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台湾日治时期公共住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台湾日治时期公共住宅
图片来自upmedia

台湾日治时期公共住宅日治时期台湾各地由官方或社福团体经营管理的公共住宅,其类型大致可分为由经营管理的“公营住宅”、提供穷人居住之“细民(简易)住宅”及大多由地方公共团体兴建的“共营住宅”等类型[1]

介绍

随著城市发展,为了增加当地的住宅供给,并同时达到卫生改善的目的,台湾的各地方政府陆续兴建了租金较一般低廉的公共住宅,最早的公共住宅是于1907年为改善卫生和居住问题,由台湾妇人慈善会兴建于打狗的平和长屋,最早由官方经营的则是1912年由台北厅经营的州营住宅,之后各地方政府在基于经济保护和社会福利事业,逐渐兴建各种公共住宅。至终战前,全台由地方政府营运之出租公共住宅已逾两千户,其大多设置在人口较密集的市街,台北市约有八百户、高雄市约有四百户、新竹市约三百户、基隆市约有两百户。以下列出台湾各地日治时期的公共住宅。

州市街营住宅

基隆市公设住宅

基隆市公设住宅位于基隆市天神町东町,共计122户,其设在以日人为主的地区,租赁者亦以官吏、会社雇员、商家居多。基隆市公设住宅系由基隆市役所于1921年4月借入十五万圆,委由台湾土地建物株式会社在天神町兴建66户之公设住宅(今爱九路底南侧),设有俱乐部和运动场等设施,在同年10月开始出租,每户月租金17圆。于1926年,购入台湾土地建物株式会社位在东町的10户住宅,作为东町公设住宅,并在1929年4月增建了46户,共计56户,每户月租金由17圆至30圆不等。[2]

基隆市博爱馆

基隆市博爱馆位于基隆市元町三丁目25番地、福德町三丁目45番地,为一栋钢筋混凝土造的三层楼建筑。于1920年,颜云年辜显荣林熊征集资35万圆向台湾总督府申请设立“财团法人基隆博爱团”,以从事住宅救济的慈善事业。其馀1921年9月借入45万圆开始兴建,于1922年1月完工。基隆博爱馆虽为社会慈善事业,但因连年亏损,基隆博爱团在1935年8月31日解散,其出租住宅由基隆市役所接手,由民营改为市营的出租住宅。其在1940年计有一楼店铺之24户、二楼48户、三楼88户,及以外之7户,共计203户,约1千人居住于此。二战后,基隆市博爱馆仍继续出租予平民,并在1980年代拆除改建为博爱大楼及仁爱大楼。

台北州营住宅

为了增加台北市的住宅供给,台北厅在1912年以公共卫生费购入了新荣町的139户住宅作为出租住宅,于1913、1914年,新建新荣町48户、龙山寺町二丁目24户,以及于1920年12月新建御成町五丁目103户,并在1921年4月街交由台北州经营管理。1942年4月1日改由台北市役所经营管理,并入台北市公共住宅。

台北市公共住宅

为了提供平民的租赁住宅,台北市役所最初于1939年在幸町191番地兴建了16户公共住宅(称为幸町住宅),于1940年兴建马场町17户(称为马场町住宅)、大龙峒町60户(称为圆山町住宅)、朱厝仑40户(称为中园住宅),于1941年兴建朱厝仑306户、幸町30户、水道町105户,计有574户公共住宅,加上原台北州营住宅的218户后,则共计有792户。

新竹市公共住宅

新竹市公共住宅位于新竹市花园町赤土崎田町锦町新兴町等地,共计282户。花园町公共住宅于1932年10月1日动工,1933年3月25日完工,设有18栋36户,月租金自16.5圆至27.5圆不等。赤土崎公共住宅为提供台湾总督府天然瓦斯研究所职员的住宅,其于1936年1月20日动工,同年5月31日完工,设有22栋40户,月租金自15圆至50圆不等。田町公共住宅为提供总督府内务局头前溪治水工事职员的住宅,其于1936年12月25日动工,1937年5月10日完工,设有19栋41户,月租金自12圆至80圆不等。锦町公共住宅为提供新竹地方法院职员的住宅,其于1937年5月12日动工,1938年4月30日完工,设有16栋22户,月租金自13圆至72圆不等。1940年9月,新兴町市营住宅完工,设有24栋43户。1941年7月,东山公共住宅完工,设有甲种15栋30户、乙种35栋70户。

台中市营住宅

台中市役所于1932年向简易保险局借款49,250圆在台中市新高町台中商业学校前兴建了35户市营住宅(总建坪485坪)。于1934年11月,再向简易保险局借款43,600圆,在商业学校前兴建了12户(总建坪162坪),川端町台中师范学校前兴建20户(总建坪306)市营住宅(今忠仁街至五廊街间)。于1937年,在东势子兴建甲种住宅10栋20户、乙种住宅15栋30户的市营住宅。台中市营住宅皆为木造平房,并依宿舍大小分为月租金20圆、17圆、13圆之房型[3]。台中市营住宅的承租人皆为内地人,其中又以学校职员、台中市役所职员、会社职员居多。在1944年,在台中市后垅子大和村西侧兴建了30户市营住宅(今民权路229巷至英才路间)。

台南市营住宅

城市人口较多的台南市相较其他城市,较晚才开始建设公营住宅,而数量亦不多。台南市役所考量市内中产阶级以下的宅大多空间狭隘、且通风采光不足,故于1935计画设立市营住宅,以增加住宅供给并改善卫生环境。台南市营住宅于1936年4月开始使用,位于竹篙厝69户及桶盘浅2户,月租金11圆至35圆不等。

高雄市营住宅

高雄市于1924年在田町盐埕町凑町兴建了34户市营住宅。于1927年以市预算4,800圆兴建了哨船町8户。于1928年借款100,000圆兴建了在田町及入船町72户市营住宅;于1932年借款150,000圆在林德官前金过田子、田町、入船町兴建81户;于1933年借款74,000圆在前金、旗后町、田町兴建154户;于1938年借款91,500圆在前金、过田子兴建44户,至此时共以建有393户市营住宅。高雄市营住宅分为甲、乙、丙、丁、特甲、特乙、特丙、特丁等住宅种别,月租金自2.5圆至65圆不等。[4]

凑町渔民住宅

高雄市曾于1924年12月在高雄市凑町新建了一栋16户的木造平房,供从事渔业劳动的日人使用,但其在1935年2月因火灾烧毁,而火势亦波及到周边其他渔民的住宅,共导致64户住宅烧毁,304名罹灾市民只能一时住在由渔业组合兴建的临时小屋作为简易宿泊所。于是高雄市方面委员事业助成会出资九千圆,及高雄州及高雄市役所各补助六千圆,加上两千元的捐款下,在凑町三丁目建造了24户住宅,于1936年2月20日完工。于1937年,再由高雄市役所补助七千圆,助成会出资五千圆,新建了12户渔民住宅。凑町渔民住宅为木构造及红砖、钢筋混凝土混造的两层楼建筑,月租金为1户7.5圆。

参考文献

  1. 沈孟颖、傅朝卿. 台湾现代住宅设计之转化:以1920年代至1960年代公共(国民)住宅为例. 设计学报. 2015-12, 20 (4). 
  2. 石川, 真澄. 台北州社会事业概要. 台北州方面委员联合会. 1941-10-17. 
  3. 台中市役所. 台中市管内概况. 1940-04-13. 
  4. 高雄市役所. 高雄市社会事业概要. 1939-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