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直隸總督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直隸總督署,也稱直隸總督部院,位於河北省保定市裕華路,明宋為保定府衙,明永樂年間作為大寧都司署,清初作為參將署,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直隸總督唐執玉方移直隸總督部院至明朝大寧都司故址。是清代直隸總督的辦公場所,中國現存唯一完整的清代省級衙署[1]

部院啟用於雍正七年(1729年),至清亡廢止,歷時182年。1988年1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列入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景區簡介

古城保定的直隸總督署位於河北省保定市裕華路,是清代直隸總督的辦公處所,是直隸省的最高軍政機關,是我國現存的唯一一座最完整的清代省級衙署。始建於明洪武年間,初為保定府署,永樂年間為大寧都司衙署。自清雍正八年(1730)直隸總督駐此,至清朝滅亡(1911),直到清亡後廢止,歷經182年,可謂是清王朝歷史的縮影,歷史內涵十分豐富,曾駐此署的直隸總督共59人66任,如曾國藩李鴻章袁世凱方觀承等。民國年間是直系軍閥曹錕的大本營。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曾是日偽和國民黨河北省政府所在地,有「一座總督衙署,半部清史寫照」之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河北省人民政府也曾駐此。1988年1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直隸總督署嚴格按照清制修建,東西寬約130米,南北長約220米。以更道相隔,衙署分為東、中、西三路,主體建在南北向的中軸線上,即中路包括大門、儀門、大堂、二堂、官邸、上房等,並配有左右耳房、廂房等,三開間的黑色大門上方,懸掛雍正皇帝手書「直隸總督部院」匾額,封閉式的格局和威嚴的氣氛給人一種望而生畏的感覺。其它輔助建築等如花廳、幕府院等分列在東西兩路。這些建築均為布瓦頂、小式硬山建築,是一座典型的北方衙署建築群[2]

景區文化

直隸,因其直接隸屬京師而得名。清王朝問鼎中原後承襲明制,在全國繼續推行行省制度,地處京師附近的北直隸被改為「直隸省」。清初所設置的直隸省,至光緒年間,其轄區包括今河北、北京天津山東山西河南遼寧內蒙古的一部分。明代臨時性的軍事官職「總督」,逐漸成為清代地方最高軍政長官,乾隆年間督撫制度日趨成熟後,直隸總督因直隸省獨特的地理位置而名列全國八督之首。

直隸總督權重位顯,集軍事行政、鹽務、河道及北洋大臣於一身,其權利已大大超過直隸省範圍。因直隸地處京歌,拱衛京師,稍有動亂,便會危及朝廷,故直隸總督一銜非重臣莫屬。

總督作為朝廷派出的命官,並逐漸形成官制從明代開始清代定鼎北京以後,總督、巡撫的設置進一步走向制度化,清初有一段曾經是督撫並存。不久,總督由臨時派遣轉為定製,由專管軍務發展到綜理軍民要政,實際已成為地方最高軍事、行政長官。直隸總督的權力很大,一般為正二品官員,凡加尚書銜者,為從一品,統管全省官吏任免、節制軍隊、訴訟審判、外交處理、題奏咨請、省例定製、歲計審核等軍民要政,涉及政治經濟、軍事方方面面,代表清政府管理一方,又向朝廷負責。

直隸是天子腳下的畿輔重地,其地位較他省為重。直隸總督經歷了由中央直轄到地方統轄的過渡時期。統兵是總督的專責,直隸總督統兵除了維護地方安全外,還負責保衛京師的重任,因此當時有詩云:「三資輔為政,屏藩衛帝京。」說明朝廷對直隸總督統兵保衛京師格外關注。

視頻

===

直隸總督署 相關視頻
國寶檔案之清代省府第一衙直隸總督署
保定直隸總督署的前世今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