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宏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虞宏正 | |
---|---|
虞宏正(1897年10月5日—1966年11月11日),字叔毅,福建閩侯人,膠體化學、物理化學家和教育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1]
經歷
1916—1920年 在北京大學化學系學習。1920—1923年 任天津棉業專科學校教員。1923—1927年 任北京農業大學教授。1927—1928年 任北京師範大學農科教授。1928—1936年 任北京大學教授,中國化學會北平分會理事。1936—1937年 在德國萊比錫大學膠體化學部和英國倫敦大學物理化學部進修。1937—1938年 任西北臨時大學教授。1938—1945年 任西北農學院教授。1945年5月 在英國劍橋大學膠體科學部進修。1946—1947年 在美國加州理工大學化學部進修。1947—1954年 任西北農學院教授,全國科聯委員會委員,中國化學會理事,陝西省化學會理事長。1954—1958年 任中國科學院西北生物土壤研究所所長兼西北農學院土壤農化系主任.1955年 當選中國科學院數理化學部委員。1958—1966年 任中國科學院陝西分院副院長,中國科協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委員,陝西省科協第一屆委員會委員,西安市科聯常委,中國科學院山地利用、水土保持和土壤改良科學研究組副組長。1966年11月11日逝世於西安。[2]
科研成就
對膠體化學、熱力學的研究
虞宏正一貫重視基礎理論研究,早在30年代就在熱力學的研究方面寫出過具有較高水平的論著,在膠體化學方面也有著述並與石聲漢教授等合譯了卡布路考夫《物理化學及膠體化學》等著作。
他曾三次出國進修和進行物理化學、膠體化學及熱力學的研究考察,並訪問過多所農業院校、農業實驗研究站,收集有關資料三四百種。回國後多次為師生和研究人員做學術報告,熱情指導傳授新的實驗研究技術。50年代後期,他就高瞻遠矚地指出:「當前國際上土壤科學發展迅速,數學、物理化學都滲透到土壤科學,形勢需要我們向邊緣學科邁進」。於是,他提出建立一個新的分支學科——土壤熱力學。並積極籌劃,組建起一支研究隊伍,親自為他們介紹國內外熱力學在土壤科學方面的應用;同時還擬定了一個研究綱要,要求首先做好理論和方法上的準備。由於當時條件所限,給研究造成一定困難,但他為開創「土壤熱力學」研究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受到國內外有關科學家的高度重視。
虞宏正在科學研究中主張理論不能脫離生產實際,十分重視科研為國民經濟建設服務。他目睹西北地區幅員遼闊、土地貧瘠、乾旱多災,水土流失嚴重,便一心為改變黃土高原的面貌而努力。他領導組織科技人員,認真規劃,調查研究,開展了改良土壤、水土保持的科學研究,做出了許多具有我國特色的研究成果。
虞宏正在50年代就注意把自己的專業滲透到各有關應用學科中去。在他主持下,開展了新型細菌肥料的研究,微生物固氮,同位素在農業上的應用,地方病與生化微量元素的研究等。他還十分關心和支持新生事物的成長,為其積極創造研究條件。例如由李振聲主持研究並榮獲1986年全國科技成果一等獎的遠緣雜交小偃6號小麥新品種,是在虞宏正親切關心扶持下而獲得成功的。
農業方面
虞宏正還創建並組織領導了一批農業科學研究機構,為我國西北地區的農業科學教育事業進行了開拓工作。1956年,他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參加制定了我國第一個12年科學技術發展規劃,並承擔起組建西北地區農業和化學研究機構的任務。原中國科學院西北生物土壤研究所,即現在的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就是由他親手創建並擔任了首任所長。這個所在他親自主持下,1959年就建起設備先進的可應用於工、農、醫的同位素實驗室。培養出一支以水土保持為中心的從事資源環境研究的科技隊伍。取得了多項具有顯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重要科技成果。他還參加籌建了中國科學院西北分院,並擔任副院長。支持組建起中國科學院西北植物研究所,參與組織領導全國科協及陝西省和西安市科協的工作。在創建新的研究機構中,他總是認真規劃,積極領導,顯示了、卓越的組織才能,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今日楊陵地區已成為聯合國農業研究中心之一和全國第一個農業科學城,是和虞宏正的辛勤勞動和組織領導分不開的。
人才培養
虞宏正在北京大學任教的8年中,他除了為各系講授普通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及膠體化學等課程外,還兼任預科主任,並對化學系的教學計劃、教學方法以及實驗室的建設等提出過許多行之有效的建議。
教學實踐
