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莉迪亚·戴维斯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莉迪亚·戴维斯 Lydia Davis,(1947年7月15日-)出生于麻萨诸塞州,以其简短而又极富创造力的短篇小说而闻名于文学界。同时也是一名长篇小说作家散文家

纽约州阿尔巴尼大学(University at Albany in New York state)的创意写作教授

出身书香门第

父亲罗伯特·高汉姆·戴维斯(Robert Gorham Davis )在史密斯学院教授英语文学。她的母亲是老师兼是作家。

1957年,她的父亲转任哥伦比亚大学任教,10岁的戴维斯和父母一起搬到纽约市。

1965年,就读于巴纳德学院(Barnard College),并在大学一年级时结识了作家保罗·奥斯特(Paul Auster)。戴维斯和奥斯特毕业后他们居住在巴黎和法国南部,在那里从事翻译工作,收入微薄。

对于戴维斯来说,翻译仍然是主要的收入来源,她从莫里斯·布兰科特(Maurice Blanchot),米歇尔·莱里斯(Michel Leiris),古斯塔夫·弗劳伯特(Gustave Flaubert)和皮埃尔·让·乔夫(Pierre-Jean Jouve)的著作翻译无数。她翻译的马塞尔·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的《斯旺之路(Swann's Way)》(2003)和弗劳伯特(Flaubert)的《宝夫人》(Madame Bovary)(2010)的版本都广受好评。

作品风格

戴维斯读过美国散文诗人后,她独特的短篇小说品牌开始形成,在那之前,她一直在尝试撰写更具传统结构的短篇小说,但一直没有成功。

她发现自己的利基市场是将平庸之作提升为发人深省的简短叙事。其后,他以其简短而又极富创造力的短篇小说而闻名于文学界。[1]

她的故事很简短,有时只是一行,以至于它们被不同地称为诗歌,观察,寓言,笑话,格言和轶事。

戴维斯(Davis)虽然早就因她的翻译而广受赞誉,但仍等了很长时间才获得小说的批评。

著作

最为著名小说

1976年,出版的《第十三个女人和其他故事》(The Thirteenth Woman and Other Stories)。

Break It Down

1986年,她的第四个系列作品,随后,她获得了特别是作家和文学评论家的追捧,并重新发行了她的一些早期收藏。她因对当代作家乔纳森·弗兰森(Jonathan Franzen),戴夫·艾格斯(Dave Eggers),米兰达·朱尔(Miranda July)和大卫·福斯特·华莱士(David Foster Wallace)产生了影响。

汇编写了30多年的故事

2009年,出版《短篇小说》收集到的30多年的故事,汇编写发表出版。

2014年,出版小说《故事的终结》(The End of the Story,1995)中,一位作家试图通过写一本小说来与男友分手。

2019年,《随笔》是她的非小说类作品的集合。

翻译作品

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

古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等法语小说新译本。

婚姻

1965年,结识了作家保罗·奥斯特(Paul Auster)。

1974年,与保罗结婚。生下一子丹尼尔·奥斯特(Daniel Auster)

1978年,离婚。

后再与艺术家艾伦·柯特(Alan Cote)结婚,生下儿子西奥·柯特(Theo Cote)。

获奖与荣誉

1987年,她入围了PEN /海明威奖,这一重要文学奖的决赛。

1999年,被法国政府任命为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2]

2003年,获得了麦克阿瑟基金会奖学金。

2007年,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短篇小说组。由FSG出版的《困扰种种》获奖。

2010年,翻译《包法利夫人》刊登在《花花公子》,并且因而得到广泛正面的回响。

2013年,获得了美国艺术与文学奖优异奖、人文奖和布克国际奖。[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