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萱草,一生不凡哪(內長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萱草,一生不凡哪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萱草,一生不凡哪》中國當代作家內長文的散文。

作品欣賞

萱草,一生不凡哪

風不好,絕對算不上和風。料峭中帶着尖利和呼哨,帶着沙塵和黃土,帶着幾乎讓人感覺不到的濕潤溫暖,就把這裡的春天喚醒了,陽坡上的草就吐出若有若無的尖。雨絕對是細雨,但就是這一點細雨,已經可以把新生的草尖洗出一絲又一絲的綠意,喚起它們的生機。先是冰草蘆草,然後就是苦菜大薊蒲公英車前馬蓮等等,其實幾乎不存在先後,除非你有意識地去給他們排個先後,否則,你實在弄不清誰在前誰在後。也就是這時候,你就能看到萱草的影子了。

起初並無異樣,一絲綠意隨春風升起,隨春雨加深,漸漸地,那一絲綠意就膨脹了,變成一簇,像是馬蓮出土,只是馬蓮的葉片似劍如刀,絕不彎曲,而萱草的葉片是柔嫩的脆弱的,嬌嬌嫩嫩惹人憐惜。一簇又一簇,就連成一片。若是風調雨順大有年,艷陽呵護,和風撫慰,細雨沐浴,不需要多長時間,萱草就日高日上,日上日鮮,葉片參差披拂。無風,靜立,似籠着青紗的夢;有風,飄拂,如展翅欲飛的鳥。若是水稍微多一點,那葉片就寬大厚實,似乎裡面充盈的不是汁液而是噴薄而出的生命力。

等到根深了,葉齊了,一蓬自然下垂的綠葉,比起蘭草茂盛。晝長夜短,長長的夏日的確無聊,就從葉片中抽出花葶,那花葶一天天高起來,頂端一簇花蕾次第膨脹,透出一絲鵝黃。先長大的花苞「砰」地一聲,從尖端裂開,五片或六片,下端倒是完整的,只是越來越細,最終收縮於花萼中。像極了小喇叭,只是喇叭的出音口裂開而已。那花瓣厚厚的,花蕊長長地,都是橙黃色。誘惑得人極想摘一朵嘗嘗,那一定是甜甜的嫩嫩的。

花開易說,花落難寫。整整一個夏天,你的花園裡都次第開放着這種艷麗的茁壯的花朵。假如你有花園的話。我們是把田野當作花園的。

但是,我們是不能等到花開的。在萱草花還是蓓蕾時就把它摘下來,將其放入開水中浸泡,時間不能太長。我們叫做「炸」,規範的叫法是「焯」。焯過後被燙軟的花蕾,要趕緊放到通風透光的地方晾乾。晾乾後的花蕾色澤淡黃,條索粗壯,整齊均勻。

這就是黃花菜。

黃花菜是萱草嗎?的確是。萱草是黃花菜嗎?不一定。

這要從萱草的歷史說起。

中國是萱草的原產地。只是「萱」原來寫作「諼」。這個「諼」我們不太熟悉。依稀有點印象的是戰國時期為齊國孟嘗君「焚券市義」「狡兔三窟」的那個門客,他叫馮諼。「諼」有個意思是「忘記」,所以,「諼草」又名叫「忘憂草」。西晉時張華的《博物志》中解釋說:「萱草,食之令人好歡樂,忘憂思,故日忘憂草。」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中毒了。本來諼草中就有一種生物鹼,叫做秋水仙鹼。它有毒,富含於百合科的許多植物中。得名也是因為最先發現和提取於秋水仙這種植物中。諼草也是百合科的,自然也含有秋水仙鹼。秋水仙鹼中毒後的症狀是噁心嘔吐等等,沒有像海洛因那樣產生幻覺的功能啊?「諼草」又被稱為是中國母親花。這個說法首先來自於《詩經·衛風·伯兮》。該詩有句雲「焉得諼草,言樹之背。」這本來是妻子思念出征丈夫的詩篇。但經過《毛詩正義》等漢代學者的解釋,「背」即是北堂,北堂是主婦生活之地,進而將其解釋為母親生活的地方,因而將北堂當作母親的代稱,再進一步,又將北堂種植的諼草當作母親的代稱。從此一發而不可收,母愛本來就是永恆的主題,經過一代又一代作家詩人們的演繹描寫歌頌,諼草或萱草成了母親的特稱。至於用椿樹代指父親,是否與莊子《逍遙遊》中的「上古有大椿,以八千歲為春,以八千歲為秋」有關,就更不得而知了。只是在後代「父母俱存,謂之椿萱並茂;子孫發達,謂之蘭桂騰芳」就成了人們的思維定勢了。

還是回到萱草上來。

似乎從前的萱草只有淡黃或橙黃的,而這種萱草的花蕾應當就是黃花菜。等到現代,萱草的顏色越來越多,有報道說,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美國等地的園藝愛好者收集中國日本等國的萱草屬植物進行雜交培育,萱草的顏色形狀迅速繁多,萱草花成為了鮮切花卉中的重要種類。

再說黃花菜。

黃花菜質嫩味鮮,營養豐富,本來就是冬春時節的蔬菜佳品。迨至近來,健康養生觀念日漸深入人心。黃花菜的保健養生功用得到了人們的重視。日本人稱其可以健腦抗衰,中國人說起可以降低「三高」,更有許多的藥用價值。成了老幼婦孺的最愛,不,可以說是人見人愛。

初生時綠意蓬勃,風姿綽約;盛年時秀雅端莊,花枝招展;而今,就是個吃貨,也人見人愛。萱草,一生不凡哪!

[1]

作者簡介

內長文,散文在線網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