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睢陽學舍書懷(宋代范仲淹創作的七言律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睢陽學舍書懷(宋代范仲淹創作的七言律詩)

范仲淹詩作
圖片來自搜狗網

《睢陽學舍書懷》是宋朝著名文學家范仲淹的代表作品之一。

詩詞正文

白雲無賴帝鄉遙,漢苑誰人奏洞簫。

多難未應歌鳳鳥,薄才猶可賦鷦鷯。

瓢思顏子心還樂,琴遇鍾君恨即銷。

但使斯文天未喪,澗松何必怨山苗。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范仲淹先祖是唐朝宰相范履冰,世居邠州。范仲淹高祖范隋,唐懿宗時渡江南下,任麗水縣丞,時逢中原兵亂,遂定居吳縣(今蘇州市)。

五代時,曾祖和祖父均仕吳越,父親范墉早年亦在吳越為官。宋朝建國後,范墉追隨吳越王錢俶歸降大宋,任武寧軍節度掌書記。


淳化元年(990年),范墉因病卒於任所,母親謝氏貧困無依,只得抱着兩歲的范仲淹,改嫁淄州長山人朱文翰,范仲淹也改從其姓,取名朱說(yuè)。

苦讀及第 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范仲淹得知家世,傷感不已,毅然辭別母親,前往南都應天府(今河南商丘)求學。[3]數年寒窗生涯後,范仲淹已博通儒家經典的要義,有慷慨兼濟天下的抱負。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以「朱說」之名,登蔡齊榜,中乙科第九十七名,由「寒儒」成為進士,被任為廣德軍司理參軍,掌管訟獄、案件事宜,官居九品。鑑於已有朝廷俸祿,范仲淹便把母親接來奉養。天禧元年(1017年),范仲淹以治獄廉平、剛正不阿,升為文林郎、任集慶軍節度推官,便歸宗複姓,恢復范仲淹之名(一說,天聖六年—1028年,范仲淹服母喪後方更名)。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