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甘為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甘為霖,相片來源: "Sketches from Formosa", 公有領域, 維基共享資源

甘為霖(英語:Dr. William Campbell MD,1841年4月-1921年9月9日),英國長老教會傳教士、台灣盲人教育先驅者。

經歷

出生於英國格拉斯哥,就讀英國格拉斯哥大學,接著在自由神學院攻讀四年神學,並擔任過英國皇家地理學會會員,在1871年受英國長老教會聘任致台灣傳教,於12月10日抵達打狗(今高雄),再前往嘉義,之後以台南府城為傳教中心[1]

在1872至1873年間,他與德馬太醫生在台灣中部的原住民部落間巡迴傳教,包括了大社、內社、埔里和愛蘭地區的烏牛欄及牛眠山,並成為第一個歐美人士探勘水社湖(日月潭)者,他將日月潭命名為為「干治士湖」(Lake Candidus),以記念這位於1633-1637年在台灣佈教的首位荷蘭籍宣教師;但在原住民部落傳教時,他也曾遇過困難,在1873年他與打狗英國領事布洛克(T. L. Bullock)及美國密西根州博物館員史迪爾(J. B. Steere)再度拜訪日月潭和埔里東方時,便曾遭遇原住民攻擊[2]

1874年,甘為霖在白水溪(今白河)一帶建立教堂,卻與當地居民起了衝突,因而在1875年發生了教徒被攻擊的「白水溪事件」,最終在甘為霖向衙門報案、攻擊者被捕作結[3]。 1878年,甘為霖到北部淡水,拜訪了加拿大長老教會傳教士馬偕,兩人一同巡視了北部的教堂、傳教所[4]

1880年他結婚,婚後育有一子兩女。1886年前往澎湖傳教,促成第一個由台灣自辦的澎湖宣教會成立[1]。南部的長老教會傳教也開始積極推廣教育事業,其中甘為霖對盲人教育的推廣不遺餘力,在1891年短暫返英期間,他趁機募款,之後回台設立了台灣第一所盲人學校——訓瞽堂;1913年完成並發行《廈門音新字典》。1915年9月,日本肯定他對盲人教育的貢獻,頒給他勳五等雙光旭章;同年加拿大多倫多諾克斯神學院(Konx College),頒給了他榮譽神學博士學位[5]

1917年2月,甘為霖返回英國,1921年9月9日逝世於英國的波納毛茲(Bournemouth),享年80歲。

成就

盲人教育

「訓瞽堂」是台灣第一個盲人教育機構,由甘為霖成立於1891年,租用了台南市的洪公祠。原以台語白話字的凸字版(embossed type)印行了視障者的初學課本、讀本,後來就採用白雷爾式點字(Braille system)。後在日治時期,甘為霖說服日本人繼續,促使總督兒玉源太郎在1898年於台南設立了官辦的盲人學校,即今日台南啟聰學校[6]

著作

  • 宣教史整理

他曾翻譯、整理和出版十七世紀荷蘭改革宗教會在台灣的宣教歷史,包括:「新港語馬太福音書」、「台灣宣教之成功,第一卷」、「荷蘭統治下的台灣」,對於十七世紀荷蘭於台灣傳教的歷史有很大貢獻[7]

  • 字典

甘為霖在1913年出版了《廈門音新字典》,是白話字、漢字對照的重要工具書[8]

  • 日記

在1915年出版的《福爾摩莎素描》,是他記錄了自己自1871-1915年前後44年間在台灣的宣傳事工,及在台灣的所見所聞和感觸。

影片

台灣生命力~台灣盲人教育之父 - 甘為霖

參考文獻

  1. 1.0 1.1 莊永明. 正港台灣人 . 遠流 . 2000: 23. 
  2. 夏文學. 白髯牧師台灣情—甘為霖牧師的宣教之旅. 新使者雜誌. 1994-08. 
  3. 勁草. 傳教士到台灣. 五南 . 2013-08-01: 80–81. 
  4. 勁草. 傳教士到台灣. 五南 . 2013-08-01: 84. 
  5. 莊永明. 正港台灣人 . 遠流 . 2000: 24. 
  6. 莊永明. 正港台灣人 . 遠流 . 2000: 26. 
  7. 林昌華. 甘為霖牧師 (William Campbell) : 一位十七世紀台灣教會史的研究者. 台灣風物. 2004-03. 
  8. 王昭文. 甘為霖牧師-1 睛暝人,看見光. 台灣教會公報.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