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諸弟·述六弟婦治家賢慧而命最苦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致諸弟·述六弟婦治家賢慧而命最苦》選自《曾國藩家書》[1]。《曾國藩家書》是曾國藩的書信集,成書於清19世紀中葉。
《曾國藩家書》章節目錄:《修身篇》、《勸學篇》、《治家篇》、《理財篇》、《交友篇》、《為政篇》、《用人篇》。
“ |
澄侯沅甫季洪老弟閣下:十五日接叔父患病之信,十六日專王法六送鹿茸回家限年內趕到。十七早接澄弟兩信,沅弟一信,叔父病勢已愈,大幸大幸! 溫弟之事,日內計已說破,不知叔父與溫弟婦能少節哀否?溫弟婦治家最好,而賦命最苦,不知天理何以全不可憑? 十八夜接希庵信,知六弁沅弟所派已回,皆未尋得;而迪奄遺骨,於初一日已搬至霍山縣,同一殉節,而又有幸有不幸若此。 余又專五人去尋,中有二人,系賊中逃出者,言必可至三河故壘,其三人則楊名聲楊鎮南張塗也,能尋得遺骸,尚是不幸中之一幸,否則吾何面見吾祖考妣及考妣於地下哉?(咸豐八年十二月二十日) |
” |
— [清]曾國藩《曾國藩家書》 |
譯文
澄侯、沅甫、季洪老弟閣下:
十五日接到叔父生病的信,十六日專派王法六送鹿茸回家,限年內趕到。十七日早接到澄弟兩封信,沅弟一封信,叔父病已好,大幸大幸!
溫弟的事,近幾天預計已公開了,不知叔父與溫弟媳婦能夠節哀不?溫弟媳婦治家最賢慧,而天給予她的命運最苦,不知道天理為什麼都不可憑信?
十八日晚接到希庵的信,知道沅弟派的六個士兵都回來了,都沒有尋到六弟屍骨,而迪庵的遺骨,在初一日已搬到霍山縣,同是犧牲,還有幸與不幸如此不同。
我又專門派五個人去尋,其中有兩個,是從敵方逃出來的,說一定可以到三河原來的陣地,其餘三個是楊名聲、楊鎮南、張塗。能尋到屍骨,還屬不幸中的幸運,不然,我有什麼臉面去見祖考、祖妣、考妣於九泉呢?
咸豐八年十二月二十日。
作者簡介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漢族,初名子城,字伯函,號滌生,宗聖曾子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與胡林翼並稱曾胡,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四大名臣」。官至兩江總督[2]、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諡曰文正。
視頻
致諸弟·述六弟婦治家賢慧而命最苦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經典《曾國藩家書》,於無聲處聽驚雷! ,搜狐,2017-09-05
- ↑ 「兩江總督」相當於現在的什麼職位? ,搜狐,2018-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