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璦琿鎮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璦琿鎮位於黑龍江省黑河市愛輝區東南部、黑龍江西岸,地理位置在東經126度5分,北緯49度30分,距市區32公里,是中國黑龍江省黑河市愛輝區下轄的一個鄉鎮級行政單位[1]

基本內容

璦琿鎮,歷史上曾稱「艾滸」「艾虎」「愛呼」「艾渾」「愛輝」等。「璦琿」一詞的含義,一說,因舊璦琿城附近有璦琿河,故而得名,達斡爾語,意為「可畏」;另說,滿語,「母貂」之意,因明末清初這一帶以產貂聞名,《愛輝縣誌》稱「似較為可信」。

璦琿建城,始於清初。為了抗擊沙俄武裝入侵黑龍江流域,1683年(清康熙二十二年),清政府決定,設置黑龍江將軍,屯墾戍邊,「建城永戍」。翌年春夏之交,在被沙俄武裝入侵而變成廢墟的古璦琿舊址上重新築城(今俄羅斯境內維謝雪村),歷時兩個半月告成。因其右瀕黑龍江,又是黑龍江將軍駐地,故稱「黑龍江城」。後人為區別江右(西)新「璦琿」,又稱之為「舊璦琿」。

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鑑於璦琿舊城僻處江東,與內地交通和公文往來諸多不便,清政府決定,將黑龍江將軍衙門遷至下游12里的江西,在被沙俄焚毀的我國達斡爾族屯寨托爾加城的廢墟上,重新修築城寨,仍為「璦琿城」,即新璦琿城,亦稱「黑龍江城」。

新璦琿城的內外建築情況,據《盛京通志》記載:「內城植松木為牆,中實以土,高一丈八尺,周圍一千三十步,門四。西南北三面植木為廊,南一門,西北各二門,東面臨江,周圍十里」。黑龍江將軍和黑龍江副都統同駐一城。

1690年(清康熙二十九年),黑龍江將軍衙門移駐墨爾根城,留設副都統駐守。

1900年(清光緒二十六年),「庚子俄亂」,沙俄侵略軍攻入璦琿城,被俄軍縱火燒毀。

1907年(清光緒三十三年),俄軍撤出後,重新修築璦琿城。

1909年(清宣統元年),撤銷黑龍江(璦琿)副都統,設置璦琿兵備道和璦琿直隸廳,璦琿城為道署和廳署駐地。

1912年璦琿兵備道遷往黑河鎮,改為黑河道。

1913年3月,將璦琿直隸廳改為璦琿縣,遂成為縣城。

1925年改為第一區。

1933年9月,東北淪陷後,偽縣公署移駐黑河鎮。

1936年設璦琿保,1944年1月改為璦琿村。

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設置璦琿區,1951年改為第三區。

1956年4月,撤區劃鄉,設置璦琿鄉和三道溝鄉。1958年9月,將愛輝、三道溝兩鄉合併,改稱愛輝人民公社

1956年為更改生辟字地名,將「璦琿」改為「愛輝」。

1983年6月,撤銷愛輝縣,並人黑河市,改隸黑河市管轄。同年7月,將愛輝公社改為愛輝鎮。

2015年5月,愛輝復名璦琿[2]

視頻

璦琿鎮 相關視頻

璦琿歷史短片
尋訪·璦琿歷史血脈

參考文獻

  1. 移至 愛輝區璦琿鎮情況簡介 ,黑河市愛輝區人民政府,2017-03-30
  2. 移至 愛輝鎮恢復名為璦琿鎮 , 東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