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蓋烏斯·儒略·愷撒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盖乌斯·儒略·恺撒

蓋烏斯·儒略·愷撒.jpg
本名 Gaius Julius Caesar
出生 前100年
罗马
逝世 前44年3月15日(55岁)
罗马庞培剧院
头衔 罗马共和国独裁官
信仰 古罗马宗教

盖乌斯·儒略·恺撒¹拉丁文Gaius Julius Caesar²前100年7月13日前44年3月15日),罗马共和国末期的军事统帅、政治家儒略家族成员。

恺撒出身贵族,历任财务官大祭司大法官执政官监察官独裁官等职。前60年庞培克拉苏秘密结成前三头同盟,随后出任高卢总督,用了8年時間征服高卢全境(现在的法国),亦袭击了日耳曼不列颠。西元前49年,他率军佔领罗马,打败庞培,集大权于一身,实行独裁统治,制定了《儒略历》。

前44年,恺撒遭以布鲁图所领导的元老院成员暗杀身亡。恺撒身后,其甥孫及養子屋大维击败安东尼开创罗马帝国并且成为第一位帝国皇帝。凱撒也是撲克牌裡的方塊K人物。

早期生涯

出身

恺撒公元前100年7月13日出生于罗马,他在父系和母系两个方面都出身于纯粹的贵族家庭环境中,由此获得了很好荫庇

在其直系亲属中,曾有多人担任过执政官、大法官等职务。其叔父塞克斯图斯·儒略Sextus Julius)公元前91年晋升到执政官的职位,姑母茱莉娅也嫁给了赫赫有名的马略。其父在前100年前后担任过财政官、大法官等职务,还曾出任过小亚细亚总督。这样显赫的身世,注定了恺撒将来至少会获得类似行政官的职务。

恺撒的母亲奥莱莉娅也是来自权势很大的奥莱利·科塔家族。恺撒的外祖父卢西乌斯·奥莱利乌斯·科塔也曾在前119年担任过执政官。特别是在凯撒事业的开始阶段,外祖父始终如一的支持和有求必应,使恺撒获得了强有力的支持。

后来,恺撒还努力为自己创造了一个神圣的家谱:根据神话传说,罗马城的缔造者罗穆卢斯的祖先是特洛伊英雄安喀塞斯与女神阿佛洛狄德(罗马人的维纳斯)生下的特洛伊王子埃涅阿斯。而埃涅阿斯之子阿斯卡尼又名尤尔(Julus),恺撒滥用词源学,硬将其作为自己氏族(Julius)的祖先,并由此断言自己是维纳斯的后裔。

早年教育

恺撒早年的情况,特别是他接受教育的情况,由于缺少资料,一直不甚清楚。和那个时代任何一个年青的罗马贵族一样,直到7岁为止,恺撒一直受其母亲的影响。此外按照传统,在学习完字母数字以及拉丁文的入门知识之后(另外,我们也知道,恺撒精通希腊文),恺撒应当师从雄辩术教师,学习演讲辩论;此外,他还要学习哲学法律等基础知识;最后,如同所有贵族子弟,接受军事技术方面的教育,包括阅读各种历史、攻城术和战术等方面的著作,参加各种各样军事体育训练。

7岁时,恺撒被送进了专门培养贵族子弟的学校。在学校里,恺撒的文学历史地理等科目总是得到老师的夸奖。他活泼开朗,脑子灵敏,而且令老师惊奇的是他有问不完的问题,而且总是要打破砂锅问到底。恺撒小时候最崇拜的就是他的姑父——马略,他常常缠着姑父给他讲他在外出征打仗的故事。恺撒的母亲相信自己的儿子不是凡夫俗子,便加强了对他的教育。恺撒也不辜负母亲的期望,博览群书,学业日益长进,文章写得非常好,十几岁就发表了《赫库力斯的功勋》和悲剧《俄狄浦斯》。他酷爱古希腊文化,特别是希腊的古典文学。除文学外,恺撒还喜欢体育运动,他精通骑马剑术等,肌肉发达,体魄非常强健。

