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型決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確定型決策是中國的一個專有術語。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公元前10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漢字有着深厚的歷史底蘊。後來的演變經歷了幾千年的漫長曆程,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2]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
名詞解釋
確定型決策亦稱標準決策或結構化決策。是指決策過程的結果完全由決策者所採取的行動決定的一類問題,它可採用最優化、動態規劃等方法解決。決策者在只存在一種自然狀態(客觀條件),而且對各種備選方案的結果。
確定型決策指決策者對未來可能發生的情況有十分確定的比較,可以直接根據完全確定的情況選擇最滿意的行動方案。確定型決策看起來似乎很簡單,在實際決策中並不都是這樣。決策人面臨的備選方案可能很多,從中選出最優方案就很不容易。
確定型決策應具備的條件
為能在確切了解的情況下作出的決策。它具備以下四個條件:
(1)存在着決策人希望達到的一個明確目標。
(2)只存在一個確定的自然狀態。
(3)存在着可供選擇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行動方案。
(4)不同的行動方案在確定狀態下的損失或利益值可以計算出來。
確定型決策的方法
(一)線性規劃法
在滿足規定的約束條件,尋求目標函數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求取最優方案。
步驟:1.建立線性規劃模型
(1)確定決策變量
(2)目標函數
(3)約束條件
(二)量本利分析法
本量利分析它着重研究銷售數量、價格、成本和利潤之間的數量關係,它所提供的原理、方法在管理會計中有着廣泛的用途,同時它又是企業進行決策、計劃和控制的重要工具。
本量利分析方法是在成本性態分析和變動成本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主要研究成本、銷售數量、價格和利潤之間數量關係的方法。它是企業進行預測、決策、計劃和控制等經營活動的重要工具,也是管理會計的一項基礎內容。
確定型決策和不確定型決策的比較
確定型決策和不確定型決策是兩個相對的概念,不確定型決策是指決策人無法確定未來各種自然狀態發生的概率的決策,是在不穩定條件下進行的決策。只要可供選擇的方案不止一個,決策結果就存在不確定性。不確定型決策方法又稱非確定型決策,非標準決策或非結構化決策,是指決策人無法確定未來各種自然狀態發生的概率的決策。不確定型決策的主要方法有:等可能性法、保守法、冒險法、樂觀係數法和最小最大後悔值法。
不確定型的財務決策方法通常採用最大最小收益值的計算方法,即小中取大法,或最小最大後悔值法,即大中取小法。最大最小收益值法是把各個方案的最小收益值都計算出來,取其最大者所對應的方案為最優方案。採用這種方法來決策時,決策者對決策事物的前景抱悲觀的估計,總是從不利條件下尋求最好的方案。
參考文獻
- ↑ 雲端超市•第407期┃「說文解字,中國最古老的一種文字」——篆書研究 主講人:倪文東,搜狐,2022-10-28
- ↑ 為什麼中國人會發明象形文字?,搜狐,20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