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聊斋志异·张老相公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聊斋志异·张老相公出自《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艺术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之巅峰。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志异,有记录奇异事件的意思。 [1]

原文

张老相公,晋人[1]。适将嫁女,携眷至江南,躬市奁妆[2]。舟抵金山[3],张先渡江,嘱家人在舟,勿煿膻腥[4]。盖江中有鼋怪[5],闻香辄出,坏舟吞行人,为害已久。张去,家人忘之,炙肉舟中。忽巨浪覆舟,妻女皆没。 张回棹,悼恨欲死。

因登金山,谒寺僧,询鼋之异,将以仇鼋。僧闻之,骇言:“吾侪日与习近[6],惧为祸殃,惟神明奉之,祈勿怒;时斩牲牢[7], 投以半体[8],则跃吞而去。谁复能相仇哉!”张闻,顿思得计。便招铁工, 起炉山半,冶赤铁,重百余斤。审知所常伏处[9],使二三健男子,以大箝举投之。鼋跃出,疾吞而下。少时,波涌如山。顷之浪息,则鼋死已浮水上矣。 行旅寺僧并快之,建张老相公祠,肖像其中,以为水神,祷之辄应

翻译

有个张老相公,是山西人。因女儿将要出嫁,就携带家眷到江南去,亲自为女儿置办嫁妆。船到金山时,张老相公欲先过江,嘱咐家人在船上切莫煎炒有腥膻气味的鱼肉。因为江中有只大鼋作怪,它闻到香味就要出来毁船吞人,在这里已经为害很久了。

张老相公走了以后,家人忘记了他的嘱咐,在船上烤肉。忽然,江中巨浪滔天把船打翻,张老相公的妻女等人全落水沉没。张老相公乘小船回到大船停靠的地方,不见妻子女儿,痛不欲生,恨不得立刻报仇。他登上金山,拜见了金山寺的和尚,打听鼋怪为害的情况,想除鼋报仇。僧人听了非常害怕,惊讶地说:“我们整年整月住在它的近处,怕遭到祸害,只好将它当神仙供奉,祈祷它不要发怒。经常屠猪宰羊,半只半只地投入江中,鼋即跃出吞食而去。谁敢与它作对啊!”

张老相公听后,立刻想出一个报仇的计谋。他找来几个铁匠,在金山的半腰处安起炉灶,炼成一块百余斤重的大铁块。问清了大鼋常出没的地方,叫几个身强力壮的男子汉,用大铁钳举起铁块投向江中。鼋跃出,疾吞而下。一会儿,江上波涌如山,顷刻又浪息波平,那大鼋的尸体已浮上水面。过往的商客和金山寺的僧人都为之欢快,修建了张老相公祠,在祠内悬挂了张老相公的像,并把他当做水神供奉。人们向他祈祷,都很灵验。

注释

[1]晋:地名。春秋时期诸侯国,地当今山西一带。因以为山西省的简称。 [2]躬市奁(lián 联)妆:亲自购买嫁妆。奁,古时盛梳妆用品的匣子。 奁妆,即妆奁、嫁妆。 [3] 金山:山名。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原孤耸江中,自清末渐与南 岸相接。山上有寺,即金山江天寺,简称金山寺。 [4]煿(bó伯):煎炒。 [5]鼋(yuán 元):大鳖,俗称“癞头鼋”。 [6]吾侪(chái 柴):吾辈, 我们这些人。侪,辈。 [7]牲牢:古时祭祀用牛、羊、豕,色纯曰“牺”,体全为“牲”;牛、 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只用羊、豕,称“少牢”。时斩牲牢,谓经常 杀牲作祭品。 [8]投以半体:即以牲体之半投入水中。 [9]审知:察知。

赏析

《张老相公》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文章篇幅短小,情节悲壮,讲述了张老相公报仇心切、杀掉鼋怪的事情,他胆大心细、不畏强暴,敢于破除迷信、挑战凶险,其崇高精神,让人们感戴万分。本书类似描写人物对抗强权的篇章不少,是我国文学宝库的一朵奇葩,值得我们细细品味。[2]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代小说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淄川(今山东淄博)人。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书香世家,但功名不显。父蒲弃学经商,然广读经史,学识渊博。 蒲松龄19岁时,以县、府、道三个第一考取秀才,颇有文名,但以后屡试不中。20岁时,与同乡学友王鹿瞻、李希梅、张笃庆等人结“郢中诗社”。后家贫,应邀到李希梅家读书。31~32岁时,应同邑进士新任宝应知县、好友孙蕙邀请,到江苏扬州府宝应县做幕宾。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离乡南游,对其创作具有重要意义。南方的自然山水风俗民情官场的腐败、人民的痛苦,他都深有体验。还结交了一些南方下层歌女。北归后,以到缙绅家设馆为生,主人家藏书丰富,使他得以广泛涉猎。71岁撤帐归家,过了一段饮酒作诗、闲暇自娱的生活。一生热衷科举,却不得志,72岁时才补了一个岁贡生,因此对科举制度的不合理深有体验。 加之自幼喜欢民间文学,广泛搜集精怪鬼魅奇闻异事,吸取创作营养,熔铸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出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现实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理想。除《聊斋志异》外,还有文集4卷,诗集6卷;杂著《省身语录》、《怀刑录》等多种;戏曲3种,通俗俚曲14种。今人搜集编定为《蒲松龄集》。[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