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老砦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老砦镇是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辖镇,位于山东省西南部,鱼台县东部,是鱼台县的东大门,鲁苏边界的门户。行政区域面积47.9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8167人(2017年) ,辖28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老北村。

1944年成立老砦区,1962年为老砦人民公社,1984年改乡,2010年6月撤乡建镇。

老砦镇地处平原,主要河流有京杭运河、姚楼河、复新河、苏鲁边河等。煤炭资源丰富,山东省岱庄生建煤矿湖西矿井、鱼台双合煤矿以及鱼台县湖西工业园区坐落境内。老砦镇农业产业发达,是农业强镇、水产大镇,主产小麦、水稻,水产以河蟹、龙虾、良种鱼类为主。348省道、滨湖大道穿境而过。2015年,老砦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8.95亿元,财政收入2.23亿元。[1]

历史沿革

六七千年前,东夷太昊部族在此聚居。

西周时期,老砦一带属极国。

春秋时期,属鲁国宁母邑。

战国时期,先属宋国方与邑,后属魏国方与郡。

秦朝,属薛郡湖陵县。

西汉至东晋时期,老砦属山阳郡湖陵县(后改称胡陆县)。

南朝宋时期,老砦改属高平县(一说方与县)。

隋开皇十六年(596年),老砦属方与县(762年改称鱼台县)。

元至元二年(1265年),鱼台并入金乡县,老砦属金乡。三年后恢复鱼台县。

清咸丰年间(1850-1861年),此地黄水退后,曾为一片荒野,当时有一古老高台,从巨野邢海迁来几户人家在此居住。后又陆续迁来郓城、巨野流民定居,为安全筑一土砦("砦"即"寨"),故名"老砦"。

民国初年,设置人和乡。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老砦属鱼台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七区。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第七区改为老砦区。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撤销老砦区,并入谷亭区。

1952年,从谷亭区析出,恢复老砦区建制。1956年,金乡、鱼台两县合并,撤销老砦区,并入谷亭区,隶属金乡县。1958年3月,撤区并乡,老砦又从谷亭区分出,设立老砦乡。8月,撤销老砦乡,并入谷亭人民公社。

1962年5月,老砦又从谷亭人民公社分出,成立老砦人民公社。1964年,金鱼分县,恢复鱼台县建制,老砦人民公社复属鱼台县。

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改老砦乡。

2010年6月,撤销老砦乡,设立老砦镇。[2]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老砦镇驻地位于东经116.77°,北纬36.02°,该镇地处鱼台县的最东端,微山湖西岸,两省(山东省、江苏省)四县(鱼台县、微山县、沛县、丰县)的结合部,[7] 北枕昭阳湖,东邻江苏省沛县,南依苏鲁边河与丰县毗邻,西隔复兴河与谷亭街道办事处相望。 镇域东西最大距离11600米,南北最大距离9600米,总面积52.35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老砦镇为平原地域,地势平坦,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20米。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南部为黄沙土,北为红淤土。

地质

老砦地区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属华北陆台组成部分,处于尼山凸起西部凹陷区。境内无基岩显露,整合覆盖新生界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二迭系至石炭系有煤系地层,在下第三系含岩盐底层。第四系陆相沉积堆积较厚,375~400米之间多为砾石、沙、粘土。主要岩性为粘土、亚粘土。

由于受燕山运动的影响,境内断层较发育。孙氏店断层经过境内许楼、晁庄、仁和等村。

气候

老砦镇属暖温带季风区中的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集中,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干冷少雪。

老砦多年平均气温12.8℃,平均气温年较差30.3℃。生长期年平均206天,无霜期年平均192天,最长218天,最短167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647.6小时,年总辐射127.4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276天。年平均降水量585毫米,极端年最大降水量1121.6毫米,极端年最少降水量247.6毫米。[3]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老砦镇境内矿产资源主要为煤炭,截至20世纪90年代,可采储量为1.2亿吨,集中分布在东北部一带。此外还有铁、钾盐、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