15岁时,按照罗马的习俗,恺撒开始穿成人的白长袍。

与苏拉的冲突

公元前86年前84年元老院民众派领袖马略秦纳先后去世,前者是凯撒的姑父,后者曾提名恺撒为朱庇特神祭司,而恺撒则由于亲缘等原因被视为马略的当然支持者。虽然恺撒一下子失去了两个保护人,但是也同时获得了从事某种职业并取得巨大成就的自由。前84年,恺撒娶秦纳之女科涅莉亚为妻。这桩婚姻不仅给他带来了一个女儿——尤莉娅,而且还使其获得了元老院民众派成员的支持。

前82年,在内战中取胜,并得到元老院精英派成员支持的独裁官苏拉要求恺撒同科涅莉亚离婚。但是,恺撒选择了拒绝并谨慎地离开了罗马。在亲友的帮助下,恺撒躲过了放逐和死亡的威胁。虽然后来苏拉屈服于对年青的恺撒之各种有利的强大压力而宽恕了后者(傳說,蘇拉在同意寬恕凱撒時曾向為凱撒說情的屬下言道:「汝等當知,這個年輕人將比馬略可怕百倍!」),但恺撒仍然认为远离罗马更为审慎。

首次前往东方

公元前82年前79年间,恺撒旅居东方,并在前81年随马尔库斯·泰尔穆斯(Marcus Terentius Varro Lucullus)前往小亚细亚。他到达小亚细亚之后,很快便接受了一项使命:前往比提尼亚寻找船只。比提尼亚国王尼科美德已经答应了向罗马供应船只,却迟迟不肯履约。初出茅庐的恺撒圆满地完成了这个任务。也许是完成得太圆满了,他的对手开始传言正是这位罗马使者不同寻常的魅力,才使得狡猾的国王唯命是从。虽然这僅是一个插曲,却给人们留下了恺撒是同性恋的印象,而且这一影响是长远的,以至于他的士兵(根据苏维托尼乌斯的说法)在很久以后的一次凯旋式中称其统帅为“所有女人的男人,所有男人的女人”。

前80年,恺撒随军前往米蒂莱,在战斗中,恺撒显示出了非凡的军事和外交才能,并因为表现英勇而获得桂冠。前79年前78年,他还参加了清剿奇里乞亚海盗的战斗。

返回罗马

前78年,苏拉去世,恺撒回到了阔别数载的罗马。在数年间并没有什么大的作为,极少关心政治,仅仅是以辩护人的身份在法庭等处为自己或拥护者辩护或者起诉。例如:前78年在执政官莱皮德叛乱失败后,要求赦免自己的拥护者;前77年起诉其政敌多拉贝拉贪污前76年希腊人辩护,与该尤斯·安东尼乌斯对抗。

再次前往东方

但是,恺撒并没有坚持下去,前76年,他再次踏上了前往东方的旅程。公元前75年,他在罗德岛,拜师米隆之子、雄辩大师阿波洛尼奥斯的门下。在旅途中,他曾被奇里乞亚海盗劫持。后者要求以20塔兰特作为赎金。恺撒嘲笑他们不知道自己捉到了什么人,并要求海盗索取50塔兰特。在等待赎金的38天里,他不得不同海盗们待在一起,他对他们开玩笑说获释后一定要将他们统统送上十字架。当他获释之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组织一支舰队,捕获了所有劫持他的海盗。也许是因为那些海盗对其不错,恺撒为了减轻其痛苦,在把他们钉上十字架之前,割开了他们的喉咙。

政治經歷

参看罗马官职体系

早期职位

前74年,恺撒返回罗马,并很快继承了舅舅奥莱利乌斯·科塔的职位,成为祭司。前72年,他获得了第一个通过选举产生的低级职位——军事保民官——这是罗马官职体系中最低的一级。但由于缺乏资料,目前尚不清楚,恺撒在此任上是否参与过对斯巴达克斯领导的奴隶起义(前73年——前71年)的镇压。

