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范履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范履冰(7世紀-690年3月26日),懷州河內縣(今河南省沁陽市)人,唐朝官員,在唐睿宗第一次登基時任宰相

人物生平

范履冰中進士,在周王李顯府任戶曹參軍,後來奉召入朝為官二十餘年。唐高宗上元年間(674年—676年),范履冰作為左史,和同樣以文才出名的給事中劉懿之、左史、弘文館直學士劉禕之、著作郎元萬頃、左史苗神客(或作苗楚客)、右史周思茂、右史韓楚賓衛敬業等被任命為武后(即武則天)的顧問,為她撰寫《列女傳》、《臣軌》、《百僚新誡》等九千餘篇。范履冰等人在北門的內廷供職,被稱為「北門學士」,[1][2][3][4][5]武后為了分宰相的權,也諮詢他們的意見。[6][7]字海》一百卷等武后所著的書,其實都是元萬頃、范履冰、苗神客、周思茂、胡楚賓、衛敬業等所撰。[8]其中以范履冰和周思茂在宮中最受親遇,多參與政事。[9]

新都尉盧照鄰因病辭官客居東龍門山,范履冰與太子舍人裴瑾之韋方質、水部員外郎獨孤思莊、少府丞舍人內供奉閻知微、符璽郎喬侃等寫信問其疾病,並時時供其衣服財帛和藥物。[7][10]

弘道元年(683年),唐高宗駕崩,太子李哲(即周王李顯)繼位,即唐中宗,實權掌握在攝政太后武后手中。嗣聖元年(684年)二月,武后廢黜了意圖獨立行權的中宗,改立皇弟豫王李旦為唐睿宗,進一步掌控了政權。垂拱元年(685年)七月,時任鳳閣舍人的元萬頃和范履冰等議請郊丘諸祠時增加唐高宗與唐高祖唐太宗並列為三祖配享,獲准。[11][12][13]垂拱年間武后攝政,范履冰歷任鸞臺侍郎天官侍郎,不久遷春官尚書永昌元年(689年)十月又被授同鳳閣鸞臺平章事,為實質宰相,[6]兼修國史。但在載初元年(690年),他因所舉薦的官員謀反遭到彈劾,被武后逮捕下獄,於五月戊子遭酷吏處決。[7][9][14][15]

軼事

范履冰生於唐朝初年,正是武則天滿懷雄心壯志,想要掌控國家大權的時期。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武則天積極網羅人才為自己稱帝服務。她從左、右史和著作郎中,物色了一批才學俱佳的文人學士。這批文人學士被特許從玄武門(從皇宮北門)出入禁中,時人稱之為「北門學士」。這樣,在朝廷擔任小官吏的范履冰因才學出眾很快脫穎而出,成為武則天的「北門學士」之一,不僅為武則天稱帝鞍前馬後製造輿論,更為武則天治國安邦獻計獻策。

公元689年,武則天任命范履冰為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唐朝宰相職位的一種)。一向謹慎行事的范履冰從幕府走上廟堂之後,凡事都要揣摩聖意,即使是執行《建言十二事》(武則天根據「北門學士」的建言提出的一個政治綱領),范履冰也要呈上細則,以求武后恩准。雖然范履冰行事如他名字那樣,如履薄冰,戰戰兢兢,但是,即將稱帝的武則天對於將她送上帝位的功臣卻始終抱有強烈的猜疑心。為了顯示自己政令的清明,武則天在稱帝前後,無辜誅殺了很多大臣,「北門學士」被她誅殺殆盡。當然,為她登基繼位立下汗馬功勞的范履冰也在被誅殺的大臣之列。

北門學士上元二年(六七五)設立,以協助武后處理政務,分宰相之權,抗衡外朝大臣勢力。及則天以太后臨朝,獨掌軍政大權,通過酷吏徹底清洗異己者,改造宰相班底,北門學士失去作用。至載初元年(六九〇),北門學士皆因忤旨或酷吏構陷,被殺身死(胡楚賓早死除外),其後再無「北門學士」稱謂。北門學士中,劉諱之、范履冰遷官最高,皆得拜相。諱之最受寵信,獨掌草詔。然因言太后應歸政嗣君,失寵,遭人誣陷,又譏太后之旨不得名「敕」,垂拱三年(六八七)賜死。履冰因曾薦舉犯逆者,載初元年(六九〇)四月十一日下獄死。元萬頃因與徐敬業兄弟友善,為酷吏陷害,永昌元年(六八九)配流嶺南死。周思茂垂拱四年(六八八)下獄死。苗神客載初元年(六九〇)八月,亦被殺。[16]

參考文獻

家庭子孫

范履冰有三個兒子,都中了進士。

范履冰的六世孫范隋唐懿宗年間曾任浙江麗水縣丞

注釋及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