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福勝寺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福勝寺塔又稱梵塔,位於河南省鄧州市城區大十字街西南角,始建於北宋天聖十年(1032年)二月二十五日,該塔為八角椎形、仿樓閣式、密檐浮雕的磚塔。塔原為十三層,元末遭兵毀,變為七層,明代洪武初由僧子顏重修,2006年,福勝寺塔被列為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

建築藝術

福勝寺塔現為七層仿樓閣式磚塔,平面呈八角形,塔門面南,高38.23米。塔身全部由青磚壘砌,內外壁用白灰漿勾縫,內部乃紅粘土粘合。塔身的粗度和高度自下而上逐層均勻收縮,整座塔的輪廓剛柔適度,有明顯的宋塔特色。每層塔檐都由青磚砌成,斗拱為五鋪作,檐口用磚雕椽、枋等。各壁轉角砌倚柱。塔身每層的內外壁面嵌砌包括坐佛、菩薩、天王、力士、羅漢、伎樂、蓮花和各種花紋磚飾共25種2000多件。南北壁中間設半圓形拱券門,門的周圍刻各種蔓草花紋等圖案

地宮結構

宮道位於大門北端,為長15.3米,寬2.35米的長方形下坡道;地宮大門為門樓式建築,中間有一扇高2.21米、寬1.22米的券門,由封門磚堵封。券門上方有六朵五鋪作磚雕斗拱,再上有磚雕椽、大小連檐和瓦形磚,均向外懸挑。門外兩側砌牆,寬度與宮道相同;甬道與大門相通,高度也與大門一致。東西兩壁用長條磚錯縫平砌,在高1.63米處向上用楔形磚錯縫砌築為拱形頂。在大門內東壁的上方築有一方形壁龕。甬道長6.13米,其內用干擺磚堵封,在甬道的南端與宮室的北壁上,另砌築一高170厘米、寬82厘米的子券門,亦用青磚堵封;宮室位於甬道的南端,平面呈六角形,每邊長65厘米。底部為方磚錯縫平鋪。周壁由底向上逐漸向內微縮,在1.92米處6個壁面疊砌向內縮,形成高3.45米的六角攢尖式項。頂部正中嵌銅鏡1面。東、南、北三面牆壁的上方各有鐵釘1個。整個宮室的壁面均塗白灰,整齊平整。

出土文物

1988年5月,河南省古代建築保護研究所在修葺該塔時發現塔基地宮,經報請中國國家文物局批准,由河南省古代建築保護研究所和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共同組成發掘隊,於1988年7月到8月進行了發掘,出土了金棺、銀槨、鎏金雙龍銀壺、紫紅色玻璃葫蘆等文物。這些出土的文物表明宋代手工業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對於古代科技藝術宗教等方面的研究都提供了實物資料[2]

視頻

福勝寺塔 相關視頻

鄧州福勝寺塔
鄧州福勝寺齋天法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