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滿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滿語:又稱滿洲語,是滿洲民族所使用的語言,屬滿-通古斯語系滿語支,是一種主賓謂結構粘着語

滿語,又稱滿洲語,是滿洲民族所使用的語言,屬滿-通古斯語系滿語支,是一種主賓謂結構粘着語

滿語是滿族人的母語。在清朝,滿語被稱為清語、國語,具有官方語言的地位[1],因而留下了數量龐大的滿文文獻。早期的清代文書全部使用滿文書寫,至中期開始使用滿漢雙文。

至清末民初,大量滿族人只會說漢語,滿語逐漸式微。其後,大部分滿族人不懂得這種語言,他們已經改說漢語,今日滿語的母語使用者總數在五十人以下,大部分居住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富裕縣友誼達斡爾族滿族柯爾克孜族鄉三家子村。滿語因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重大危險」級別的瀕危語言

滿語源流

在漫長的歷史演變中,古老的女真人,通過不斷地與周邊各民族融合,最終在十七世紀形成一個新的民族——滿族,滿語也隨之從女真語演化而來。和任何其他語言一樣,滿語在其形成過程中受到蒙古語漢語等其他民族語言的影響。

滿語:現代滿洲語地理分布圖。

滿語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滿語支。歷史學家和歷史比較語言學家都認為,使用阿爾泰語系各種語言的人民,早期都源於中國的北方。學者一般認為滿-通古斯語族共有12種語言,主要分布在中國俄羅斯西伯利亞蒙古國。中國有滿語、錫伯語赫哲語鄂溫克語鄂倫春語女真語6種。

在清朝的時候,滿語亦稱「清語」、「國語」,輔音有25個,其中3個只用於拼寫漢語借詞。元音有6個,無長短之分,有複元音。有元音和諧律,但不很嚴整,有語音同化現象。具有粘着語的特點。基本語序為主語在前,賓語居中,謂語在後。虛詞較豐富,可靈活表達語法意義。名詞有,指人名詞有的變化。動詞有(注意:不同於時態)、、形動和副動等形態變化。是一種表達意義豐富,形式多彩的語言。

滿語源於金代女真語,但滿語並不等於女真語,兩者關係有如中古英語和近代英語間的關係|需要史料原文。

滿語:據滿洲實錄,1599年努爾哈赤額爾德尼噶蓋兩人將蒙古文字母借來創製滿文。雖然兩位顧問有反對,努爾哈赤仍然繼續把蒙古文字母改為無圈點滿文,這種新文字通行當時的建州,為後金國的建立及滿族的形成有深遠的影響。

歷史

滿族由海西女真野人女真、蒙古、漢、索倫等諸多民族融合而成[2]

女真族到努爾哈赤時,金朝女真文使用幾近消失,大多數女真人講女真語,寫蒙古文,也有少部份人使用漢文。但這造成了軍民識字率極低,十分不利於政令的通行,戰時常貽誤戰機,遠遠滿足不了女真社會發展的需要。

據《滿洲實錄》,1599年努爾哈赤額爾德尼噶蓋兩人將蒙古文字借來創製滿文。雖然兩位顧問有反對,努爾哈赤仍然繼續把蒙古文改為無圈點文字(滿語ᡨᠣᠩᡴᡳ
ᡶᡠᡴᠠ
ᠠᡴᡡ
ᡥᡝᡵᡤᡝᠨ
穆麟德tongki fuka akū hergen太清tongki fuka akv hergen),也稱老滿文(或稱為舊滿文)。這種新文字通行當時的建州,為後金國的建立及滿族的形成有深遠的影響。後來達海更增補了十二個字頭,並於老滿文字旁邊加以圈點,使滿文更加完善,這種新文字被稱為「新滿文」(滿語ᡨᠣᠩᡴᡳ
ᡶᡠᡴᠠ
ᠰᡳᠨᡩᠠᡥᠠ
ᡥᡝᡵᡤᡝᠨ
轉寫tongki fuka sindaha hergen),並通行於後金。

