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型决策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确定型决策是中国的一个专有术语。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从仓颉造字的古老传说到公元前1000多年前甲骨文的发现,汉字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后来的演变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历程,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笔画,象形[2]变为象征,复杂变为简单;在造字原则上从表形、表意到形声。
名词解释
确定型决策亦称标准决策或结构化决策。是指决策过程的结果完全由决策者所采取的行动决定的一类问题,它可采用最优化、动态规划等方法解决。决策者在只存在一种自然状态(客观条件),而且对各种备选方案的结果。
确定型决策指决策者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有十分确定的比较,可以直接根据完全确定的情况选择最满意的行动方案。确定型决策看起来似乎很简单,在实际决策中并不都是这样。决策人面临的备选方案可能很多,从中选出最优方案就很不容易。
确定型决策应具备的条件
为能在确切了解的情况下作出的决策。它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存在着决策人希望达到的一个明确目标。
(2)只存在一个确定的自然状态。
(3)存在着可供选择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行动方案。
(4)不同的行动方案在确定状态下的损失或利益值可以计算出来。
确定型决策的方法
(一)线性规划法
在满足规定的约束条件,寻求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求取最优方案。
步骤:1.建立线性规划模型
(1)确定决策变量
(2)目标函数
(3)约束条件
(二)量本利分析法
本量利分析它着重研究销售数量、价格、成本和利润之间的数量关系,它所提供的原理、方法在管理会计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同时它又是企业进行决策、计划和控制的重要工具。
本量利分析方法是在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研究成本、销售数量、价格和利润之间数量关系的方法。它是企业进行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等经营活动的重要工具,也是管理会计的一项基础内容。
确定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的比较
确定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是两个相对的概念,不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人无法确定未来各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的决策,是在不稳定条件下进行的决策。只要可供选择的方案不止一个,决策结果就存在不确定性。不确定型决策方法又称非确定型决策,非标准决策或非结构化决策,是指决策人无法确定未来各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的决策。不确定型决策的主要方法有:等可能性法、保守法、冒险法、乐观系数法和最小最大后悔值法。
不确定型的财务决策方法通常采用最大最小收益值的计算方法,即小中取大法,或最小最大后悔值法,即大中取小法。最大最小收益值法是把各个方案的最小收益值都计算出来,取其最大者所对应的方案为最优方案。采用这种方法来决策时,决策者对决策事物的前景抱悲观的估计,总是从不利条件下寻求最好的方案。
参考文献
- ↑ 云端超市•第407期┃“说文解字,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文字”——篆书研究 主讲人:倪文东,搜狐,2022-10-28
- ↑ 为什么中国人会发明象形文字?,搜狐,20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