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剪纸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苗族剪纸
苗族剪纸俗称“花纸”、“剪花”、“绣花纸”,苗语称“西给港”、“西给榜”,意为“动物剪纸”和“花卉剪纸”。类型可分为革东和新民、新合两种,手法主要采用剪、刻、扎等方式。题材范围涉及苗族神话传说和自然界中花、鸟、虫、鱼、动物形象等,内容反映了苗族对远古图腾和自然的崇拜,蕴涵着大量神秘的宗教文化信息和原始的艺术特征。[1]
2008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苗族剪纸、批准时间; 2008年、非遗级别; 国家级、遗产编号; Ⅶ-16、遗产类型; 传统美术、申报地区; 贵州省剑河县。
历史源流
苗族是中国西南人口较多、分布地域宽广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于贵州和与之毗连的湘西、滇东、川南、渝南、鄂西南、桂北等七省(市、自治区),有三万多人分布在海南中南部。苗族多是生活在地理条件较差的大山区,长期处于封闭的环境,社会发展缓慢,保持着许多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承。苗族一些支系在刺绣中使用的剪纸花样,在艺术上与刺绣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由于它不是独立的展示,外界人知之不多。[2] 苗族妇女们在刺绣中使用剪纸,历史悠久,在黔东南一带苗族中世代传唱的《苗族古歌·跋山涉水》一节中就有剪纸的叙述。歌中描述苗族先民远古时期从“东方”(苗族早期生活的长江中下游)向“西方”(指湘西、贵州)大迁徙的情景,“姑姑叫嫂嫂,莫忘带针线,嫂嫂叫姑姑,莫忘带剪花。”苗族历史上的这次大迁徙,是民族性的集体大转移,即使在这样艰辛的环境,妇女们仍把针线、剪花当作十分重要的事项,可见剪纸(剪花)与刺绣早就成了一对孪生姐妹。[3]
应用范围
苗族没有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剪窗花的习惯,除在宗教活动中偶用几种图案极简单的剪纸外,只有刺绣才广用剪纸,而且花样繁多,因此人们所称的苗族剪纸,指的就是绣花剪纸。
苗族制作刺绣时,有些绣法,如挑花等几种,是按织物经纬线纵横交叉点定针脚位,不需要画底图就能作出几何点、线组成的规整图案,其它如平绣、辫绣等一些绣法则需先在绣面绘画出底图才能刺绣。 直接在绣面上绘画图样有些难度和缺陷:绣面要求非常干净、整洁,直接绘画不易修改,稍不留心就会弄污; 二是费工,相同的图样也必须一一重复绘画。使用剪纸就便利得多,相同的图案通过一次叠剪便成,复杂的图样经过反复修画再剪,剪出来干干净净。同时,剪纸贴在绣面上比画的图醒目,并可作工艺上的提示,比如施洞型刺绣,需要锁边的线条就剪空,不锁边的线条只剪破。因而除少数人、少数地区因习惯仍沿用直接在绣面绘图样外,绝大多数人采用剪纸。
剪纸特征
类型可分为革东和新民、新合两种,手法主要采用剪、刻、扎等方式。范围涉及苗族神话传说和自然界中花、鸟、虫、鱼、动物形象等,内容反映了苗族对远古图腾和自然的崇拜,蕴涵着大量神秘的宗教文化信息和原始的艺术特征。 苗族剪纸中常见到:蝴蝶头部为人头、人长出翅膀、人变龙、龙变人、花变龙、鱼变人、牛变龙、蝴蝶变人等形形色色的形象,这些看似怪诞的复合型造型,正是苗族先民神秘“互渗”的原始思维方式的表现。
苗族妇女把人、牛、鸟、花等客观事物按照她们的理想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创造出许多符合其审美意识的复合形象,并赋予它们超自然的神性和力量,寄托着她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剪纸技巧
苗族剪纸一般都是用刀口很尖细的小剪刀剪,用剪刀剪不能把纸层叠太厚,有些卖剪纸的艺人便改用刻刀刻,一次可多刻几层剪纸。
用刻刀刻时,纸下垫一块木板,不知道使用比木板先进的蜡板。无论剪或刻,先把图案在表层纸上画好,不像剪窗花那样随意剪。
所用的纸,旧时只有当地于工作坊生产的白皮纸、黄草纸,有些地区使用苗族家庭自制的丝绵纸。白皮纸用竹、构皮等纤维浆制作,薄而韧性非常好,经得搓揉。 丝绵纸是将蚕放在木板上让其吐丝结成的薄皮,既挺括又很柔和,是最好用的纸,它还可代替布料作绣面或染色作贴绣材料。
多层纸叠合剪刻时,苗族妇女们习惯用白皮纸捻或缝衣线将纸穿钉成本子,一幅图案视大小固定数个点,以保证剪刻中各层不错移。
白皮纸捻如小铁钉,长约2厘米,—头粗,一头尖,剪刻完撕揭时不用去掉纸捻,以纸捻尖的那层纸揭起,要几张,揭儿张,余剩的下层不松散,方便保管。[4]
传承方式
剪纸是苗族妇女一生的主要工作之一,从小孩时就开始学习,一般都能自画自剪,也有些画得不太好或个别不会画的人,就向别人讨要。一些头脑灵活、画剪得好的人便剪些花样子去卖,在剪纸流行地区,几乎每逢赶场天(即赶集市)都可见到市场上摆卖剪纸的摊子。这类卖剪纸的妇女,由于趋于专业化,剪艺好,刀法熟练,制作精致,对推动剪纸艺术的完善和发展起丁很大作用。
传承意义
苗族剪纸纹样的母题和表述形式具有鲜明的集团性、地域性和相当稳定的历史承继性,这是由其刺绣的社会功能和传承特性所决定的。苗族刺绣一直没有脱离部落徽记艺术的范畴,它主要用于服饰装饰,与服饰的款式及其它装饰构成不同支系成员的外形识别标志。同一支系是一个通婚团体,相同的语言,相同的服饰及发式,是取得同支系成员相耳认同的要素。各支系的刺绣纹样有自己的传统,代代相袭,它的母题和表述形式是经由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而固化,尤其是表述形式所形成的程式,它不仅仅体现山各支系的风格,更是一种思维定势。因此苗族刺绣和剪纸的传统纹样,刻记了许多远古文化和原始艺术的特征,它众多幻想性的奇妙形象,蕴藏着神秘的思维寓意。
传承保护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剑河县文化馆获得“苗族剪纸”项目保护单位资格。
相关视频
苗族剪纸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