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甲午元旦题曾农髯丈所画齐眉绥福红梅图(陈寅恪)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甲午元旦题曾农髯丈所画齐眉绥福红梅图》中国现代作家陈寅恪写的诗词。

作品欣赏

甲午元旦题曾农髯丈所画齐眉绥福红梅图

花枝含笑画犹存,偕老浑忘岁月奔。

红烛高烧人并照,绿云低覆镜回温。

新妆几换孤山面,浅笔终留倩女魂。

珍重玳梁香雪影,他生同认旧巢痕。 [1]

作者简介

陈寅恪(1890—1969),义宁(今修水县)人。清朝著名诗人陈三立的第三个儿子陈寅恪少时在南京家塾就读,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从小就能背诵十三经,广泛阅读经、史、哲学典籍。通过留学期间的学习,具备了阅读蒙、藏、满、日、梵、英、法、德和巴利、波斯、突厥、西夏、拉丁、希腊等十余种语言的能力,尤精于梵文和巴利文。[2]

陈寅恪出生在湖南长沙,从小就熟读四书五经,天资聪颖。陈寅恪父亲陈三立在家中开办了思益学堂,还聘请过国学大师王伯沆等人教学,在这样的环境下,陈寅恪从小就有非常好的国学功底。

公元1902年的时候,陈寅恪跟着哥哥来到了日本,进入到巢鸭弘文学院学习,但是后来因为腿病发作辍学回家,之后进入上海复旦公学学习。之后,自费到了柏林大学苏黎世大学等国外高校就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回国。几年之后,陈寅恪再度出国,先后在国外多家大学留学,先后学了梵文、巴利文、中亚古中文等数语言。1925年的时候,清华学校改制为大学,聘请了陈寅恪王国维梁启超等人任教,并称为“清华三巨头”。

1928年,陈寅恪唐筼结婚,两人一生相濡以沫相敬如宾。陈寅恪当时在清华国学院指导研究生,开设了文学和历史、佛教研究等课程,而且还有在北大兼课。之后陈寅恪又任清华大学历史、中文和哲学三个系的教授。抗战爆发之后,西南联大搬迁到了昆明,陈寅恪也跟着来到了昆明。

后来英国牛津大学聘任他为汉学教授,陈寅恪因此前往香港搭游轮到英国。但是因为日本人的原因,陈寅恪只能留在香港,并在香港大学任客座教授。在此期间日方多番想要陈寅恪办东方文学院都被陈寅恪拒绝。抗战胜利后,陈寅恪去了牛津任教,1949年返回祖国,在中山大学任教,之后出版了《寒柳堂集》《金明馆丛稿》等著作。在文革期间,遭到迫害,也就是1929年10月7日,因病离开人世享年79岁。[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