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知己並不難求(劉麗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知己並不難求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知己並不難求》中國當代作家劉麗平的散文。

作品欣賞

知己並不難求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比喻戀愛着的男女雙方心心相印。現多比喻雙方對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領神會。 心領神會,那不是世人夢寐以求的對知己的最高境界的詮釋嗎? 《世說新語》里有一則顧和"搏虱如故"的故事:顧和當初任揚州州府從事的時候,農曆初 一該進見長官了,他沒有進府,暫時在州府門 外停下車。這時周侯也到長官那裡去,從顧和 的車子旁邊經過,顧和正在抓虱子,安閒自在, 沒有動。周侯已經過去了,又折回來,指着顧和的胸口問道:「這裡面裝有什麼?」顧和照樣 掐虱子,慢吞吞地回答說:「這裡面是最難捉摸地方。」…… "此中最為難測地":顧和「搏虱如故"的故事,在不經意中道出了一個世情常態:人心難測。 儘管有鍾子期和俞伯牙的高山流水。而世人依然嘆息:知己難求。 那麼,心有靈犀和顧和"搏虱如故"是否矛盾呢? 一場民俗文化表演,便是最好的答案。觀看之後,驀然發現,知己並不難求,通過彼此的交流,去偽存真,去粗存精,由外到內,由表及里的打磨後,知己真的可以有。 首先觀看的是民間的舞獅表演,想必大家都觀看過。由於個人的欣賞角度不同,對舞獅表演的感受一定不同。年輕時,無論看什麼,都是走馬觀花,只看形式,很少思考,所以,儘管看過很多民間藝術,也只是表淺的讚嘆一聲:太美了。隨着年齡的增長,對世間萬物多了一份好奇心,於是,便開始學會思考,由於先天智慧不足,中年的我才漸漸學會思考事物的深層的邏輯關係。 舞獅,是兩個人的精準配合才能完成的高難度的藝術形式。它不僅模仿獅子的各種細微的動作,更要兼顧獅子各種情形下的表情舞獅的過程中,為了達到藝術和生活的完美結合,還要爬高上低,左顧右盼,試想,如果舞獅的兩個人不能默契配合,怎麼能體現舞獅藝術的精髓?而舞獅的兩個人一定是經過千錘百鍊,從思想上達到合二為一,想彼此所想,為彼此所為。不僅要有精神上的高度統一,還要做到絲絲相扣,不出一點紕漏,才能達到精神和身體的完美組合。當然,必須兩個人有共同的目標做基礎,才能做到思想和身體的高度統一。使舞獅成為一種經久不衰藝術形式。 我想,舞獅搭檔的兩個人一定不會是隨便兩個人就能做得到的,一定是兩個可以成為知己的人,摒棄"此處最是難測地"的禁錮,向對方敞開心扉,千錘百鍊,最終成為最好的搭檔的。 而馬術表演,讓我對知己有了更深層的理解。常常在電影或者電視劇上看到關於馬術的表演。而真正的現場觀看,我是第一次,那精湛的表演,讓我唏噓不已。我看到的馬術是《三國演義》中的一段故事,故事中有一個情節是人仰馬翻的場景,我一直認為,人仰馬翻一定是ps匹配成的,人和馬怎麼會有那般的息息相通呢? 然而,人和馬真的有那般的息息相通。只見跑馬場上,三匹馬,最多時四匹馬並駕但不齊驅的"搏殺"中,因故事情節的需要,有一匹馬和騎馬人需要在故事高潮時"人仰馬翻"。不經意間,居然,真的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有一匹馬人仰馬翻了。我簡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人與人之間心靈相通,能夠理解,可這人與馬也這般的心靈相通,着實讓我驚訝了。難道人與動物之間也有心有靈犀嗎?我於是又想到了部隊上的訓犬戰士,在他們退役的時候,為何所訓之犬那般的難捨難分? 也許我不懂心理學,也許我的認知沒有達到更高的層次,那麼,這般情形下的情景,可不可以用知己來表達呢? 常言道: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可以成為知己的兩個人,和舞獅馬術一樣,一定要精神境界同步,而其他的事宜皆為次要條件了。 馬克思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故有:破萬卷書,行萬里路,閱人無數之說。 而今,我真的明白"人生有涯,知識無涯。"的深刻含義了。不僅要讀書,更要行路閱人。方得其中真諦! 由是,我得出結論:知己並不難求,看你想不想有。各位看客,我的結論是否有理呢?

[1]

作者簡介

劉麗平,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