清代前中期大多用滿文發布詔、誥等,成為奏報、公文、教學、翻譯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主要文字。乾隆以前期間滿文奏摺繁多,遠超過單獨的漢語奏摺。其中順治朝及以前多單獨的滿文奏摺,康熙雍正兩朝漢字滿字夾雜類奏摺居多,單獨滿文或單獨漢文均很少。[3]

乾隆四十年(西元1775年),滿族高官果爾敏已經聽不懂乾隆帝的滿語,而此人來自滿洲盛京盛京將軍琳寧寫給乾隆帝的奏摺中也是漢語。[4]

乾嘉時期之後,滿語日益衰微。[4]

光緒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後,使用滿語的人數達四萬餘人,其中除滿族外,錫伯族達斡爾族等民族也使用滿語。

現狀

中國大陸

清王朝中後期滿族人逐漸改用漢語,目前能夠掌握滿文的人已經較少,只有黑龍江省仍有少數鄉鎮的老人和部分語言學專家能使用這種語言。目前在黑龍江哈爾濱的黑龍江大學有滿語研究所。有些人認為達斡爾語是滿語的認識是錯誤的,達斡爾語屬於蒙語語系,不屬於通古斯-滿語支。錫伯語是滿語的方言,目前生活在新疆的錫伯族人仍舊在進行錫伯文的教育,並出版有錫伯文的報刊。

近年來,通過各方的努力,滿語研究已正式成為黑龍江大學的重點學科;民間的滿語學習班也在一些城市和網絡中開始出現。

2005年10月1日,哈爾濱工程大學滿-通古斯語言研究會(學生社團)註冊成立,同年10月23日第一期義務教育滿語初級班在哈爾濱工程大學開課。同年11月黑龍江大學滿語所趙阿平教授應邀來校作關於滿語言現狀的學術講座。2006年4月9日,第二期義務教育滿語初級班開課。

2006年5月15日,東北農業大學滿語愛好者協會(學生社團)註冊成立。5月27日,開設義務教育滿語初級班第一期。

2008年6月哈爾濱市阿城區的哈爾濱科學技術職業學院將滿語專業列入招生範圍,成為全國唯一在高職院校開設滿語中專專業的學院,首期計劃招生30人。[5]

2009年4月,有媒體報道哈爾濱市香坊區莫力街村小學校在開辦滿語課兩年後,面臨生源不足的情況。[6]

2010年6月,東北師範大學開設滿文書法協會,協會會員人數70人,東北師範大學滿文學習班人數32人,同年九月吉林建築工程學院開設滿語班,學生20人,吉林大學學生自發組織滿語班擁有學生80餘人,此外長春市民間與吉林省社科院開設滿語班與滿文讀書會。

2011年6月,截止到目前中國大陸滿語使用人數保守估算2000餘人(不包括錫伯族),其中僅吉林省長春與白山二地就有200餘人通曉滿文。在學習人數已無法估計。

2011年2月,吉林省白山市滿族學堂進行了為期十八天的滿語特訓,為吉林省和遼寧省各個滿族自治地方提供了大量的滿語師資力量。此後每個寒暑假開設特訓班。

2012年9月,滿族在線網站會員在吉林省延吉市開辦公益滿語班。

2012年9月,滿族在線網站會員在天津市開辦公益滿語班。截止到目前,中國大陸北京、沉陽、長春、哈爾濱、天津、西安、成都等地均有固定開課的滿語學習班。學員人數眾多。

2012年12月,在北京市索倫珠滿語文培訓中心的協助下,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校內以學生社團為依託開辦滿語課程。同年年末人大附中滿文社成立後,撫順一中北大附中等中學也興起相關社團、選修課。

台灣

台灣滿族後裔幾無使用滿語。目前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兼任教授莊吉發在政大、台大開設的滿語課程,他並有出版多本滿語書籍。2004年開始,國立中正大學歷史學系甘德星教授也有開設滿語教學課程[7]2005年1月,台灣文史哲出版社重版《清文指要》一書,由張華克校注。國立故宮博物院設有「滿文經典研讀班」。

