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志異·張老相公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聊齋志異·張老相公出自《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短篇小說集。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題材廣泛,內容豐富,藝術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文言短篇小說之巔峰。聊齋,是蒲松齡的書屋名;誌異,有記錄奇異事件的意思。 [1]
原文
張老相公,晉人[1]。適將嫁女,攜眷至江南,躬市奩妝[2]。舟抵金山[3],張先渡江,囑家人在舟,勿煿膻腥[4]。蓋江中有黿怪[5],聞香輒出,壞舟吞行人,為害已久。張去,家人忘之,炙肉舟中。忽巨浪覆舟,妻女皆沒。 張回棹,悼恨欲死。
因登金山,謁寺僧,詢黿之異,將以仇黿。僧聞之,駭言:「吾儕日與習近[6],懼為禍殃,惟神明奉之,祈勿怒;時斬牲牢[7], 投以半體[8],則躍吞而去。誰復能相仇哉!」張聞,頓思得計。便招鐵工, 起爐山半,冶赤鐵,重百餘斤。審知所常伏處[9],使二三健男子,以大箝舉投之。黿躍出,疾吞而下。少時,波涌如山。頃之浪息,則黿死已浮水上矣。 行旅寺僧並快之,建張老相公祠,肖像其中,以為水神,禱之輒應。
翻譯
有個張老相公,是山西人。因女兒將要出嫁,就攜帶家眷到江南去,親自為女兒置辦嫁妝。船到金山時,張老相公欲先過江,囑咐家人在船上切莫煎炒有腥膻氣味的魚肉。因為江中有隻大黿作怪,它聞到香味就要出來毀船吞人,在這裡已經為害很久了。
張老相公走了以後,家人忘記了他的囑咐,在船上烤肉。忽然,江中巨浪滔天把船打翻,張老相公的妻女等人全落水沉沒。張老相公乘小船回到大船停靠的地方,不見妻子女兒,痛不欲生,恨不得立刻報仇。他登上金山,拜見了金山寺的和尚,打聽黿怪為害的情況,想除黿報仇。僧人聽了非常害怕,驚訝地說:「我們整年整月住在它的近處,怕遭到禍害,只好將它當神仙供奉,祈禱它不要發怒。經常屠豬宰羊,半隻半隻地投入江中,黿即躍出吞食而去。誰敢與它作對啊!」
張老相公聽後,立刻想出一個報仇的計謀。他找來幾個鐵匠,在金山的半腰處安起爐灶,煉成一塊百餘斤重的大鐵塊。問清了大黿常出沒的地方,叫幾個身強力壯的男子漢,用大鐵鉗舉起鐵塊投向江中。黿躍出,疾吞而下。一會兒,江上波涌如山,頃刻又浪息波平,那大黿的屍體已浮上水面。過往的商客和金山寺的僧人都為之歡快,修建了張老相公祠,在祠內懸掛了張老相公的像,並把他當做水神供奉。人們向他祈禱,都很靈驗。
注釋
[1]晉:地名。春秋時期諸侯國,地當今山西一帶。因以為山西省的簡稱。 [2]躬市奩(lián 聯)妝:親自購買嫁妝。奩,古時盛梳妝用品的匣子。 奩妝,即妝奩、嫁妝。 [3] 金山:山名。在今江蘇省鎮江市西北。原孤聳江中,自清末漸與南 岸相接。山上有寺,即金山江天寺,簡稱金山寺。 [4]煿(bó伯):煎炒。 [5]黿(yuán 元):大鱉,俗稱「癩頭黿」。 [6]吾儕(chái 柴):吾輩, 我們這些人。儕,輩。 [7]牲牢:古時祭祀用牛、羊、豕,色純曰「犧」,體全為「牲」;牛、 羊、豕三牲全備為「太牢」,只用羊、豕,稱「少牢」。時斬牲牢,謂經常 殺牲作祭品。 [8]投以半體:即以牲體之半投入水中。 [9]審知:察知。
賞析
《張老相公》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文章篇幅短小,情節悲壯,講述了張老相公報仇心切、殺掉黿怪的事情,他膽大心細、不畏強暴,敢於破除迷信、挑戰兇險,其崇高精神,讓人們感戴萬分。本書類似描寫人物對抗強權的篇章不少,是我國文學寶庫的一朵奇葩,值得我們細細品味。[2]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清代小說家,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淄川(今山東淄博)人。出身於一個逐漸敗落的地主家庭,書香世家,但功名不顯。父蒲棄學經商,然廣讀經史,學識淵博。 蒲松齡19歲時,以縣、府、道三個第一考取秀才,頗有文名,但以後屢試不中。20歲時,與同鄉學友王鹿瞻、李希梅、張篤慶等人結「郢中詩社」。後家貧,應邀到李希梅家讀書。31~32歲時,應同邑進士新任寶應知縣、好友孫蕙邀請,到江蘇揚州府寶應縣做幕賓。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離鄉南遊,對其創作具有重要意義。南方的自然山水、風俗民情、官場的腐敗、人民的痛苦,他都深有體驗。還結交了一些南方下層歌女。北歸後,以到縉紳家設館為生,主人家藏書豐富,使他得以廣泛涉獵。71歲撤帳歸家,過了一段飲酒作詩、閒暇自娛的生活。一生熱衷科舉,卻不得志,72歲時才補了一個歲貢生,因此對科舉制度的不合理深有體驗。 加之自幼喜歡民間文學,廣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聞異事,吸取創作營養,熔鑄進自己的生活體驗,創作出傑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現實生活,寄託了作者的理想。除《聊齋志異》外,還有文集4卷,詩集6卷;雜著《省身語錄》、《懷刑錄》等多種;戲曲3種,通俗俚曲14種。今人搜集編定為《蒲松齡集》。[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