财务官

前70年,32岁的恺撒再次参与选举,并顺利当选前69年财务官,这一职务是罗马官职体系中第一个正式官职,而且只有30岁以上的人才能参与竞选,任期一年,获胜者将自动获得元老院议员的资格。恺撒于前69年前往西班牙赴任,作为总督的副手,并主管这个行省的财政。

在那里西班牙各城市巡回审理案件期间,有一天,在赫库利斯神庙中看到了亚历山大大帝的塑像,联想到亚历山大在自己这个年龄就已征服世界,而自己还无所作为,不禁感慨万千,随即便请求解除自己的职务,离开了西班牙。

市政官

返回罗马后,在前66年恺撒被委任以“阿庇亚大道管理人”的头衔,负责维护这条连接罗马和布林迪西烏姆(現在的布林迪西)的通衢大道。这年稍后,他自荐就任次年的新市政官的职位并当选。

古罗马的市政官类似于今天的市长,主要负责城市的公共设施(特别是神庙)的建设和维护,管理市场和其他罗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事务。而且这个职务也被视为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市政官也需要负责组织最受罗马人欢迎的竞技项目之一大赛马场的活动组织。然而这项活动的经费非常有限,但是如果市政官想要在他的政治事业上更進一步,他必须为整个罗马城奉献一场盛大的竞技活动,而这就意味着市政官本人必须自己掏腰包。

为了取悦平民阶层,恺撒为公众提供了许多引人入胜的竞技比赛,新建或改建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公共建筑,带着巨大的荣耀结束了一年的市政官任期,但是自己却破产了。他负债数百塔兰特(如果以现在流通的货币计算的话大约是数百万欧元),这严重威胁到了他未来的政治生涯。

大祭司和大法官

前63年是著名演说家西塞罗的执政官任期年,他选择了和元老院中的精英派合作而与罗马的平民阶层决裂,其结果是在任期中显得无所作为。与之相反,恺撒此时节节胜利。

此时,罗马的祭司长皮乌斯(Quintus Caecilius Metellus Pius)去世,恺撒提出参加竞选。虽然恺撒已经因为市政官任期的巨大支出和贿选而债台高筑,以至于在选举当天曾发誓将取得大祭司的身份否则就永不回家,但是恺撒仍然顺利地当选了这一拥有极大荣耀和权威的终身职位。

就在同一年稍后,恺撒又获得了另外一个职位——大法官。这一职位本应在40岁之后才能获得,而恺撒在39岁时就已得到。当然,也有历史学家指出恺撒的贵族身份可以助其降低一年的年龄限制。无论如何,恺撒在同一年中获得大祭司和大法官两个职务本身就已经说明恺撒在罗马已经上升到了权势很大的地位。

也在同一年,恺撒与苏拉的孙女庞培亚(Pompeia Sulla)成婚。后由于克洛狄乌斯·普尔喀假扮女佣进入只允许女人参加的祭祀仁慈女神的仪式,虽然经过审讯,大家(包括恺撒本人)都相信没有任何参与者受到玷污,但是恺撒仍然与庞培亚离婚,理由是“恺撒之妻不容怀疑”。

行省总督

前61年,大法官任期届满,恺撒得到了远西班牙行省总督的职位。与此同时,庞培从东方返回罗马。这次,恺撒又一次陷入了经济困境中,以至于克拉苏不得不为他偿还贷款。

刚一抵达伊比利亚,恺撒就发动了对卢西坦人加拉埃西人的进攻,这次行动为其带来了丰厚的战利品。在恢复行省的秩序后,不等继任者到达,便匆匆地离开了行省返回罗马,同时提出两个要求:凯旋式和执政官职位。但是由于选举日期迫在眉睫,而他必须等在罗马城外或者以普通公民身份进入罗马,否则便无法成为候选人。因此他不得不放弃了凯旋式,以换取执政官候选人资格。

