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約翰·伊雲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報佳音書店 的圖片

約翰·伊雲士(John Evans),英國來華傳教士。1832年12月,倫敦會任命伊雲士為恆河外方傳道會中文部的傳教士,並派其前往馬六甲。1834年5月,伊雲士先生接替湯雅各牧師成為英華書院的校長。後因感染霍亂而不幸身亡。伊雲士先生主編了一份刊物《定期雜聞錄與少年進德錄》,另外其主要文章有《1834年英華書院報告》等。

傳教士亦作宣教師或宣教士(英語:Missionary),是堅定地信仰宗教,並且遠行向不信仰宗教的人們傳播宗教的修道者。雖然有些宗教,如日本神道教[1],很少會到處傳播自己的信仰,但是有很多宗教用傳教士來擴散它的影響,例如伊斯蘭教與基督宗教。

雖然任何宗教都可能送出傳教士,一般傳教士這個詞是指基督宗教的宣教師。實際上佛教是最早大規模傳教的宗教,沿着絲綢之路[2]送出它的信仰。在英語中,「missionary」指被派遣到遠方傳教的人,漢語也譯作宣教士,而Preacher一詞則指在人群中進行講道的傳道人。

人物生平

約翰·伊雲士在英國教了很多年書,他培養的學生許多進入了劍橋或牛津大學學習,他曾經教授過古典文學、數學、 希伯來文以及阿拉伯語。

1832年12月14日, 倫敦會在赫特福德郡任命伊雲士為恆河外方傳道會中文部的傳教士,並派其前往馬六甲。

1833年3月13日,伊雲士同妻兒一起乘坐駛往新加坡的「埃瑪號」(Emma)從格雷夫森德起程前往馬六甲,7月7日船抵 巴達維亞。他們在此逗留了一個星期,拜會了麥都思,然後繼續前往新加坡,23日抵達該地後轉乘「福斯號」(Forth),8月8日到達 馬六甲。

1834年5月1日,伊雲士先生接替湯雅各牧師成為英華書院的校長。

1840年伊雲士因健康原因必須換生活環境,於是她在秋天離開了馬六甲,11 月5日抵達倫敦。11月28日,伊雲士應召別去看望住在馬六甲附近因感染霍亂而處於彌留之際的休斯牧師(Rev. J. Hughes)時,不幸傳染上這一疾病,病發後不到5小時便不治身亡。

個人作品

英文

1.Report of the Anglo Chinese College,for the vear 1834 (《1834年英華書院報告》)

2.The Periodical Miscellany and Juvenile Instructor(《定期雜聞錄與少年進德錄》),8開本;馬六甲。這是伊雲士先生主編的一份刊物,每期24頁,1836年6月創刊,每月5日出版, 出至次年,編者意在使其成為《印支搜聞》(參見 米憐作品第24號)的延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