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程志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程志强1955年3月出生在山西永济市。党员,研究生学历,大校军衔。

简介

1973年12月入伍,历任三军仪仗队战士、班长、排长、连长、中队长、副大队长、大队长、师长、副参谋长等职。程志强,曾以刚劲、优美的军姿被誉为"天下第一兵"。现为玉泉山书画院院长、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北京化工大学名誉校长、现代管理大学皇家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程志强
程志强.jpg
出生 1955年3月9日
山西省永济市
国籍 中国
别名 老程、程大队、程大哥、程参谋长
职业 书画家、军人、词作家、导演

人物生平

程志强,男,中共党员,1955年3月出生在山西省永济市,党员,研究生学历,大校军衔。1973年12月入伍,历任三军仪仗队战士、班长、排长、连长、中队长、副大队长、大队长、师长、副参谋长等职。他是新中国成立35周年国庆首都阅兵擎旗手。在30年仪仗生涯中,出色完成香港、澳门回归交接仪式升旗等任务。2008年8月指导参演官兵出色完成奥运会开幕式《击缶而歌》表演任务。2009年担任国庆60周年大阅兵徒手方队阅兵副总指挥,出色地完成了阅兵任务。他带领的三军仪仗队被中央军委授予"军旅标兵"荣誉称号。他个人被中组部评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9次,14次被评为优秀党员。[1]

他身材高大,英俊魁梧,嗓门洪亮,目光炯炯。程志强站在面前,一种英武之气袭来,让你心生敬畏。好在作为山西运城老乡,与他的谈话变得随意,渐渐地一个有血有肉的河东男人跃然纸上。程志强,曾以刚劲、优美的军姿被誉为"天下第一兵"。作为一名仪仗队战士,他用自己矫健的正步给祖国的尊严平添了别样的色彩。

仪仗之神

说程志强是仪仗之神,不是吹嘘。这里的神更多的是神奇和神气。26年的仪仗生涯,他担任了8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仪仗队执行队长。参加组织了1356次国家重大庆典和迎宾仪式,他带领的部队已先后接受了100多个国家元首及军队高级将领的检阅。在小学第一册的课本上,有一张张粗犷的面孔,那张面孔的正面标着"解放军"三个字,在孩童眼里,"解放军"就是他的替身。[2]

每当一次次高举着鲜艳的军旗受阅,迈着雄健的步伐向国宾报告。程志强说他感到了无比的激动和自豪,因为此刻的他不再是自己的个体,而是国家的象征。尤其是1984年国庆35周年阅兵典礼,军旗手程志强第一个迈着矫健的步伐进入天安门广场,成为他刻骨铭心的记忆。在分列式中,他必须以991步正步走743.25米的天安门广场,以每分钟116步的速度,要求8分33秒走完。当他踏下最后1步,电子秒表显示的时间正好是8分33秒。这就是中国的军旗手,世界第一流!从此他荣获了"天下第一兵"的桂冠。可有谁知道,这是作为预选军旗手的程志强在阅兵前进行了9个月的强化训练的结果。步速,以秒计算,分秒不误;步幅,以毫米衡量,毫厘不差。他头顶烈日骄阳,面迎雷电暴雨,攥烂了3根旗杆,流出了成吨汗水,走完了一半"长征"路,穿破了8双鞋底加厚1公分的特殊训练鞋……

在仪仗队里,官兵们把程志强称之为老模范、老标兵、老第一。他的"十子训练法":身体上挺顶帽子,纠正军姿照镜子,踢腿慢绑沙袋子,练习摆臂拉绳子,练军姿贴墙根子,脚尖上 翘压脚面子,脚腕无力踢石子,腰不当家别棍子,量步幅用尺子,头型不正别针子。成了仪仗队的训练标准。而谁能想到,程志强刚入伍时,由于多年在农村干农活,走山路,背有点儿驼,两条腿也有些"罗圈",两只脚呈"八字形"。有一位老兵曾断言:"程志强根本不是仪仗兵的料,只能上农场而不能上表演场。"也许为了争这一口气,为了当一名合格的仪仗兵,为了在异国总统面前笔挺站立。程志强睡觉时,就用背包绳把两腿捆在一起,矫正"罗圈"腿;为了治驼背,他10年睡觉没枕过枕头,还特制了一块小木板插在腰里,练挺胸抬头。为了练好军姿,他经常独自一个人贴墙根练站立、练腰板。就这样程志强练就了站立四五个小时纹丝不动;行注目礼四五分钟不眨眼;走正步踢腿生风,落地砸坑的过硬本领。

有人计算过程志强所踢的正步加起来相当于走了10个两万五千里长征。这个性格倔强视"仪仗事业重于生命,祖国荣誉高于一切"的河东男人用自己的行动为自己做了注解,为祖国赢得了尊严。