語音

滿語本族語有6個元音音位,19個輔音音位。元音分陽、陰、中三性,同性元音互相和諧,輔音也有和諧現象。滿文字母在詞頭、詞中、詞尾的書寫方式不同。

輔音

下表列出穆麟德轉寫太清轉寫)和國際音標

唇音 齒齦音 舌叶音/硬齶音 軟顎音小舌音
鼻音 m /m/ n /n/ ng /ŋ/
塞音
塞擦音
送氣清音 p /pʰ/ t /tʰ/ c (q) /ʧʰ/ k /kʰ, qʰ/
不送氣清音 b /p/ d /t/ j /ʧ/ g /k, q/
擦音 f /f/ s /s/ š (x) /ʃ/ h /x, χ/
顫音 r /r/
近音 w /w/ l /l/ y /j/

其中軟齶音和小舌音在本族語中不對立(/kʰ, k, x/和e、i、u相拼,/qʰ, q, χ/和a、o、ū (v) 相拼),但在外來語中可以對立(/kʰ, k, x/可以和a、o、ū (v)相拼,轉寫作k῾ (kʼ), g῾ (gʼ), h῾ (hʼ))。另有三個外來語輔音:ts῾ (c)/ʦʰ/、dz (z) /ʦ/和ž (rʼ) /ʒ/

元音

i /i/ u /u/
e /ɤ/ ū (v) /ʊ/
a /ɑ/ o /ɔ/

a、o、ū (v)是陽性元音,e是陰性元音,i和u是中性元音。

與同屬於阿爾泰語系的突厥語和蒙古語相似,滿語中存在元音和諧現象,即詞幹元音決定詞綴元音,詞幹以a、e、o結尾,則詞綴也以相同元音結尾,例如sula-ha,mute-le;詞幹以i、u結尾,詞綴多為e,如bi-he,ku-he等。

音節結構

滿語和開音節語言接近。元音及「n」輔音作詞尾收音的詞彙占絕大多數,和日語近似。滿語部份詞以複輔音分隔元音,例如abka(雨、天空),ilha(花);其餘大部份詞則以單輔音分隔元音。這種開音節語言的特質,在作為書面語的通古斯語族南部方言中是確定無疑的,在其他方言中未必盡然。在滿語書面語產生以後,滿語向開音節語言的趨勢遂漸明顯,例如abka(雨)和abtara-mbi(暄鬧)在書寫時多簡化成aga及atara-mbi。

滿語最初以建州女真方言為規範語,經過上百年的發展,吸收了其他女真部落及錫伯等族的語言後,滿語在北京發生音變,產生新方言,稱為「京音」。其特點包括動詞詞尾-mbi的b不發音,ci (qi)、ji的元音發音極輕,ong、oi讀成eng、ei等。但是滿語的口語與書面語一致,發生音變之後,書面語也隨之發生改變。

文字

滿語使用滿文。滿文源於傳統蒙古文,而傳統蒙古文可追溯至古代回鶻文滿文轉寫有多種方式,如穆麟德轉寫、太清轉寫等。滿語的祖先女真語使用源於契丹文的女真文。契丹文則源於漢文。女真文與滿文互相之間沒有聯繫。

漢文亦可用於表達滿文。[8] 所有滿語元音,以及輔音開頭的音節,可以漢字表示。此外,以t, n, ng跟o音結尾的音節亦可使用同樣方式表示。但以r, k, s, t, p, i和m結尾的音節,則由兩個漢字的發音組合在一起表示;而在漢語普通話中這些發音不可用於音節末。因此,如在書寫滿語音節「am」時,漢文書寫時應寫為「a-muh」(阿穆)。[9]

文法

滿語詞彙包括名詞、代詞、動詞、形容詞、副詞、數詞、後置詞、連詞、擬聲詞、擬態詞、感嘆詞、助詞。名詞和代詞有格和數的變化。數詞分為基數詞和序數詞。形容詞有程度和級的變化。動詞有時態和格、式的變化,分現在時、過去時、將來時,主動態、被動態、使役態,陳述式、祈使式、條件式等。滿語名詞中從其他語言借用詞彙的現象比較明顯。