三头同盟和高卢战争

参看前三头同盟高卢战争高卢战记

前60年(一说前59年),恺撒被森图利亚大会选举为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因此成为了最高长官,但是贵族们害怕如果再出现一个与凯撒合作的同僚,恺撒就可以无所顾忌为所欲为。于是许多贵族为他的主要政治对手,元老院精英派代表,加图的好友,马尔库斯·毕布路斯Marcus Calpurnius Bibulus)捐款,使其也当选为执政官。对此加图曾坦言,在此情形下,贿选有利于国家。因此,恺撒特别地需要组建其政治同盟,而且他找到了其政治对手事先未曾料想到的合作伙伴。

此时,庞培正在元老院争取安置他的退伍老兵的土地,却遭到失败;已经成为罗马最富有者的克拉苏Marcus Licinius Crassus),也正在为获得对抗帕提亚所需的军队控制权而犯愁;而执政官恺撒也正好需要庞培的声望和克拉苏的金钱。因此,恺撒成功地使两人言归于好(庞培和克拉苏在前70年那次共掌执政官之后结怨)。三人于前60年订立盟约,目的是使“这个国家的任何一项措施都不得违反他们三人之一的意愿”(苏维托尼乌斯语)。历史学家将这个联盟称为“前三头同盟”。为了巩固这一政治联盟,五十歲的庞培还娶了恺撒年仅14岁的独女茱莉娅。

三人结盟后,势力大增。在毕布路斯宣布有不祥征兆欲终止会议的时候,恺撒竟粗暴地动用武力,将这位同僚赶了出去,而在次日的元老院会议上,竟然无人敢对此提出批评或议论,而此前尚不及此严重的事件都会有法令通过。毕布路斯如此失望,以至于作为执政官的第一项政令,便是退出所有政治活动。从此这位恺撒的政敌,只能躲在家中通过信使,向元老院或公民大会发出不祥征兆,直到任期结束。就这样,恺撒大权独揽,“毕布路斯和恺撒执政之年”成了“儒略和恺撒执政之年”。

在完成执政官任期之后,恺撒被授予作为总督管理山南高卢(今阿爾卑斯山南部、義大利北部)、南法高卢((今阿爾卑斯山北部、法国南部)和伊利里亚(今巴尔干半岛亚得里亚海沿岸地区)五年(前58年-前53年)的权力。但是野心勃勃的恺撒似乎并不满足于这些,几乎在刚到任的时候,他便发动了高卢战争前58年-前49年)。

在统帅军队在各地作战的这9年时间里,恺撒夺取了整个高卢地区(约相当于今天的法国),并把这个以比利牛斯山阿尔卑斯山塞文山莱茵河罗纳河为界,周长超过3000英里的地区(除了部分同盟者的城市),统统变成了一个行省(高卢行省),后者还被规定每年向他上缴大量的钱财。凱撒以積極靈活的機動與統馭才能證明了他傑出的軍事才能,此外,恺撒还是第一个跨过莱茵河,到对岸(日耳曼尼亚)去进攻日尔曼人,與第一個揮軍進攻不列顛的罗马人。

内战

高盧戰爭獲得的巨大聲望,讓人在羅馬的龐培感到不安。再加上西元前53年,東征帕提亞的克拉蘇戰敗身亡,三頭政治不穩,元老院順勢拉攏龐培。前49年,元老院向恺撒發出召還命令,命令凱撒回羅馬,恺撒回信表示希望延長高盧總督任期,元老院不但拒絕,還發出元老院最終勸告,表示恺撒如果不立刻回羅馬,將宣布凱撒為國敵。

恺撒帶軍團到國境線盧比孔河。羅馬法律規定,任何指揮官皆不可帶著軍隊渡過盧比孔河,否則就是背叛羅馬。恺撒思索半天之後,講出一句名言,「渡河之後,將是人世間的悲劇;不渡河,則是我自身的毀滅。」於是,他帶著軍團渡過盧比孔河。恺撒的舉動震動龐培以及元老院共和派議員,他們沒想到恺撒竟然如此大膽,急忙帶著家當逃離義大利半島。於是,恺撒兵不血刃地進入羅馬城,要求剩餘的元老院議員選舉他為獨裁官。