回归之威

1997年,注定是让世界铭记的年份。那一年香港回归祖国。当五星红旗伴随着国歌冉冉升到香港的上空,全世界的华人沸腾了。此刻,作为香港政权交接升旗仪式总指挥的程志强却如释重负般地平静了下来。

香港回归祖国,是中华民族的百年盛事。程志强其实当时正在经历甲亢的折磨,但为了这个神圣的时刻,他拒绝了医生住院疗养的建议,拿了些药就投入了"战斗"。他七下香港,实地考察会场以及与英方谈判交接仪式的细节。英国人的傲慢与苛刻让程志强心中憋足了劲--一定要用中国军人的姿态去证明中国人民不仅站起来了,而且要站出民族的尊严和气节。英国人还撑着大英帝国的面子,丝毫不肯让步,6月30日23:59分属于英国,7月1日01秒属于中国。这就意味着留给升旗仪式的时间只有一分钟。根据香港会展中心场地的情况,司礼方队由陆海空三军各1名执行队长、3名旗手、12名护旗手,共40人组成。程志强从上千名仪仗兵中挑出50名精兵强将,亲自带队训练。他按照香港会展中心我军仪仗队的预定位置,在训练场上搭起主席台,进行摸拟训练。考虑到政权交接仪式是在凌晨举行,他们不仅白天训练,还特意增加从晚上10点30分到凌晨2时的夜间适应性训练。在艰苦的训练中,程志强患了病,低烧不止,拉肚子,有时一天拉20多次。但他始终坚持站在指挥台上组织训练,终于有一天,他因身体极度衰弱摔了下来,直摔得浑身是血,此事差点惊动了外交部和"上层领导"。程志强的脾气也变得非常暴躁,如今提起来,他都会露出惭愧的笑容。有一次,电话一直响,正在考虑方案的程志强终于忍不住了,他让勤务兵将电话砸了个粉碎,然后还自言自语地说:"我让你再响!",过后,他却不停地写检查,给同志们道歉。

1997年6月22日,程志强带队开赴香港,和英军仪仗队、香港警方进行合练、彩排,由程志强和英国皇家仪仗队执行教官温斯中校担任具体指挥,双方之间展开了一场无声的较量。双方仪仗队进入会展中心前,香港警察要进行例行的安全检查。中国仪仗队排着整齐的队伍一一通过检查。英国仪仗队则有的领着帽子,有的吃着苹果,有的歪提着枪支,拒绝接受检查,甚至拿枪托扎人。看到这一幕的香港传媒,发稿标题上这样报道:"中国仪仗队军容端正纪律严明,英国仪仗队纪律松散到处撒野"。排练中,温斯要求按英方的步子走,程志强义正辞严予以拒绝。最后,温斯发现还是中方的动作大方漂亮,就跟着中方的步调练起来。1997年6月30日晚11时42分,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正式开始。当司仪宣布中英双方仪仗队入场时,我军仪仗队以高昂的士气,威武的阵容,整齐的动作,按照预定的时间、路线和程序,干净漂亮地完成了入场动作,走出了国威军威,赢得了春潮般的掌声和欢呼声。7月1日零时,在中国军乐团指挥棒挥动的同一瞬间,国歌奏响,经过5000次训练的升旗手朱涛拉动旗绳,国旗随着雄壮的国歌匀速上升。零时46秒,国旗上升到8.28米高的旗杆顶端,国歌最后一个音符同时结束。而英国人的国旗却提前12秒降落下来。

五星红旗从此高高飘扬在东方之珠香港的上空,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在此刻扬眉吐气。交接仪式结束后,温斯中校将自己指挥仪仗队用的手杖送给程志强,还在铜牌上刻上了程志强的名字,表达他对中国仪仗兵的衷心钦佩。程志强回到北京,因过度劳累,高烧40度不退,体重一下降了50斤,住进了医院。

1999年,程志强担任澳门回归升旗仪式总策划、总指挥,将国威再次高扬! 当了大队长后,程志强把建设世界一流的仪仗队作为奋斗目标。尽管他已是师职干部、挂上了大校军衔,但仍坚持每天泡在教练场,言传身教。在他的精心培育下,仪仗大队官兵练就了一套"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的仪仗硬功。在程志强的带领下,三军仪仗队成为一支震撼世界的队伍,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回忆录中写到:"中国仪仗队是我看到的最出色的一支。"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说:"中国仪仗队堪称举世无双。"

