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致敬我生命中的老師(李雨夏霏)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致敬我生命中的老師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致敬我生命中的老師》中國當代作家李雨夏霏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致敬我生命中的老師

在白銀市教育和文化戰線上,有這樣一位普通人,他以穩健的步伐,平生穿梭於這兩條戰線的陣地上,不忘初心,無私奉獻。先後書寫了那份值得深思和懷念的人生記憶,他,就是我中學時期的張維奎老師(校長),後來是我讀書和寫作的輔導老師。

他前二十年從事教育工作,後二十年從政文化事業。這個熟悉的名字,在更是多的學生和讀者心目中留下來了回味。說真的,我們的張老師便以其獨特的個人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功底,引領我們年輕的一代樹立遠大目標,實實在在做人做事。用創作的作品啟發引導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斷學習,努力做一個為社會為人民有用的人,這樣就贏得了我們廣泛的欽佩與尊敬。

他在教育和文化戰線拼搏了四十年,認認真真地不斷學習,與時俱進,吃苦耐勞,無私奉獻。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退休後,筆耕不輟,不斷學習和創作,在國家級刊物和網絡平台上,發表詩詞散文等文章頗多,參加過多次國家級文化藝術比賽活動,榮獲多項最高獎項。他的詩詞106首入編《中國詩歌百佳精英作家》書籍,並榮獲一等獎。他的散文《我就是這樣一部書·外三篇》入編《2023年國典·散文卷》大書,也榮獲一等獎。有些出版刋物和書籍,還選編了他的詩詞和散文多首(篇),受到讀者歡迎。

他的詩詞在中國詩歌網和中國詞網等平台上,如同春日裡的一縷清風,拂過讀者心田,帶來無盡的舒適與愜意;他的散文在中國散文網等平台,則如同冬日裡的一抹暖陽,穿透寒冷,給予人們無限的溫暖與希望。

我還要特意提到他在職時,撰寫的《會寧縣戲曲志略》、《白銀市戲曲志》、《中國戲曲志》的部分條目,受到了戲曲專家與各級文化部門領導的認可和肯定,並得到了白銀市和甘肅省文化部門及中國文化部的嘉獎。

他以自己淵博的知識,豐富的經歷,靠譜的專業興趣,用一枝生花妙筆,把留散在民間的戲曲資料,研究整理成寶貴的史料,搭建起了一座連接古今和台上台下的戲曲情感紐帶。可以說,在中國文化歷史中留下來了不可泯滅的一筆,可喜可賀!

我曾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有一天,去白銀市圖書館,看到了《白銀市戲曲志》的全部。後來在北京圖書館看到了《中國戲曲志》內,他寫的十三個條目中的三十六篇學術論文,深受感動,油然倍生敬意!自言自語的說,會寧人的學術論文能在這裡亮點,值得自豪和驕傲!我的老師不是演員而會把演員和藝術寫得如此活龍活現,真是外行寫內行寫得太精彩了。

他寫的這些地方劇種起源和發展趨勢,在這漫長的歲月里,見證了本地區古今戲曲的發展變化,也撰寫了本地一代又一代藝人的成長。每篇學術論文他總是以最飽滿的熱情,最真摯的情感,將戲曲藝術表演描繪得淋漓盡致,細緻入微,把藝術技巧與演員融合在一起,讓文藝與喜悅傳遞給讀者觀眾,成為許多人心中那份難以割捨的藝術情懷。除了有學術研究的價值外,他都能以獨特的視角和敏銳的洞察力,為讀者帶來不一樣的驚喜與感動。

在他的身上。我們看到了一個教育者和文化工作者應有的責任與擔當,更看到了一個溫暖人心、傳遞正能量的前輩。幾十年的時間,對於一個人來說,是一段不短的時光。而對於他而言,這不僅是職業生涯中的一段寶貴經歷,更是張維奎老師用心血與汗水,書寫了人生就要這樣有所作為,努力為社會為人民多做貢獻。

他用穩健的風格、親切笑容,不一樣的濃墨重彩,以及那份對教育文化事業的無限熱愛,鑄就了屬於自己的輝煌篇章,也成為了人們心中難忘的「人生記憶」。

在未來的日子裡,我們有理由相信,我的老師張維奎將繼續以自己的方式,傳遞着愛與溫暖,陪伴着更多的讀者,走過一個又一個難忘的幸福之年,書寫更多關於溫情與夢想的美麗故事。

附言 :楊絳先生說:「人情世態,都是天真自然的流露,往往超出情理之外,新奇得令人震驚,令人受益,給人以更深刻的效益」。我在會寧中學讀書時,張維奎先生是我們的校長(代政治課)。在以後漫長的時間內,我在有關報刊上讀過他的文章和詩詞,受益良多。他退休後,在有關網絡平台和出版物上發表了許多詩文,特別獲獎作品《塔的生命》《祖厲河三吟》《情系桃花山》等歌頌家鄉散文,我常聽到父老鄉親在誇獎他,有些讀者被他熱愛家鄉的情懷所感動。網雲掌上會寧和上海「天南地北會寧人」等網絡平台**報導後,眾鄉親更多的是稱讚,為之,深受啟發和感動,油然倍生敬意!對此,我情不自禁地寫了這篇短文,表達向老師學習,向老師致敬![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