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白宮末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白宮末日
圖片來自痞客邦

白宫末日》(英语:White House Down)是一部于2013年6月28日上映的美國災難動作電影,由羅蘭·艾默瑞奇執導,由查寧·塔圖姆傑米·福克斯主演。影片是關于美國白宮被恐怖分子占領,而一名普通的警察躲在白宮中偷偷將美國總統救出白宮的故事。

制作

2012年7月在加拿大蒙特利爾開拍。

劇情

美國總統詹姆斯·索耶上任後決定結束長久以來的中東戰爭[1],不但親自前往伊朗表示和平,並撤出所有部署在中東的美國軍隊,這也造成他備受世人爭議。一位離過婚的美國國會警察約翰·凱爾,本身為眾議院議長伊萊·拉佛森的私人護衛,好不容易得到一次美國特勤局的面試機會,於是陪他關係不太好的女兒愛蜜莉一起參觀白宮。由於凱爾的行為記錄過於狼藉,特勤局副局長卡蘿·菲妮提拒絕他的申請,失望的凱爾只能騙女兒說他已被錄取。這時,美國國會大廈發生爆炸,白宮安全主任馬丁·沃克進行疏散時,將凱爾和愛蜜莉參加的白宮參觀團留在白宮藍廳。白宮中一夥扮成音響工作團隊的雇傭兵,在領袖史坦茲的帶領下相繼佔領白宮各處。愛蜜莉因爲上廁所而與約翰分開,發現狀況後躲藏在窗簾後方,並將史坦茲等人的面貌用手機拍下後上傳到Youtube

史坦茲殺光所有護衛後,帶進隱藏在外面的軍隊、武器和設備,將藍廳的參觀團全員劫為人質,只有凱爾僥倖逃出去尋找愛蜜莉。索耶被沃克撤離至白宫地下的總統地堡,但沃克卻突然反叛將索耶挾持住,表示他共謀這場襲擊。來到地堡上方的凱爾開槍救出索耶,兩人一起躲在貨運電梯上方,而愛蜜莉這時剛好被看管人質的僱傭兵奇力克抓到而一同關進藍廳裡。遠處,卡蘿、拉佛森等官員集體來到五角大廈指揮行動,沃克用電話宣佈自己所為後索要四億美金。凱爾和索耶進入白宮臥室,用床頭櫃裡的衛星電話打給五角大廈,讓卡蘿等人知悉內部消息。這時,愛蜜莉上傳的影像在各大新聞台放出,將史坦茲等人的面貌公諸于世。透過面部識別,眾人發現所有匪徒均被標記在總統威脅名單上,其領袖埃米爾·史坦茲是一名被國家拋棄的前三角洲部隊隊員。

凱爾護送索耶至地下室出口時卻發現已經被炸彈陷阱封死,無路可走的兩人到車庫開總統專車陸軍一號至白宮庭院上,身後還有史坦茲開著裝設格林機槍的護衛吉普車追趕他們。凱爾目睹愛蜜莉被挾持在陽台上時,專車被火箭炮打中落入游泳池中,兩人趁庭院氣罐爆炸之前躲入地下室。爆炸使外界認為總統已死,身在空軍一號上的副總統艾文·哈蒙接任成爲新任總統,派遣三架黑鷹直升機對白宮進行軍事救援。直升機隊伍本透過低空飛行以避免偵測,但卻意外被馬路監視器拍下而傳到白宮,使史坦茲一行人拿起標槍導彈將三架直升機全數擊落。凱爾沒能營救到隊伍,跟史坦茲近身搏鬥後逃跑,但史坦茲也通過他掉出的白宮參觀門票得知他和愛蜜莉是父女。卡蘿瞭解到沃克罹患腦癌,由此發現他的目的不是錢,懷疑沃克有內部消息後,於是暗中跟一名上尉調查在場所有人的通訊資料。

史坦茲的電腦駭客史基普·泰勒破解地堡的電腦系統後,獲得權利遙控北美空防司令部陸基中段防禦系統,發射一枚核彈擊毀空軍一號,讓哈蒙副總統等官員集體葬身火海。為此,拉佛森議長接任成為新總統,為了避免大量死傷乃至戰爭而放棄救援,派遣F-22戰機對白宮发動空襲以摧毀。當史坦茲將愛蜜莉至總統辦公室帶給沃克來脅迫凱爾投降時,索耶自行走出去投降以拯救愛蜜莉一命。而沃克卻命令索耶打開核手提箱對伊朗實施核打擊,聲稱自己出此下策是為了讓一年前在伊朗陣亡的兒子死的光榮。當索耶開口拒絕時,凱爾通過一幅描繪1814年英軍焚燒白宮的畫作靈機一動而開始焚燒白宮二樓,趁史坦茲派兵去滅火時救出人質,唐尼殺死奇力克後協助凱爾帶領所有人質遠離白宮。凱爾和史坦茲兩人在記者招待廳進行最終對決,透過一條手榴彈皮帶拴住並炸死史坦茲。

沃克打開手提箱後槍擊索耶,設定完目標剛要發動核打擊一刻,凱爾開吉普車撞進辦公室,利用車上方的機槍殺死沃克。凱爾和愛蜜莉父女倆團圓後,得知空襲來臨的愛蜜莉扛起白宮裡的總統代表旗跑到草地上揮旗發信號,讓戰鬥機取消空襲。危機結束後,眾人跑到白宮廣場上將愛蜜莉譽為英雄並歡呼,索耶這時因子彈被妻子贈予的林肯紀念懷錶擋下而倖存。這時,卡蘿得到調查結果發現除了沃克和史坦茲以外還有另一位共謀者,凱爾通過她秘密通話得知後,走出白宮故意演戲謊稱總統已經身亡,最後發現拉佛森才是第三共謀者。

證據確鑿之下,索耶本人出現揭發拉佛森共謀這場襲擊,是要透過發動戰爭以從中獲利,最後命令軍方將他以叛國罪抓捕。卡蘿感謝凱爾一天的英勇作為時,索耶搭上直升機去醫院前,將凱爾命名為特勤隊員,還得知他的和平協議已經被多國簽署。凱爾和受邀的愛蜜莉一起坐上直升機,去醫院前還體驗一下索耶專屬的私人環繞林肯紀念堂的特別遊覽。

故事題材也與同年的電影《全面攻佔:倒數救援》類似。

參考文獻

  1. 中東戰爭,thenewslens,2019/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