虞宏正致力於農科大學的教育和研究工作40餘年,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治學和教學經驗。他素以博學多識、學術造詣高深、教學藝術精湛而受到教育界的讚譽。他一貫對教學工作高標準、嚴要求。認為「治學是一項艱苦的工作,教師應通曉本門學科的全貌和發展趨勢,對本專業應當有所建樹,但只有經過不懈的刻苦努力,方有可能苦盡甘來」。他的一生正是如此實踐的,總是虛懷若谷、學而不厭、刻苦鑽研。曾先後二次出國進修深造,除了專長理論化學外,對數、理、文、史也有較深入地研究,還能熟練運用英語、德語、日語、俄語4種外國語言。經他主講過的多門課程,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深受廣大師生稱讚。
在教學實踐中,虞宏正非常講究教學方法,十分重視啟發式教育。他對每一個教學環節都認真負責,一絲不苟。課前總是做了充分準備,備課從不局限於幾本參考書,而是認真查閱最新資料,經過提煉寫入講稿。他講課語句簡練,條理清晰,論述透徹;從不照本宣科、滿堂灌輸。他總是先提.出問題,揭示矛盾,再展開討論,因勢利導,啟發學生自己去下結論。還常在重點、難點、疑點上做文章,將比較深奧的問題講得深入淺出,層次分明,準確嚴密,同時又妙趣橫生,使學生感到聽課是一種享受。虞宏正經常向學生介紹一些本學科的發展動向和新的、有爭議的觀點,引導學生去思考、探索,增強其思維能力和掌握學習方法。他在教學過程中一貫重視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教學法。在講授理論的同時,還進行演示實驗,教學生親自操作和觀摩實物或模型;無論教物理化學還是膠體化學,都儘量和土壤學、植物營養學及農業生產聯繫起來。他為學生設計製作了「熱力學公式轉動盤」,還經常到實驗室或田間指導學生進行實驗、實習和論文研究。他嚴於律己,也嚴格要求學生。每當發現學生操作不當時,他總是隨時糾正,並講清楚「不當」和「糾正」的理由,使學生留下終生難忘的印象。他還經常告誡學生:「學習任何一門科學,不僅應掌握其中具體知識,更重要的是應總結出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他的許多學生都深有感觸地說:「按虞老的指導做了,確實收益很大。」
培養人才
在教學的同時,虞宏正還十分關心對人才的培養,以勤奮、嚴格、誨人不倦著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他為了多給國家培養一些物理化學人才,總是帶病長年奔波於楊陵、咸陽、西安之間,為幾所大學講課。為了儘快提高青年老師的業務能力,他經常利用課餘或寒暑假開設新的課程,講授教學法和做學術報告,還多次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來校講學。他得知幾位青年教師教學效果較差,便立即組織有經驗的教師對他們進行認真的幫助指導。他不僅經常幫助學生選定研究論文題目,還教導他們要學習《矛盾論》和辯證法,以掌握正確的研究方法;並要求做到細緻、準確,理論結合實際,為了能使學生儘快了解和掌握學科新理論、新方法,他常要求學生多學一門外國語,還熱心為他們輔導和舉辦外語學習講座。他多次應邀為師生做「學習《自然辯證法》的心得體會」等政治輔導報告,以自己的切身體會啟迪教育學生刻苦學習,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他還善於發現人才,因材施教;提倡青年人「冒尖」,鼓勵年輕一代大膽探索創新,健康成長。
虞宏正還是一位平易近人、和藹可親,樂於助人而從不計較名利得失的師長。對於向他求教的人,總是熱情接待,百問不厭。就連他患病住院期間,仍抱病接待來訪者,還寫信指導過多位青年學者。每年請他校閱、審改的科學論文和著作絡繹不絕,他總是認真地反覆修改,連一個字,一句話都不輕易放過。不論耗費多大精力,但從不要求署名或收取報酬。不少人回憶說:「虞老師對青年學子的啟蒙和智慧上的開發是無法估量的」。經他親自教誨和培養的研究生、助手和進修教師眾多,畢業後大多在教學和科研工作崗位上做出了優異成績。
榮譽表彰
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數理化學部委員。[3]
社會任職
虞宏正先後擔任中國科協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二、三屆代表,九三學社中央科學文化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山地利用、水土保持和土壤改良科學研究組副組長等職。他還是中國化學會北平分會的首屆理事,以後又擔任過中國化學會總會理事、陝西化學會理事長,西安科聯常委。[4]
人物評價
虞宏正博學多識,治學嚴謹,教學出眾。他講學深入淺出,循序漸進,脈胳清晰,層次分明,用語簡練,措詞準確,生動活潑,引人入勝,被稱為「教學的天才」,深受師生的敬慕。
虞宏正到了生命垂危之際,仍然心繫祖國科學和教育事業的發展,不忘將自己收藏的近千冊國內外珍貴的圖書資料捐贈給國家。作為中國教育和科技事業的先驅者,虞宏正嚴謹治學,忘我工作,把畢生精力奉獻給祖國大西北的農業科學教育事業。