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主義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福特主義是一個名詞術語。
歷史名詞是歷史上曾出現的事件及事物的名稱[1],例如「禪讓」,傳說古代實行舉薦賢能之人為首領繼承人的一種制度,據文獻記獻:有堯舉舜、舜舉禹[2]、禹先舉皋陶、皋陶死禹又舉益等歷史故事。
名詞解釋
福特主義背景
2O世紀中期以後,隨着大規模生產方式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擴散,發達資本主義呈現出福特主義的典型特徵。「福特主義生產模式及其內部從事大規模生產的工人之間的內在矛盾為理解資本主義重大的歷史性轉化提供了一個有益的分析框架,它也有助於理解2O世紀中期形成的資本主義社會秩序的合法性」。20世紀6O年代末期福特主義的危機,使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進入了長達 2O餘年的經濟結構調整過程。這種經濟結構調整過程結合7O年代後半期以信息技術、微電子技術為先導的第三次科學技術革命,使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企業之間關係、國家與企業之間關係、勞資關係發生劇烈的變動,產生了許多新變化、新現象、新特點、新問題以及新的發展趨勢。
2O世紀9O年代以來,西方學者相繼提出了新福特主義、後福特主義等對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現實發展的最新描述與概括。這些新概念不僅逐漸被引入經濟學各分支學科如地理(空間)經濟學、國際經濟學、產業經濟學、管理經濟學、新政治經濟學等,而且也滲入到社會科學的其他學科如政治學、社會學和教育學等領域。朝這些最新描述也為我國各學科領域的許多學者所關注,但從目前國內外學者的研究來看,對這些概念並不是很清楚,不同概念之間存在着較多的混淆之處。系統梳理這些概念、闡明其差異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當代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生產方式的最新演變。
福特主義及其危機
福特主義一詞最早起源於安東尼奧·葛蘭西,他使用 「福特主義」來描述一種基於美國方式的新的工業生活模式。20世紀7O年代末期,法國調節學派把福特主義作為一種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特殊的歷史形式,從它與社會、經濟、政治職能的緊密聯繫,作為一個統一的整體加以研究。
按照調節學派的觀點,福特主義關鍵性的基礎是從一種粗放型的資本積累戰略,向一種以泰勒制勞動組織(見泰勒制)和大規模生產消費性商品為特徵的密集型資本積累戰略的過渡。西方激進學者普遍認為,作為統一整體的福特主義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以生產機械化、自動化和標準化形成的流水線作業及其相應的工作組織,通過大規模生產極大地提高了標準化產品的勞動生產率。通過勞動概念和勞動執行的不斷分工與再分工,工作任務被分割為小塊,由很快即可訓練勝任的低技能工人進行。每個工人需完成的動作和工作的速度,由橫向分割的科層化管理部門控制的技術系統決定,管理部門實現了對勞動過程的完全控制,工人喪失了對勞動過程的自主性。
第二,勞資之間通過集體談判所形成的工資增長與生產率聯繫機制誘發了大規模消費,促進了大規模生產的進一步發展。隨着美國企業內部勞動過程的變化導致大規模生產的興起,勞資關係也經歷着從勞資雙方關於工作過程控制權的鬥爭到後來為保障就業權和工資決定的鬥爭的演變過程,最終形成了以勞資集體談判制度為核心的勞資關係新形式。工資的集體談判和決定、勞動合同的長期性、最低工資的累進增加機制等成為國內需求的重要來源。
第三,資本家之間的壟斷競爭格局使生產建立在對未來計劃的基礎之上。專用性機器投資和低技能工人相結合的生產過程提高了資本有機構成,通過加速資本周轉來降低高資本有機構成對利潤率的影響,促進了企業之間縱向一體化過程,從而在主要行業形成了壟斷競爭的市場格局。標準化產品的長生命周期具有很強的可預測性,開闢新需求的突破性技術或產品創新速度是非常緩慢的。
第四,凱恩斯主義國家干預政策與福利國家制度,不斷熨平經濟周期和維持有效需求,調節着大規模生產與大規模消費的良性循環。福利國家制度保證了孕婦、病人、退休和失業的人能夠得到穩定的收入, 與前述勞資集體談判制度一起促進了大規模消費的穩定增長。
第五,美國支配下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和關貿總協定,為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積累過程的順利進行創造了一個穩定的國際環境。
福特主義在上世紀3O至5O年代,伴隨着世界經濟危機和世界大戰的進程在美國開始形成。福特主義生產結構和再生產結構的成功實施和推廣,使美國在二戰期間在世界範圍內的政治經濟領域占統治地位。二戰後,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競爭促使美國福特主義在全世界範圍內被引進和推廣。2O世紀5O年代以來,隨着福特主義生產模式在世界範圍內的擴散,3O年代世界經濟危機中一度崩潰的世界市場此時得以重新恢復,生產、國際貿易和金融體系日益國際化,新的國際分工的形成與發展,大規模生產和大規模消費之間的相互促進,使資本主義世界開始了長達近2O年經濟增長的黃金時期。儘管各國福特主義時代的資本主義與美國還有一些差異,但福特主義還是表現出一種超越民族特點的統一性。
