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陵泉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揭密真相的內容僅供參考,並不能視為專業意見。任何醫藥相關資訊,應諮詢專業人士。
陽陵泉穴 Yáng líng quán(GB34),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足少陽膽經。合(土)穴。八會穴之筋會。又名:筋會、陽陵、陽之陵泉;是足少陽之脈所入為合的合上穴,為筋之會穴。前人依其所在部位而命名(膽屬陽經,膝外側屬陽,腓骨小頭部似陵,陵前下方凹陷處經氣象流水入合深似泉,故名「陽陵泉」)陽陵泉穴的位置:小腿外側之腓骨小頭稍前凹陷中。中醫認為刺激陽陵泉穴有緩解治療膝臏腫痛,膕筋攣急,小腿麻木等作用。
穴位含義
膽經的地部水濕在此大量氣化。
1、陽陵泉穴。「陽」,陽氣也。「陵」,土堆也。「泉」,源源不斷也。該穴名意指膽經的地部經水在此大量氣化。本穴物質為膝陽關穴飛落下傳的經水及膽經膝下部經脈上行而至的陽熱之氣,二氣交會後,隨膽經上揚的脾土塵埃吸濕後沉降於地,膽經上部經脈落下的經水亦滲入脾土之中,脾土固化於穴周,脾土中的水濕則大量氣化,本穴如同脾土塵埃的堆積之場和脾氣的生髮之地,故名。陽陵名意與陽陵泉同。
2、筋會。「筋」,肝膽所主之風也。「會」,交會也。筋會名意指膽經的天部風氣在此匯合。本穴物質為膝陽關穴下傳的寒濕風氣和膽經膝以下各部上行的陽熱風氣,在本穴為匯合之狀,故名「筋會」。
3、膽經合。「合」,會合也。本穴為膽經氣血會合之處,故為膽經合穴。理同筋會名解。
4、本穴屬土。屬土,指本穴氣血運行變化表現同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為膽經上、下兩部的天部水濕風氣會合而成,在本穴為聚集之狀,表現出土的不動之義,故其屬土。
概況
【取穴】位於人體的膝蓋斜下方,小腿外側之腓骨小頭稍前凹陷中。(即:在小腿的外側,膝關節下方的外側有一個高點(腓骨小頭),從高點的前下方大概一寸左右有一個凹陷。)[1]。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天部的陽熱風氣和隨風氣上揚的脾土塵埃。
【運行規律】散熱吸濕後冷降歸地。
【功能作用】降濁除濕。
作用功效
【功效應用】具有舒肝利膽,強健腰膝的功效。
【主治病症】
主治膽、肝、下肢等疾患:如胸脅支滿,脅肋疼痛,嘔吐膽汁,寒熱往來,頭痛腰痛,半身不遂,膝股疼痛,下肢麻木,腳脛酸痛,筋攣,筋軟,筋痛,虛勞失精,小便不禁,遺尿,顏面浮腫,小兒驚風,脅痛,口苦,嘔吐,下肢痿痹,腳氣,黃疸,肩痛,膝髕腫痛
現代又用陽陵泉治療肝炎,膽囊炎,膽道蛔蟲症,高血壓,肋間神經痛,舞蹈病,坐骨神經痛,肩關節周圍炎,下肢疼痛,膝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炎,脅肋痛,便秘,膝腫痛,肝炎,膝關節炎,下肢癱瘓,踝扭傷,落枕,腰扭傷,臀部肌肉注射後疼痛,膽結石,膽絞痛,習慣性便秘等。
【配伍應用】
陽陵泉穴配環跳穴、風市穴、委中穴、懸鐘穴,有活血通絡,疏調經脈的作用, 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
陽陵泉穴配陰陵泉穴、中脘穴,有和胃理氣止痛的作用,主治脅肋痛。
陽陵泉穴配人中穴、中沖穴、太沖穴,有祛風鎮靜解痙的作用,主治小兒驚風。
穴位療法
【針刺】直刺1~1.5寸,局部酸脹感明顯
【灸法】艾炷灸5~7壯;或艾條灸10~15分鐘。
【按摩】按摩陽陵泉,能增加膽囊的運動和排空能力,減輕膽囊內壓力,緩解膽囊炎等症。
視頻
焦守廷上傳足少陽膽經《陽陵泉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