研究局計劃分三個階段推出「燕歐」無人機,耗時近40個月時間,推出全尺寸發射與回收驗證機。


全部軍艦變成無人機平台

「燕歐」將成為美國海軍無人機的重大飛躍。目前美國海軍能夠從驅逐艦和其他艦艇上起飛10英尺寬的「掃描鷹」無人機,能夠從瀕海戰鬥艦上起飛「火力偵察兵」無人直升機。除研發X-47B原型機以及其航母艦載衍生型無人機之外,美國還在研發陸基非武裝巡邏「廣域海 上監視(BAMS)」無人機,該款無人機以美國空軍的「全球鷹」無人機為研發基礎,而「全球鷹」無人機的體積與波音737相近。從理論 上講,「廣域海上監視」無人機能夠藉助美國多數水面戰艦起飛——美國海軍列裝有122艘水面戰艦——但這種無人機在航程、速度和載 荷方面欠佳。因此,美國缺少一種中等重量無人機:一款占用甲板空間小,並可在多種水面艦艇上起降的速度快、航程遠的武裝無人機。

據美國高級計劃研究局稱,研發可靠發射與回收技術,是「燕歐」無人機項目面臨的一個重要技術障礙。瀕海戰鬥艦和驅逐艦沒有可供無人機從長跑道上起飛所需的甲板空間,因此它們依靠藉助飛機彈射器起飛的「掃描鷹」無人機和垂直起飛的無人直升機。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初,美國海軍4艘二戰時期的戰列艦配備有「先鋒」無人機——體積約為「掃描鷹」無人機的兩倍——這些無人機藉助捆綁式助推 器發射升空。

「先鋒者」無人機藉助一道懸網着艦,「掃描鷹」無人機則藉助懸空線着艦,而「火力偵察兵」無人直升機則垂直着艦。與舊式無人機相比,高性能、固定翼無人機需要更強大的推動力,着艦難度更大。

值得注意的是,上世紀90年代,美國直升機製造商貝爾公司設計了一款小型「鷹眼」傾轉旋翼無人機——這款無人機類似同為該公司的V-22「魚鷹」式傾轉旋翼機——可像直升機一樣起飛和降落,但受益於其發動機短艙,這款無人機能夠像飛機一樣巡航飛行。不過,「鷹眼」無人機從未找到買家,最終被廢棄。「燕歐」無人機項目很可能會令「鷹眼」無人機項目復甦。

如果「燕歐」無人機獲得成功,美國高級計劃研究局將做好擴大美國海軍無人機的規模,很可能會把幾乎所有軍艦轉變成移動無人機基地。

用途

主要用於在近海搜索和攻擊潛艇,以及巡邏、警戒、護航和布雷等。獵潛艇的滿載排水量在500噸以下,航速24~38節,水翼獵潛艇可達50節以上,續航力1000~3000海里,自給力3~10晝夜, 在3~5級海況下能有效地使用武器,5~7級海況下能安全航行。現代獵潛艇裝有性能良好的聲納、雷達,反潛魚雷發射管4~12個,多管火箭式深水炸彈發射裝置2~4座,20~76毫米艦炮1~6座,射擊指揮儀和作戰指揮自動化系統等,有的還裝有艦空導彈。獵潛艇航速較高,搜索和攻擊潛艇的能力較強,但適航性較差,續航力和自給力較小,適於在近海以編隊形式與潛艇作戰。

具體來說,現代獵潛艇能擔負如下 6 大任務。

1. 擔任海軍基地所屬海域內對敵潛艇的防禦,搜索和攻擊敵人的潛艇。 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前蘇聯的一支獵潛艇部隊,與其他艦艇協同配 合,戰鬥在芬蘭灣的海面上,殲滅了大批德國的潛艇、快艇和飛機,終於在 海上保衛了列寧格勒,粉碎了德國人從芬蘭灣攻陷列寧格勒的企圖。

2. 擔任水面艦艇和運輸船舶的護航、防潛警戒和對空防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前蘇聯的獵潛艇部隊經常為驅逐艦、炮艦、運輸船等 護航。在護航中,經常碰到企圖攻擊被護送的艦艇和運輸船的德國潛艇、飛機和快艇,獵潛艇進行了有力的還擊,擊沉 (或擊落)了多 艘艦艇和飛機,安全地護送艦艇和運輸船舶到達目的地。

3. 擔任近距離巡邏。

4. 襲擊敵中、小型水面艦艇。

5. 護送和迎接己方潛艇進出港口、基地。

6.在布雷艦艇缺乏的情況下實施布雷。

發展趨勢

提高航速和適航性,增強搜索潛艇的能力和反潛武器的威力,更多地建造全浸式自控雙水翼獵潛艇,發展噴水推進系統,進一步應用氣墊技術,普遍裝備作戰指揮自動化系統。排水量有增大的趨勢。一些國家正在研製能搭載小型反潛直升機的獵潛艇。

弊端

在現代反潛作戰中,面對航空反潛因其在反應時間、機動能力、作戰效率等眾多方面都具有突出優勢,已經被視為最重要的作戰手段。

然而,對於擁有漫長海岸線和經常面臨各種潛艇威脅的中國而言,完全依靠航空反潛和大型反潛艦艇應對敵方潛艇並不現實。就當前中國海軍而言,不僅岸基航空反潛裝備嚴重不足,而且已有的大、中型反潛艦艇也難以滿足需求。儘管獵潛艇排水量較小,反潛能力受到局限,但在今後較長一段時期仍然是在中、近海對付常規動力潛艇的重要力量。


提升空間

根據比較,結合不足,應當着眼於21世紀的海戰場環境,運用現代艦船設計理念及製造技術,首先進一步提高其適航能力及續航能力,並在提高機動性的同時降低自身航行噪聲;其次,大力提高其搜潛、攻潛作戰能力,包括裝備更先進的搜潛設備,裝備射程更大及具有精確制導攻擊能力的先進反潛作戰武器,特別應當考慮攜帶和使用小型無人機甚至小型反潛直升機。

通過採用雙體設計或氣墊技術的數百噸級輕型艦船在適航能力方面已經達到或接近以往2000噸級中型艦船的水平,而隨着噴水技術和氣墊技術的不斷發展,艦船的最大航速不但可達到50節甚至更高,而且能夠大大降低航行噪聲,更加有利於提高搜潛設備的探測能力。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