接著,他征討西班牙、希臘,在公元前48年法萨卢斯战役中徹底擊敗龐培,並追擊龐培到埃及。埃及人為了討好凱撒,讓他支持現任國王托勒密十三世,刺殺龐培之後,將龐培的人頭獻給凱撒。然而,恺撒卻宣布埃及王位由托勒密十三世與他的姐姐,后来的埃及艳后,克利奧佩脫拉共享。此舉惹惱埃及人,爆發亞歷山大戰役。恺撒帶領的第六軍團艱苦抵抗埃及軍,再加上援軍到達,徹底擊敗埃及軍,托勒密十三世陣亡,克利奧佩脫拉登上埃及王位。遺憾的是,在會戰期間,恺撒士兵所發射的火箭命中亞歷山大城大圖書館,六十多萬本書毀於一旦。在亞歷山大戰役結束後,恺撒與克利奧佩脫拉進行一次為期兩個月的尼羅河之旅,接著征討破壞與羅馬之間協約的本都王國,勝利之後,他給元老院寫一封信,裡面只有三個字,「VENI VIDI VICI」(我來、我見、我勝)。

前46年,恺撒回羅馬之後,再次召集軍隊,攻打逃至北非與努米底亞王猶巴結成同盟的龐培餘黨,於塔爾索斯會戰中獲得完全勝利。之後,恺撒回到羅馬,進行長達十天的凱旋式。

战后

回到羅馬的恺撒推動各項改革,包括給予北義大利和西西里島人民羅馬公民權、請專家製作儒略曆、建立和平廣場等。在前45年,龐培的兩個兒子逃到西班牙發動叛亂,恺撒再次遠征西班牙,於孟達會戰中擊敗叛軍,龐培長子勞斯陣亡,次子流亡西西里。恺撒回國之後,於前44年宣布成為終身獨裁官。

遇刺

西元前44年,為了拯救卡雷會戰中被俘虜的九千名羅馬士兵,凱撒宣布將遠征帕提亞。但是,當時的占卜師說「只有王者才能征服帕提亞」,此舉更加深共和派議員的不安,認為凱撒終將稱王。二月,在一項典禮上,執政官安東尼將花環獻給凱撒,並稱呼凱撒為王。雖然凱撒拒絕,反凱撒一派更為恐懼,於是策劃謀殺凱撒。

参加反对恺撒的阴谋的大约有60多人,为首的是盖乌斯·卡西乌斯马可斯·布鲁图斯德基摩斯·布鲁图斯。他們稱自己為解放者(Liberators),這些人在刺殺凱撒前曾和卡西乌斯會面,卡西乌斯告訴他們說如果東窗事發他們就必須要自殺。在西元前44年三月15日,一群元老叫凱撒到元老院去讀一份陳情書,陳情書是元老寫來要求凱撒把權力交回議會。可是這陳情書是假的。當马克·安东尼從一個叫做卡斯卡的解放者那裡聽到消息,他趕緊到元老院的階梯上要阻擋凱撒。可是這些參與預謀的元老在庞培剧院前先找到了凱撒,把他領到了劇院的東門廊。

凱撒在讀這假的陳情書的時候,卡斯卡把凱撒的外套給脫開然後用刀刺向他脖子。凱撒警覺到卡斯卡,轉過身抓住卡斯卡的手,用拉丁語說:「惡人卡斯卡,你在作什麼?」被嚇到的卡斯卡轉向其他元老,用希臘語說:「兄弟們,幫我!」(「αδελφ? βο?θει![[Category:含有Template:ISO 639 name el的條目]]」)。一下子包含布鲁图斯的所有人都開始刺向凱撒。凱撒想要脫逃,可是因為血流太多眼睛看不見所以摔倒,最後這些人在他倒在地上的時候把他殺害了。根據史學家尤特羅匹斯(Eutropius)的說法,當時有六十多人參與這謀殺。