随着国际交往的日趋频繁,仪仗司礼的改革成了程志强思考的内容。这个1米85个头的魁梧男人在此时显露出了他细致的一面。说到这里,需要补充的是,作为一个体现国家礼仪的队伍,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正步训练,每一个仪仗兵的一举一动,甚至一个眼神都需要透露出国家荣誉感和自豪感,以及神圣不可侵犯的霸气。程志强为了这个可下了不少功夫。他精通作词、作曲、书法、绘画、编舞,他说:"这些看似不着边际的艺术是赋予仪仗兵精髓不可或缺的,许多民族性格的因子就是通过这些元素而得以体现。"执行队长担负着仪仗司礼的现场组织指挥、向外国元首报告、陪同检阅等任务,要求身材高大、英俊魁梧,对嗓音和眼神也都有特殊的要求,向外国元首报告时,必须声音洪亮、字正腔圆,给人以气势、震撼和力量。为了练好嗓功,程志强常常一大早就跑到没人的地方吊嗓子,晚上怕影响别人休息,就在洗漱室把头埋在水盆里练吐气。为了练就一双会"说话"的眼睛,他经常抽空到戏剧学院向表演系的教师请教,并借来人物脸谱细心琢磨各种眼神,反复练习,使自己的眼神能够准确地向来自各种文化背景下的外国贵宾传递中国军人正直大度、善良友好、坚定自信的情感。作为执行队长--"向总统报告的人",程志强无数次地在外国元首面前展示出中国军人的尊严和伟岸。他负责组织三军仪仗队完成了包括迎接克林顿总统在内的500多次迎外司礼任务,次次万无一失。一次,非洲某国元首来访,他因担心自身安全,安排了五位身材高大的女侍卫紧随其后,把自己围了个严严实实,直到检阅前仍寸步不离。面对这种棘手的情形,程志强大步走上去,用磅礴的气势向他报告:"总统阁下,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列队完毕,请您检阅!"同时用眼神向元首示意:在社会主义中国,您可以不带侍卫随意访问。这位元首从程志强的口令和眼神里感受到了中国军人的尊严和自信,会意地点了点头,朝身后挥挥手,侍卫们当即退了下去,使检阅顺利地进行。

1985年以前,我国仪仗队在人员编成、列队方式等方面都是模仿前苏联的,检阅场上只进行检阅式,没有分列式。1986年,程志强受领了仪仗司礼改革的任务。他向外交部等许多单位请教,并广泛参考美、英、日等几十个国家的资料,设计出了一套比较科学合理的分列式方案,被中央军委和外交部一次性通过。从此,展现中国军人特有风采的托枪动作和正步行进表演的分列式出现在检阅场上。90年代初,国家决定给仪仗队更换新式礼服、换穿马靴,执行队长和分队长扎武装带、由佩用手枪改为佩用军刀。程志强又主动承担了为佩用军刀设计动作的任务。经过一个多月的摸索,他设计出了一套包括佩带、拔刀、刀入鞘、立刀、撇刀、举刀礼在内的一系列规范动作。结束了我军仪仗队没有军刀的历史。1992年2月4日,在迎接南非领袖曼德拉的仪式上,中国仪仗队潇洒利落地第一次使用了军刀礼,曼德拉高兴地举起紧握的右拳,情绪激昂地挥动着以示赞许。

常年走正步、练队列,程志强悉心记下了40多万字的训练心得和体会,有18篇论文在军内外刊物上发表。其中,他总结出的《队列四步教学法》在全军部队和院校进行了推广,石家庄陆军学院、国防科工委等单位都把他总结的《队列训练通俗教学法》印成教材,总参谋部委托八一电影制片厂根据这套教学法,拍摄成军教片《队列》,成为国庆50周年阅兵方队进行队列训练的经典教案。程志强带领官兵用汗水、苦水、血水,展示了祖国的形象、民族的尊严、我军的雄姿,赢得来华访问的世界各国领袖的盛赞。1992年春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签发命令,授予三军仪仗大队"军旅标兵"荣誉称号。

铁血之情

在永济老家,喝酒划拳常有人这样行令:古有关云长,今有程志强。老家人说这娃能耐,还说这娃实在。程志强对于家乡,对于长辈始终心怀感恩。他有一句很实在的话:"爱祖国首先爱故乡,爱故乡首先爱老娘,爱家庭首先爱老婆。"

但程志强提起自己的妻子却是眼含热泪。他说他并没有兑现了自己说的话。为了仪仗事业,他将儿女情长和天伦之乐搁下了。

在一份反映程志强的材料上,记载着这样几个数字:入伍27年,探家5次,共59天,按规定,程志强这些年应该享受正常休假24次,共695天。这就意味着他把其中的636天本来应该休假的时间用在了工作上。这些年他没有回家与父母过-个春节,结婚让妹妹代作新郎,4位亲人去世没回家。程志强熟悉仪仗队600名士兵的名字、基本情况,被士兵们称之"活电脑",他曾帮助283名退伍战士找到工作。[3]

社会职务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玉泉山书画院院长、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北京化工大学名誉校长、现代管理大学皇家艺术学院客座教授。

相关视频

程志强:天下第一兵、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玉泉山书画院院长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