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蓬安银汉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银汉
来自360的图片
银汉

中文名称 :银汉

地 名 :蓬安县

面 积 :35平方公里

银汉,地名,位于蓬安县最南端,与广安市广安区郑山乡、岳池县天平镇接壤,距县城40公里。全镇幅员面积35平方公里,属丘陵地带。[1]

七夕节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部分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东亚国家传统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由于过往女子的命运只能嫁作人妇、相夫教子,因此不少女子都相信牛郎织女的传说,并希望以织女为榜样。所以每逢七姐诞,她们都会向七姐献祭,祈求自己能够心灵手巧、获得美满姻缘的节日。这也就是"乞巧"这名称的来源。妇女亦会结彩楼,预备黄铜制成的细针(七孔针),以五色细线对月迎风穿针。久而久之,七夕也成为了"女儿节"。

在诗词中

明月相伴,花下吹箫,这种充满了一种司马相如琴挑卓文君的浪漫情调,但是这毕竟只是一个开始,在诗人的眼中,那伊人所在的红墙虽然近在咫尺,却如天上的银汉一般遥遥而不可及,这种距离,泰戈尔笔下"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明明心中相爱,却不能在一起"的绝望。

来源

今存两汉乐府中的民歌仅四十多首,迢迢牵牛星即其一,诗词,原文如下:

  • 迢迢牵牛星
  •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里的河汉即银河,后演变成银汉,古代这些形容银河的诗句多与牛郎织女的传说相关。牵牛和织女本是两个星宿的名称。牵牛星即"河鼓二",在银河东。织女星又称"天孙",在银河西,与牵牛相对。在中国关天牵牛和织女的民间故事起源很早。《诗·小雅·大东》已经写到了牵牛和织女,但还只是作为两颗星来写的。《春秋元命苞》和《淮南子·ㄈ真》开始说织女是神女。而在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洛神赋》和《九咏》里,牵牛和织女已成为夫妇了。曹植《九咏》曰:"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河鼓之旁,七月七日乃得一会。"这是当时最明确的记载。《古诗十九首》中的这首《迢迢牵牛星》写牵牛织女夫妇的离隔,它的时代在东汉后期,略早于曹丕和曹植。将这首诗和曹氏兄弟的作品加以对照,可以看出,在东汉末年到魏这段时间里,牵牛和织女的故事大概已经定型了。

  • "银汉"一词在《太液池歌》中
  • 太液池歌 <唐>温庭筠
  • 腥鲜龙气连清防,花风漾漾吹细光。
  • 叠澜不定照天井, 倒影荡摇晴翠长。
  • 平碧浅春生绿塘,云容雨态连青苍。
  • 夜深银汉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

<<太液池歌>>是温庭筠"花间词"的典型代表。其中"夜深银汉通柏梁,二十八宿朝玉堂"中的"银汉"即指银河,诗句描写 了星光璀璨的夜空景象。

地名

  • 银汉有座"鹊桥仙"拱桥当地"鹊桥仙"石拱桥建造年代可上溯至汉代银汉镇位于蓬安县最南端,与广安市广安区郑山乡、岳池县天平镇接壤,距县城40公里。全镇幅员面积35平方公里,属丘陵地带。发源于白云山北边的肖溪河从银汉场擦身而过,最终与渠江交汇。"这条河的河床历史上并非经过这里。"当地一名叫李国章的人告诉记者。今年47岁的李国章是名包工头,出于对家乡历史文化的喜爱,近年来他对银汉的历史和文化多有研究。去年11月,李国章被蓬安县政协聘为"文物征集员"。夏日的天气说变就变,刚才还是阴天的银汉,此时突然下起雨来。我们冒雨来到肖溪河边,这里,有当地人考证为汉代建造的一座石拱桥。肖溪河不宽,河岸显得有些整齐。一座石拱桥坐落在河床上。拱桥的石梯边缘已经没了轮廓,长有不少草,桥拱边缘石条上刻有并非现代所有的图案。指着5.4米宽的桥面,65岁的当地村民陈友安说,历史上这座桥十分热闹,桥亭上盖有三层楼,桥两边安放有椅子,还有人在桥上摆摊做生意。"桥头处设有'吊马桩'。"李国章指着桥东头一块石板上的槽痕说,过去这里立有建桥碑。去年李国章乘船在桥下发现,桥拱下面有石刻的"鹊桥仙"三字。李国章说,经他考证,此桥建于西汉高帝年间,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传说当年汉高帝巡游银汉时,当地人辟出一条运河,并在上面建了'鹊桥仙'石拱桥。"李国章说,当年秦观来银汉游此桥时,适逢喜鹊叫喳喳和彩虹出现,因而创作出《鹊桥仙》一词,喻此为天上人间路。[2]
  • 银汉镇因刘邦而改现名?蓬安县银汉镇为何得名,目前似乎没有确切的考证。当地人介绍,银汉历史上叫银兴,其建制可上溯至汉代。传说汉高帝八年时,刘邦出游至此,即改现名。去年以来,李国章查阅大量有关银汉的史料,并通过实地考证,将当地一批遗存和消失的古建筑进行梳理。原来,地处偏僻的银汉不仅有"鹊桥仙",还有银山寺、禹王宫、字库塔、宿山庙、封山塔、来苏寺、戏楼。银汉中心校小学部教学楼背后,有一处典型的川北穿斗结构建筑。站在教学楼顶,该组建筑尽收眼底,大殿两侧,是两排长长的厢房,这里就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银山寺。银山寺大殿中梁上写有建寺时间:唐永徽五年,距今已有1350多年历史。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长时间里,银山寺为银汉小学所在地,由于时常维修,整个建筑保护较好。新的教学大楼建起后,小学从寺中搬出,银山寺被保护起来。由于年久失修,银山寺现已成D级危房。位于银山寺背后山坡上已毁的来苏寺,相传因当年苏东坡来此而得名。此寺原为龟山寺,保存有苏东坡来此专刻的石碑。在"文革"中,南充地区文化局一干部见过此碑后,因怕损坏,让当地的村民埋于地下。银汉历史上曾是巴国银汉县尉府所在地,其建制时间与安汉县差不多。当年这里是广安、蓬安、岳池通往南充、成都等地的必经之地。就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银汉场上的热闹程度不亚于蓬安县城的下河街。

