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俞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此條目極大或完全地依賴於某個單一的來源。 (2020年6月) |
揭密真相的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視為專業意見。任何醫藥相關資訊,應諮詢專業人士。
膽俞穴, Dǎn shù(BL19),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屬足太陽膀胱經。膽之背俞穴。膽俞穴的位置:當第十胸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寬處。中醫認為刺激膽俞穴有治療膽囊炎、肝炎、風濕性關節炎、口苦、嘔吐、失眠等作用。
穴位含義
膽腑的陽熱風氣由此外輸膀胱經。
「膽俞穴」,「膽」,膽腑也。「俞」,輸也。膽俞名意指膽腑的陽熱風氣由此外輸膀胱經。
概況
【取穴】位於背部,當第十胸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寬處。取穴時,通常採用正坐或俯臥姿勢。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陽熱風氣。
【運行規律】外散之熱循膀胱經上行,冷降之液循膀胱經下行。
【功能作用】外散膽腑之熱。
作用功效
【功效應用】:疏肝利膽,清熱化濕
【主治病症】:主治肝、膽、胃、胸脅等疾患:如胸脅疼痛,脘腹脹滿,飲食不下,嘔吐膽汁,口苦舌干,咽痛,目黃,翻胃,噎膈,黃疸,頭痛振寒,骨蒸潮熱,驚悸不寐,虛勞失精,諸血症,脅痛,嘔吐,食不化,肺癆,驚悸,胸腹脹滿,肝炎,膽囊炎,胃炎,肋間神經痛,現代又多用膽俞穴治療肝炎,膽道蛔蟲症,食道狹窄,胸膜炎,淋巴結結核,潰瘍病,失眠,癔病,膽石症,高血壓等。
【配伍應用】:
膽俞穴配陽陵泉穴、太沖穴,有舒肝理氣和胃的作用,主治嘔吐,胃炎,膽道蛔蟲。
膽俞穴配日月穴,為俞募配穴法,有疏肝利膽,清熱除濕的作用,主治黃疸,膽囊炎。
膽俞穴配膏肓穴、三陰交穴,有養陰清熱健脾的作用,主治咽痛,肺癆,潮熱。
膽俞穴配伍肝俞穴,為治療肝膽病、消化道疾病的重要腧穴。
膽俞穴配陽陵泉穴、肝俞穴、至陽穴,治黃疸。
膽俞穴配內關穴、陽陵泉穴,治膽道蛔蟲病。
膽俞穴配肝俞穴、至陽穴、三陰交穴、足三里穴,治急性傳染性肝炎。
穴位療法
【針刺】膽俞穴,斜刺0.5-0.8寸。局部酸脹,針感可擴散至肋間。 不可深刺,以防造成氣胸。
【艾灸】艾炷灸3-7壯;或艾條灸5-15分鐘。
【按摩】用雙手拇指點壓膽俞穴,局部有酸、脹、麻感為佳,每分鐘100次,每日3次,可治膽經疾病[1]。
視頻
焦守上傳足太陽膀胱經《膽俞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