滿語主從複句比較發達,語法與漢語區別很大,但與阿爾泰語系各語言較為接近。

滿語受其他語言的影響

在滿語影響漢語的同時,滿語亦吸納了不少漢語詞彙及發音。例如非圓唇母音y/yʼ,例子有sy/syʼ(佛寺)、Sycuwan/Syʼquwan(四川);漢語塞擦音,例子有dzengse/zengse(橙)、tsun/cun(寸)。除了漢語借詞外,滿語亦有其他語言的借詞,例如蒙古語。例子有morin(馬)和temen(駱駝)。

滿語詞彙舉隅

另見:中文維基詞典的滿語分類

滿語單字

(以下均採用穆麟德轉寫/太清轉寫)

  • 遮(je):是、遵命(部下對上司的應答聲);
  • 喳(ja):賤、易等;
  • 阿爾薩蘭(arsalan):獅子;
  • 它斯哈(tasha):老虎;
  • 伊汗(ihan):牛;
  • 箍爾媽混(gūlmahūn[10]):兔;
  • 母督理(muduri):龍;
  • 某林(morin):馬;
  • 股應(sain):好;
  • 多鐸(dodo):胎兒;
  • 阿庫(akū/akv):沒有;
  • 巴來伊(balai):放肆;
  • 楅(bi):我;
  • 播鈕(bonio/boniu):猴;
  • 叉虎(cahu/qahv):潑婦;
  • 福晉(fujin):夫人。
  • 阿瑪(ama):父親;
  • 瑪法(mafa):老爺、爺爺;
  • 哈哈(haha):男人;
  • 呵呵(hehe):女人;
  • 哈拉(hala):姓氏;
  • 阿哈(aha):奴隸、奴才;
  • 呵呵了庫(hehereku):娘娘腔;
  • 以藍(ilan):數字三;
  • 母色(muse):咱們;
  • 那丹朱(nadanju):數字七十,用作人名常寫作那丹珠,類似的數字名有札昆珠(八十)、烏雲珠(九十)。
  • 仨克仨哈 丹敏(saksaha damin):上半身黑,下半身白,出生約一至二年的雕,又名「接白雕」;亦為滿清名畫家郎世寧所繪之畫「雪點雕」之正確解釋;
  • 挖卡(waka):不是;
  • 窩姆楅(ombi):可以;
  • 哈搭巴(hadaba):逢迎;

滿語地名

遼寧、黑龍江和吉林的諸多地名也是由滿語的漢語音譯而來。

俄羅斯遠東地區也有一些地名源自滿語。

參見

外部鏈接

參考文獻

  1. 《欽定滿洲祭神祭天典禮》〈上諭〉:「若我愛新覺羅姓之祭神,則自大內以至王公之家,皆以祝辭為重。但昔時司祝之人俱生於本處,幼習國語,凡祭神祭天背鐙獻神報祭求福,及以麫豬祭天去祟祭田苗神祭馬神,無不斟酌事體,編為吉祥之語以禱祝之。厥後司祝者,國語俱由學而能,互相授受,扵贊祝之原字原音,漸致淆舛。」
  2. 「清代東北滿族「國語騎射」的保存與衰微」梁志忠 ,滿語消失的最後一瞬《南方周末》2007年7月25日
  3. 行政院新聞局局版台業字〇七七五號 莊吉發 雍正朝滿漢合璧奏摺校注 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中華民國七十三年十月初版
  4. 4.0 4.1 滿語消失的最後一瞬. 中國網. [2007年] (中文(簡體)‎). 
  5. 全國首開滿語中專專業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08-12-04.
  6. 如何拯救滿語這一民族文化瑰寶?[失效連結]
  7. 中正大學滿州研究
  8. Asiatic journal and monthly miscellany. PRINTED BY J. L. COX AND SONS, 75, GREAT QUEEN STREET, LINCOLN'S-INN FIELDS: Wm. H. Allen & Co. MAY-AUGUST, 1837: 197 [1st of March, 2012]. 
  9. Asiatic journal and monthly miscellany. PRINTED BY J. L. COX AND SONS, 75, GREAT QUEEN STREET, LINCOLN'S-INN FIELDS: Wm. H. Allen & Co. MAY-AUGUST, 1837: 198 [1st of March, 2012]. 
  10. 《御製增訂清文鑑》
  11. 走進法庫>>自然概況. 法庫縣人民政府. 2016-03-19 [2017-11-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