2O世紀7O年代以來,福特主義的內在缺陷由於外部一系列條件的變化不斷顯性化,生產和消費之間的良性循環已不復存在:企業組織內部極度的等級制勞動分工造成的激勵問題,使通過勞動過程的科學化來提高勞動生產率日益困難;投資項目龐大,延長了形成生產能力和賺取利潤的時間並增大了風險;勞資之間寡頭壟斷局面使工資和價格下降的調節形式難以發揮作用;市場飽和以及消費模式向多樣化轉變,建立在標準化產品、長周期生產基礎上的生產模式不再具有大規模生產的優勢,福特主義企業組織獲取高額利潤更加困難;凱恩斯主義國家干預政策和福利國家制度不斷增加的社會開支難以為繼;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使各國經濟面臨更加不穩定的國際環境。福特主義出現危機,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開始了近2O年的經濟結構調整過程。
福特製的社會影響
資本主義工業生產進入大規模生產階段之後。社會具備了為消費者提供大量物質產品的生產能力。這一方面為大眾消費創造了物質條件,另一方面也需要大量消費的支持。大眾消費困大規模生產的需要而成為一種強剝的社會需求。 汽車工業為代表的大規模生產的必要前提和必然結果就是大眾消費:一個由工薪階層組成的能夠吸收大規模生產產品的足夠大的大眾市場。
福特最先察覺到高產量、高工薪和高消費之間的內在聯繫。早在1914年,他就提出了「每天工作8 小時付5美元工資」的舉措。這一舉措在當時的美國工業界引起了很大的震動,後來逐漸成為美國工業界的一項制度性措施。工人的收入也因此得以普遍提高。對此福特自己很清楚,正如他所說, 其實我提高工人的工資並不是對貧苦人的施捨。只是想把公司由於工作效率的提高而產生的利潤讓大家分享。當員工生活富裕之後,消費水平也會隨之提高。這些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也會使T 型車的銷量提高。」 福特自己於1931年這樣寫遭:「我國的機器化生產大大豐富了我們的生活,可供人們挑選商品的餘地比 前大得多:機器化生產為人們提供了更多的生存手段.而我們叉依賴這些手段去購買產品 我們其是對那些晟基本的必需品實行標準化生產。標準化不等於干蔚一律,它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豐富多彩。這一點從前一直未被大家所認識,真是件令人吃驚的事情 」「一福特認諷到了機械化將在人類的解放過程中作出巨大貢獻。
作為一種管理方式的變革,福特製廣泛地應用於汽車生產中,節省了時問 降低丁成本、增加了產量,提高了工人的工資,也使汽車的售價能為廣大公眾所接受,商品生產者變得有能力購買他剛自己生產的產品,大規模生產和大眾消費聯繫在一起丁。如今,在世界上任何地方,福特的名字都代表着大生產和大眾消費所帶來的繁榮。
在汽車銷售中,福特的出發點是無淪是富人還是窮人都可以平等地擁有廉價而耐用的汽車,也就是說在擁有汽車方面,富人和窮人是平等的,大眾消費實際上是一種平等消費。為了維持或擴大生產規模、獲取更多的利潤,企業除了要生產出高質 低價、適錆對路的產品以外,還必須利用種種手段來刺激越來越多的人購買。擴大購買人群的最重要的一個辦法是實現 平等消費」,即承認普通公眾都有享受的權利,其要有錢,每十人都可以進行消費,甚至一時沒錢也可以藉助於分期付款或惜貸抵押的辦法來消費。這種消費權利的平等是一種新型民主或者說是民主的一種新的表現形式。19世紀,人們往往是通過獲得平等的政治參與權利來達到平等。到了20 世紀,人們變成通過消費來達到平等。消費耐用品和奢移品已不再是富人或上層階級的特權,而是每十普通公眾的權利。這與傳統社會只承認少數王公貴族有權享受相比確實是一種進步。
福特是第一位將大眾消費和大規模生產結合起來指導龐大企業的企業家,他開剖了現代社會工業史的新紀元,使美國的社會經濟從以生產定向轉向了以消費定向。福特製的真正意義和影響遠遠超過了個體生產者當下的經濟要求,大眾化生產在生產出大量產品的同時,也生產出了一系列對整十現代杜會有着深捌影響的事件。例如,工薪階層生活方式的結掏性變化、銷售和消費觀念的變化等等.這些事件不僅改變了經濟部門本身,而且也改變了隨後幾十年整個社會的生活方式和價值取向。
製造便宜的商品以及通過高工資積累增加對工業產品的需求是一個相當成功的經濟發展策略。福特製不僅帶來勞動力組織和生產方式的變化,提高了資本家的利潤,而且也使工薪階層整體的生活方式發生r結悔性變化。廣義地講,工人們取得的景重要的權利就是自由工會及更安全的社會保障系統.最重要的利益是充足的就業機會、穩定的工薪增長和一些社會福利。工人們並沒有向資本主義的所有制和控制質疑,僱主們也決心忍受工人們的權利和機遇以換取更有利可圖的經濟環境。這種基本的聯盟也使「豐褡的社會 得以形成;另外,家庭經濟的解體和平等消費,使得工人們從最初的生活背景中分離出來,使工人有了更多自由選擇的機會並可以甩消費來支持持十人的發展,這對工業社會無疑是十分必要的。
參考文獻
- ↑ 文字記載前的1500年的歷史都發生了什麼,搜狐,2020-10-14
- ↑ 堯舜禹時期之中國和大禹之都及夏代都城之變遷,搜狐,2018-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