水资源

老砦境内地下水资源可利用量为1384.4万立方米。

生物资源

老砦境内有植物种类200余种,其中各种树木87种,用材树木主要有泡桐、毛白杨、刺槐等;经济林木主要有苹果、梨、桃、枣等;中药材主要有坤草、车前子、蒲黄、莲蕊、藕节、水蛭、芡实等40余种。野生动物约53种,其中兽类7种,如狐狸、刺猬、獾等。鸟类约15种,如乌鸦、喜鹊、杜鹃、麻雀等。爬行、两栖类5种,如蛇、蜥蜴、青蛙等。鱼类17种,有鲤鱼、草鱼、赤眼鳟、鲢鱼、鲫鱼、泥鳅、鲶鱼、乌鳢、黄鳝等。昆虫9种,有蜻蜓、螳螂、蟋蟀、冀地鳖等。

人口民族

2012年末,老砦镇辖区总人口3210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215人,城镇化率32.13%。

总人口中,男性17334人,占54%;女性14766人,占46%;90岁以上老人占1%;80-89岁老人占6%;70-79岁老人占8%;60-69占15% ;处于老龄化状态。

2012年人口出生率10.6‰,死亡率5.9‰,自然增长率4.7‰。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14人。

建国前,境内仅有汉、回两个民族。建国后因婚姻或工作关系有满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迁入。[4]

经济

综述

2012年,老砦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21亿元,与2011年同比增长8.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亿元,与2011年同比增长60%,实现财政总收入1348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2259万元,与2011年同比增长41.5%;国税累积完成254万元,与2011年同比增长36.9% ;地税累积完成2005万元,与2011年同比增长45.7%。

第一产业

老砦镇农业产业发达,以小麦、水稻良种培育为主导农业。养殖以肉羊、猪为主,水产以河蟹、龙虾、良种鱼类为主。现代特色农业形成了以后姚、前六、东里西、晁庄为中心的特色水产养殖园区,以边庄、许楼、西城西为中心的小麦、水稻良种特色培育基地,以刘砦、王庄、许楼、西城西村养鸡示范园区和以位庄、四合、义和、老东养猪示范园区。

2012年,老砦镇耕地面积3.54万亩,人均耕地1.1亩,全部为水浇地,以种植水稻、小麦为主。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33216万元,比2011年增长1.2%。2012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655.2公顷,总产3.62万吨;瓜菜30公顷,总产0.0981万吨;棉花30公顷,总产0.0096吨;种植业产值11261万元。全年造林16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33.1%,林果总产93吨;林业产值1358万元。年末大牲畜存栏43头,猪存栏2.74万头,羊存栏0.87万只,家禽存栏10.7万只,畜牧业总产值5872万元。水产品总量9017吨,渔业总产值12753.1万元。农业机械总动力达8万千瓦。

第二产业

老砦镇依托湖西矿井和双合煤矿,重点规划两大项目的上下游产业链项目以及其他相关产业,建设5000亩的集煤炭精洗、煤化工、煤电碱、热电、煤机服务等为一体的鱼台县湖西工业园区,将老砦打造成济宁市重要的煤化工基地。

2012年老砦镇工业总产值18.6亿元,实现利税21600万元,比2011年增长41.7%。固定资产投资过亿元项目3个:总投资8亿元的山东省岱庄生建煤矿湖西矿井、总投资10亿元的双合煤矿和总投资3.2亿元的新东化工项目。

第三产业

2012年,老砦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 3.21亿元,与2011年相比增长11.59%;共有商业网点235个,职工746人;城乡集贸市场2个,年成交额0.8亿元。2012年末境内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2.8亿元,与2011年同比增长11%;各项贷款余额1.2亿元,与2011年同比增长15%。[5]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老砦镇举办有春节群众文艺晚会、元宵节群众文艺汇演和广场舞大赛,28个村都组建了自己的文化队伍,每逢重大节假日适时组织各村文艺队伍进行文艺汇演。 2012年末该镇有镇文化站1处,村级文化活动中心28处,各类文化专业户30户,各类图书室20个,藏书10余万册。

教育事业

截至2012年末,老砦镇有幼儿园10所,在园幼儿1000人,专任教师60人;小学5所,在校学生1700人,专任教师128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初中在校学生3100人,专任教师8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教育经费开支1400万元。

