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足动物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腹足动物,软体动物门中物种最多的一个纲。蜗牛以及田螺、玉螺、骨螺等等各种各样的海生螺类都属于这个纲。腹足动物头部发达,具有一对或两对触角,一对眼。口腔内的齿舌极其发达,用于摄食、钻孔。足位于躯体的腹面,故有"腹足"一名。足一般用于爬行、游泳,有时借足的收缩而跳跃。有些种类在足的后端常分泌一个角质或钙质的口盖口盖一面平,一面拱凸或螺旋状,上有同心纹等。当遇敌、休眠或防止脱水时,口盖封闭壳口。[1]
定义
除极少数腹足数(如蛞蝓)没有外壳外,多具一枚外壳;外壳多呈螺旋形,失去对称性,是个体发育过程中躯体发生扭转的缘故。雌雄同体或异体,卵生。水生者用鳃呼吸,陆生种类的呼吸代之以外套膜表面,起肺作用。最早出现于早寒武纪,奥陶纪-石炭纪繁盛。
特点
- 身体明显分头,足,内脏囊三部分。内脏囊在发生期间经过旋转,使两侧发育不平衡成为左右不对称。
- 外套膜分泌形成的螺旋形贝壳一枚,故名单壳类,又称螺类。
- 足面(足底)广阔,因足常位于身体的腹侧,故又称腹足类。
- 头部发达,具1-2对触角。
- 口腔形成口球,内有齿舌,齿舌极发达,形态随种类而异,为分类主要依据之一。如田螺的齿式为2·1·1·1·2;即中央齿1枚,侧齿两侧各1枚,缘齿两侧各2枚。
- 心脏位于身体背侧。神经系统由脑、足、脏和胃肠神经节构成。脏神经节及其派生的神经排列不对称。
- 雌雄同体或异体。
螺体具有螺旋形的贝壳一个。贝壳常常分为螺旋部和体螺层。
螺层:贝壳每旋转一周叫一个螺层。
缝合线:每两个螺层间的界限为缝合线(螺纹),螺层数=缝合线+1。最上层螺顶端为壳顶。
壳高:壳顶到下唇的垂直距离。
螺旋部-壳口的最上缘到壳顶的部分。体螺层-为贝壳的最后一层,一般最大。
螺肋-螺层上常具有花纹,突起物等,螺肋便为其一,分纵肋和环棱(螺棱)。
壳口-为身体外伸的开口,壳口靠螺轴的一侧称轴唇,相对的一侧称外唇。靠近螺旋部的为上唇(最上方)。相对一侧为底唇。
壳高:从壳顶至壳底垂直线高。
壳宽:左右间最大距离为壳宽。
螺旋部高度:从壳顶至壳口以上为螺旋部高度。
壳口宽度:壳口外缘至内唇为壳口宽度。
壳口高度:从壳口上部至底部为壳口高度。
左螺旋、右螺旋的区分方法: 将壳顶向上,壳口向着观察者,壳口在螺旋(内唇)右侧即为右旋;如在左侧,则为左旋。绝大多数螺类是右旋螺。
腹足类足的后端分泌一个角质的或石灰质的薄片状保护物,称为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