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芬河滩头鱼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绥芬河滩头鱼是一种珍贵的鱼,学名亚细亚陆鱼,俗称金滩头、银滩头、黑滩头、大红线、小红线、三块鱼、高丽细鳞,隶属鲤形目、鲤科,冷温性江海洄游鱼类,是黑龙江绥芬河的一大名产。
生活习性
绥芬河滩头鱼生活在沿海水深约5米的咸淡水交汇处,栖息于水体的中下层,遇惊吓时,常跃出水面。具洄游习性,产卵时溯河而上,溯河距离最远不超过250千米;亲鱼产卵后随即返回海区,新生仔鱼在河湾育肥,到秋末降河人海,也有的新生仔鱼在河湾越冬,到翌年春季江河解冻之后才进入海洋。 绥芬河滩头鱼属于杂食性鱼类,体长10厘米以下的个体摄食轮虫、枝角类、桡足类;体长10厘米以上的个体,在海洋时,主要摄食底栖无脊椎动物,在江河时,摄食寡毛类、枝角类、桡足类、虾类、蟹类、田螺类、摇蚊幼虫、蜉蝣和金藻、甲藻、硅藻等。摄食种类随季节而变化,夏季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冬季以植物性饵料为主。
繁殖规律
雄鱼2龄、雌鱼3龄达性成熟,平均怀卵量3万粒。产卵期在4~5月,期间水温10~17℃。在绥芬河,4月中旬解冻不久,第一批产卵群体即溯河而上,其个体小,数量多,体色鲜红,称“金滩头”;第二批产卵群体于5月上旬溯河,其个体稍大,数量极少,体色较浅,称“银滩头”;第三批产卵群体于5月中下旬溯河,其个体大,数量多,体色较暗,称“黑滩头”,为主要产卵群体。产卵时,结成大群游到水深约50厘米的江边滩头(因此得名),期间雄鱼追逐雌鱼,雄雌鱼翻腾窜跃,浪花四溅,延绵可达百米。受精卵黏附在河底的石砾上孵化,受精卵的胚体在水温16℃的孵化条件下,约6天后变态为仔鱼并脱膜,这时体长7~8毫米。初孵仔鱼在7天后开始摄食。
相关传说
关于滩头鱼,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从前龙王的一个公主看上了一个勤劳正直的渔夫,她变成一个美丽的姑娘与渔夫相亲相爱,帮助渔夫撒网捕鱼。二人成亲后,日子过得很美满。有一天,龙王知道了此事,大发雷霆,将公主捉回了龙宫。可是公主与渔夫生的3个女孩却总想父亲,就央求祖父龙王开恩让她们出宫看望父亲。龙王无奈,只好答应她们每年每人去一次,看完就回来,孩子们非常高兴。龙王怕她们不回来,就将她们分别幻化成三种颜色的鱼,永远不能变成人。三个孩子没有留下来的办法,只好分别来到滩头看望父亲。看完便按时回到大海龙宫去了。这便是绥芬河滩头鱼有三色条纹并分三批从海里游来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