卫生事业

2012年末老砦镇有镇级医疗卫生机构1个(鱼台县第三人民医院),门诊部(所)18个;有床位90张,固定资产总值36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46名,其中执业医师15人,执业助理医师14人,注册护士27人。28个村村民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

体育事业

2012年末老砦镇有学校体育场6个,85.5%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3%。

广播电视

截至2012年,老砦镇有广播电视台1处,有线电视用户7280户,入户率98.8%。

社会保障

2012年,老砦镇投资220万元新建了220平方米的民生服务大厅和1000平方米计生服务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参保人员因病赔付率达到100%,五保供养率达到100%,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发放农村低保33.5万元,五保户供养9.2万元,优抚支出23.4万元,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47户;投资20万元对敬老院进行了改扩建。[6]

交通运输

公路

枣曹线省道贯穿老砦镇境内。

1988年建成老砦客运点,日发客运汽车50班次,日均容量890余人次。

2007年实施村村通工程,境内行政村都通了水泥路。

水路

京杭大运河依傍而过,港口建有复兴河老砦作业区。千吨级船舶可直达苏杭。

铁路

老龙铁路(鱼台老砦至沛县龙固)筹建中。

邮政通信

2012年末,老砦镇有邮政局1处,邮政代办所28处。报纸、杂志累计期发行1.3万份。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28个,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为63.2%,互联网用户普及率为30.1%。

城镇建设

老砦镇的小城镇建设以"两矿一区"为依托,通过产业聚集带动镇驻地发展。规划建设工业区、商业区、居住区、行政服务区来完善驻地功能,建设鱼台经济次中心。

2012年老砦镇新修村级道路5800余米,镇区主要道路两侧铺设排水管道4600米,安装了路灯342盏,2012年末镇驻地有花坛3个,绿化面积2000平方米,绿化街道3200余米。2013年全面完成道路硬化,2014年该镇对28个行政村进行了绿化、亮化、美化,所有村庄都建设一处健身文化广场,镇驻地建设一处大型中心文化广场。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方面,启动了独山社区(压煤搬迁)和许楼社区的新型社区建设。

水利设施

建国前老砦属于荒湖涝洼,十年九灾。1965年实行稻改以来,老砦进行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旱涝保收的水利网络。

截至2012年底,老砦镇共有排灌站15处,灌溉站22处,共37处站,担负着老砦镇28个行政村和部队农场共4万多亩排灌任务。37处站共有机房93间、管理房97间;水利站楼房16间、瓦房14间;变压器24台4350(KVA);69面电盘;70型水泵27台、50型水泵21台、30型水泵23台共71台水泵;80电机24台、55电机21台、30电机23台共3800(KW);共有职工133人。

地方文化

民情风俗

老砦镇团民聚居,约占全镇总人口的80%,多是1855年因黄河泛滥从郓城、巨野迁来,在此结棚垦荒,持械自卫,历史上形成了"魏团"和"任团"两个团。1860年后,团民与逃荒后返回家乡的本地土著居民产生诉讼、械斗等冲突,挖沟隔离,相互敌视,不相来往。随着时间的推移与观念的转变,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关系逐渐和解,改革开放后双方隔阂消失。

老砦团民与故居老家的关系十分密切,其风土人情、生活习俗、方言俚语等有其独特之处,与郓城、巨野老家几乎完全相同。清代成团立村时,有的为寄托对家乡的怀念,特取用老家原村名作为新村庄的名称。

方言

因老砦居民绝大多数是外地迁民,且历史上与周围土著居民互不往来,保留了巨野老家方言的特点,故老砦话与鱼台县内其他各地方言差异较大。

老砦话分尖团,其中有些合口字今读洪音,鱼台县内其他各地不分尖团,相应的一些字今读细音;老砦话分平翘舌,鱼台其他各地不分;s声母拼合口呼字读音老砦多读f声母,例如"说"念"fo",而鱼台县其他各地读sh声母;"娘"、"猫"等字,老砦话读阴平(第一声),鱼台其他各地读阳平(第二声);老砦称"父亲"为"爹",鱼台其他地区叫"达达";老砦称南瓜为"京瓜",鱼台其他各地叫"北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