普通乡民的发现与奔走

"说实话,出生银汉的我过去从没有想到过什么'七夕'。一个偶然的机会,使我开始关注起家乡来。"让人没有想到,李国章就是网上那个"轮椅女孩"。李国章说,近年来,湖北襄樊、十堰以及江苏的一个县级市,纷纷借助"银汉"的牌打"七夕文化牌",举办一届又一届文化节。"我就此联想到家乡银汉。"李国章在网上搜索发现,目前国内以"银汉"命名的城市或乡镇,只有四川南充蓬安。"也就是说,蓬安县银汉镇之名,是中国的唯一。"李国章想不通,人家这些地方与银汉不沾边,都能"无中生有"进行旅游开发,借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为何我们守着"银汉"却熟视无睹?立志挖掘"七夕"文化的李国章就此不停步,在石拱桥下意外发现"鹊桥仙"桥名后,又查找出一批文物古迹。他认为,围绕"七夕"话题于银汉打造七夕文化源头,有朝一日将派上大用场。在李国章的说服与奔走下,银汉镇政府开始着手筹划恢复"鹊桥仙"石拱桥的楼亭建筑。去年11月,李国章就银汉"七夕"文化发源地的有关情况,通过短信形式相告新任县委书记袁菱,得到支持。随即,李国章在镇党委支持下,就银汉镇已发现的与"七夕"相关的文物等写成书面材料递交县上"两会",引起县人大、政协关注。在市政协介绍下,李国章专程到湖北襄樊参加"七夕文化节",实地考察人家的做法。襄樊之行,李国章坚定了自己"银汉是中国七夕文化发源地"的判断。今年6月,李国章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将银汉"中国七夕文化发源地"之说上网推介。

银汉"七夕"文化冷思考

秦观是我国宋代婉约词派的著名文学家。前人论词,均以婉约为主,因此,秦观的词在传统观念中,被视为"词家正间"。秦观字少游,生于1049年,卒于1100年,扬州高邮人(今江苏)。宋元丰八年(1085年)中进士,在蔡州做地方官五年后,在京都做了四年朝官。其间,参与了派别之间的政治活动,与苏轼、苏辙等旧派人物交往甚密。李国章坚称,他详细查阅过相关史料,秦观第一次来银汉,是熙宁十年(1076年),写下了《银汉无声》;第二次来银汉为绍圣二年(1096年),建起了"苏轼苑",写下了《鹊楼头》等词。"这些内容都可从《苏轼全集》和国家相关志书中查到。据秦观史料介绍,秦观生前似乎并没有来过四川。他所作《鹊桥仙》其内容为: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有人因此指出,秦观《鹊桥仙》词中的"银汉"指天上银河,而并非蓬安县的银汉镇,如此佐证似显牵强附会。不过也有人认为,不管怎样,蓬安银汉镇有座"鹊桥仙"古石拱桥,还有秦观到过此地的野史。同时,保存有苏东坡到此所留"万善充周四得备,一元妙令人音纯"的诗句。秦观是否到过银汉,刘邦又是否巡游过这里,无疑有待文史学家进一步考证。然而,中国只有一个以银汉命名的"银汉镇",它就在蓬安县。如果利用该镇的"鹊桥仙"石拱桥做"七夕"文化,似乎还是有些道理。[3]

相关视频

蓬安县最美银汉镇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