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蚁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穴蚁蛉 |
中文学名:穴蚁蛉 拉丁学名:Myrmeleon (Morter) sagax (Walker) 别 称:沙牛、沙虱、沙猴、 地牯牛、地沙虫、倒退虫等 二名法:ant-lion 界:动物界 门: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纲:昆虫纲 Insecta 目:脉翅目 科:蚁蛉科 分布区域:广东等一些南方省区。 |
穴蚁蛉:蚁蛉科昆虫,为脉翅目、蚁蛉科。蚁蛉多属中或大型昆虫,形似蜻蜓。蝶角蛉类与其近似,但蚁蛉的触角较短,呈棒状,且尖端逐渐膨大并常稍弯,翅脉的翅痣下方均有一狭长的翅室,而蝶角蛉的触角很长,可与之区别。 [1]
穴蚁蛉形态特征
穴蚁蛉制造的“陷阱” 通体暗灰色或暗褐色,翅透明并密布网状翅脉。头部较小,但一对复眼发达并向两侧突出,口器为咀嚼式,腹部细长。成虫体长23~32mm,展翅52~67mm,静止状态时,两对翅自胸部背面向体后褶叠呈鱼脊状,覆盖体背直到腹部末端。
卵产于沙地或沙质土的疏松层表下约1cm处。卵粒椭圆形,长轴约1.8~2.0mm,卵呈现浅黄色或略带浅绿色,卵表粘裹着一薄层沙粒。
蚁蛉科幼虫通称蚁狮。体近似纺锤型,头和前胸较小,中后胸较发达,腹部肥大,体表生有着生刚毛的毛瘤。头扁平,前端有一对形如钳状的强大弯管,为一对由上下颚分别形成的颚管,称双刺吸式口器。腹部末端肛门特化成抽丝结茧的纺织器。个体大小因种和生长期而异,幼虫共分为3个龄期,一般1龄体长1~8mm,2龄为4~12mm,3龄为6~20mm。幼虫头部和胸部有色斑,本科幼虫这些色斑可用来区别种类。 为裸蛹,成熟幼虫在沙中结茧化蛹。茧为球形,丝质,浅灰白色,茧表面粘裹一层沙粒,茧壳较坚韧。直径约5 mm。
穴蚁蛉生物学习性
均为肉食性,本科穴蚁蛉等种类的幼虫生活在沙地或沙质松尘土的地表层下,将细纱或尘土筑造成一个漏斗状"陷阱"(Funnelshaped trap),将自身隐藏在"陷阱"底部沙内,以"守株待兔"的方式捕猎小型节肢动物(主要如蚂蚁)为食,当猎物误落其"陷阱",滚落"陷阱"底部时,立即从沙中伸出其强大的口器钳住猎物,拉入沙内吸食。有时猎物未被捕住,向上爬行企图逃离"陷阱",此时蚁狮即用其扁平的头顶和口器向上抛出沙子,将猎物击落"陷阱"底部而捕食之。蚁狮能捕食与其体积大小相近的猎物,捕食动作迅猛,一旦被其捕捉住就难逃脱,故美其名曰:蚁狮。
凡筑造"陷阱"种类的幼虫,其行动与众不同,不论是在筑造"陷阱"的活动时还是迁移时,都是向后倒退行走,故俗名多有"倒退虫"、"倒退狗子"、"缩缩虫"之称。如穴蚁蛉(Myrmeleon sagax)、泛穴蚁蛉(M. formicarius)、中华东蚁蛉(Euroleon sinicus)、三峡东蚁蛉(E. sanxianus)等。另有一些种类虽栖息在沙尘地表下,但不筑造"陷阱",如追击大蚁蛉(Heoclisis japonica),只是静伏在沙尘地表下隐藏,当感觉到有猎物爬行经过时,即迅速从沙中向前冲出追捕,捉到猎物后,立即将猎物拖入沙中吸食。还有些种类栖息在树皮缝间或地表苔藓上,其体色与栖息环境相近似,静伏不动则不易被发现,它们以伏击方式捕猎近身而过的节肢动物为食,如褐纹树蚁蛉(Dendroleon pantherinus)的幼虫。蚁狮将消化液(为一种对节肢动物有毒性的消化酶)注入猎物体内,猎物一般在10秒钟左右即被麻痹而就范,进行体外消化,再吸取猎物体内被消化可利用的营养物质。因此摄取的养料含残渣极少,而不必经常排粪,其肛门已特化成纺绩器,与消化道不通,整个幼虫期不排粪,全部积留在中肠后段,待至发育成虫羽化后排出体外。因此叫"宿便"。
由于是以"守株待兔"的觅食方式获得食物,形成了具有长时间忍耐饥饿的能力。据中山大学昆虫学研究所以穴蚁蛉(M. sagax)3龄幼虫耐饥试验的结果,完全不供给食物,历时113天,存活率达94.29%;历时121天累计死亡率为28.57%;历时136天,存活率达71.43%,足见蚁狮的耐饥能力非凡。 3龄幼虫在结茧前夕停止取食,迁移至沙地较深层或边界处,有利于附着结茧且隐蔽安全。完成抽丝结茧后,先蜕掉末龄幼虫皮而后化蛹,蛹期一般21天左右。
羽化前由其裸蛹咬破茧壳,从茧壳内爬出并钻出沙层半身,随后即蜕皮羽化。蜕下的蛹皮留在茧破口处或沙地表,蛹皮灰色半透明,其前顶端有一对"角",形如牛、羊头。 成虫在深夜羽化,完成羽化展翅后,首先是将幼虫期积存在体内的一大粒粪便(称为"宿便")排出体外,宿便由幼虫期中肠后段包裹而成,为灰褐色,表面光滑坚硬,长约3~4mm。
成虫为夜行性昆虫,白天静伏于林间树枝或近山洞灌木草丛中,夜间飞出觅食和交尾产卵。其成虫亦为肉食性,捕食夜间飞翔活动的小型昆虫。蚁蛉成虫羽化后,需要一段时间补充营养,性腺才能完成发育,称为产卵前期。穴蚁蛉(M. sagax)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产卵前期为7~11天。
中山大学昆虫学研究所将室内羽化饲养至性成熟的穴蚁蛉,投放于模拟生境的室外大型网室,于1990年6月上旬,首先成功地观察到蚁蛉交尾行为,交尾在夜间10时前后,交尾持续时间约为半小时左右。在诱集成虫产卵的沙盘中出现产卵陷凹,从中获得蛉卵,并孵化出大量幼虫。在此之前,未见国内外有此类成功的报导。雌成虫在夜间8时以后,由栖息地飞往适于产卵的环境地产卵(如沙滩、沙质地或岩洞边缘松沙尘土处),卵产到距地表以下5~10mm深处。 根据活体剖检所知,每雌怀卵200粒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