在莎士比亞的劇作中,凱撒在元老院就座时,阴谋者全都向他围拢过来。提留斯·辛布尔立即走到恺撒身边,好像要问什么,却乘势抓住他的托迦双肩。此时,恺撒的颈部被一个叫卡斯卡的人刺中。恺撒用铁笔戳进被其抓住的卡斯卡的手臂,却又被刺伤。当他发现,四面八方都受到匕首的攻击时,特别是看到马可斯·布鲁图斯扑向他的时候,他便放弃了抵抗,只对着马可斯·布鲁图斯用希腊语说了一句:Και συ τ?κνον?[[Category:含有Template:ISO 639 name el的條目]]( 「還有你嗎,布魯圖? ),便倒了下去。就这样,恺撒被刺中23刀(其中仅有一处是致命伤),倒在了庞培的塑像下,以最後一口氣將罩衫覆面(凱薩所任的終生職神祇官所規定的赴死裝扮法)後气绝身亡。

阴谋者本想把他的尸体投入台伯河但是慑于执政官马克·安东尼和骑兵长官雷必达而没有这么做。

恺撒的遗嘱是按照其岳父的要求,在马克·安东尼的家中启封宣读的。这份遗嘱是在前一年9月13日立下的,并一直保存在维斯塔贞女祭司长手里。在这份遗嘱中,恺撒指定自己姐姐的三个孙子为自己的继承人:给屋大维四分之三的财产,其余四分之一由鲁基乌斯·皮那留斯和克文图斯·佩蒂尤斯分享;为自己可能出世的孩子指定了监护人,其中几个竟是参与阴谋的凶手;还指定屋大维为自己的家庭成员,将自己的名字传给他,并规定德基摩斯·布鲁图斯为第二顺序继承人;此外,他还把台伯河的花园留给人民公用,并赠予每个公民300塞斯特尔提乌斯。

阴谋刺杀他的人中间,几乎没有谁在他死后活过3年的。所有人都被判有罪,并以不同方式死于非命:一部分人死于海难,一部分人死于屋大维和其他恺撒部将随后发动的战争,有些用刺杀恺撒的同一把匕首自杀。

恺撒死时58岁,死后被按照法令列入众神行列,被尊为「神圣的儒略」。2012年10月,西班牙考古學家宣布,於羅馬發現奧古斯都在凱撒遭刺地點樹立的混凝土柱子[1]

影响和评价

恺撒是羅馬帝國的奠基者,故被一些歷史學家視為羅馬帝國的無冕之皇,有恺撒大帝之稱。甚至有歷史學家將其視為羅馬帝國的第一位皇帝,以其就任終身獨裁官的日子為羅馬帝國的誕生日。影響所及,有羅馬君主以其名字「恺撒」作為皇帝稱號;其後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君主亦以「恺撒」作為皇帝稱號。

大事记

婚姻和子女

同時,凱撒還以風流聞名,他一生中與眾多羅馬上層社會的女性交往,西塞羅更曾在私人信件中提到他至少與元老院三分之一議員(兩百人)的妻子有染,其中甚至包括了政敵小加圖的嫂嫂(參加暗殺凱撒的布魯圖斯之母)、龐培及克拉蘇的妻子等大人物的妻女。由於實在太過有名,日後甚至在內戰勝利的凱旋式上發生過凱撒的士兵高喊「市民們,當心了,禿頭的色狼(凱撒中年後開始禿頭)要進城偷你們的老婆了」的口號來挖苦老長官的趣事。

参看

参考书目

  • [古罗马] 苏维托尼乌斯 张竹明等 译 《罗马十二帝王传》 ISBN 7100022029
  • [法] 扬恩·勒博埃克 《恺撒》 ISBN 2130461425
  • [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 吴象婴 梁赤民 译《全球通史》 ISBN 7805156573

注释

  1. 恺撒完整名字的拉丁写法是Gaius Iulius Gaii Filius Gaii Nepos Caesar,该尤斯·儒略·恺撒,该尤斯之子,该尤斯之孙。

  1. 樂羽嘉. 西考古學家 找出凱撒遇刺地點. 法新社. 2012-10-11 [2012-10-11] (Chinese (Taiwan)). 

外部链接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